"美丽新世界(MoveonChina2019)"@昊美术馆(上海)

艺术时间ArtTime 2019-12-08 17:48:19

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三人展

展期:2019年12月12日- 2020年03月15日

艺术家: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策展人:马珏联合策展人:付了了、周昕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1/2/3/4展厅(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主办: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荣幸地宣布,作为《www和中国新媒体艺术三十年》三年计划之第一年项目,“美丽新世界(Move on China 2019)”: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三人展将于2019年12月12日于昊美术馆(上海)举办。在www万维网诞生及”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之后三十年的今天,影像和数字艺术日益成为当今公共文化空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昊美术馆计划在三年内以三次展览和跨学科论坛及专著出版的方式重访中国新媒体艺术在这三十年当中的重要节点。昊美术馆将联合艺术家、机构、学者等各界力量,以作品现场、文字著述、议题论辩等方式,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在学术和思想层面对文明的传递和嬗变、中心和边缘的移动和分化、技术与未来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期望对媒介和事件给予思想性的解读,以此为基础把握和定义当代生活的本质,以及思想文化的脉络和方向。“www和中国新媒体艺术三十年”的三年计划包括每年一度(2019-2021)的展览和论坛,最终将于2022年出版基于三次年度展览和论坛的中英文专著。“美丽新世界 (Move on China 2019)”是“www和中国新媒体艺术三十年”三年计划的首次展览,该展是艺术家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的三人联展,三位艺术家在他们各自的实践中均为新形式的媒介赋予了来自艺术家自身的内在理由,也铭记着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在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被认知的过程中,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探索性和突出的前瞻性。张培力将话语与信息的传播和控制、私域与公共的错位、意义转移下的观看与被观看等等,以极端现实的手法呈现出来,显现了长时段背景中权力定义下的个体命运。汪建伟通过一系列的影像和剧场表演以及装置和雕塑将中心和语意的漂移、主体性的颠覆和再造以超链接的方式带给观者。冯梦波以电子游戏、互动装置、视频与音乐表演等技术与美学的交叉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与地缘、时代和身份的另类表达相嵌合。在技术和媒介发展进步和相对成熟的今天,他们当年工作的超前性和实验意义才具有了充分显现的条件。而作为对媒介和观念有着深刻自觉意识的艺术家,他们一直持续的创新活动将会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该展将持续至2020年3月15日。艺术家介绍

张培力*艺术家肖像由艺术家及博而励画廊提供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居住和工作于杭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OCAT上海馆执行馆长。

1985、86年组织参与“85新空间”展览及“池社”活动。主要作品有《X?》系列、《30X30》、《水-辞海标准版》、《(卫)字3号》、《不确切的快感》、《遗言》、《阵风》、《碰撞的和声》等,其中《30X30》(1988)为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作品。

强调艺术对于现实生活的关照和干预,强调艺术语言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性。主要从事以录像、文字、声音装置、机械装置、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创作。从事艺术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于2003年在中国美院建立新媒体系,开始了中国艺术院校中最早的新媒体艺术教育。

曾三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及里昂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光州双年展、釜山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比利时根特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作品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纽约亚洲协会、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澳洲昆士兰美术馆、香港M+、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造型艺术委员会、民生美术馆(上海)、德国戴姆勒艺术收藏、法国DSL艺术收藏、香港K11艺术基金会、四方美术馆(中国南京)等国内外机构收藏。获AAC年度艺术家大奖,CCAA终身成就奖。

汪建伟*艺术家肖像由艺术家及长征空间提供

1958年生于四川,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艺术的实践,即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先锋。汪建伟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期间大量阅读存在主义哲学和中国历史,受到这些经验的影响,他早期以绘画为主的创作带有强烈的实验性以及复杂的观念;而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汪建伟持续探索知识综合与跨学科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尝试使用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去创造新的艺术语言,即在众多的关系中,从知识层面发展和建立一种新的主体的可能性;在知识综合的背景下,以哲学式的质询,实践一种交叉学科的观看世界方式,并赋予这些实践以形式。为此,其艺术作品呈现多元样式,跨越影像录像、戏剧、多媒体、装置、绘画和文本等领域。

汪建伟对一个空间的既定功用感到兴趣是从《生产》(1997)开始的,这件作品是他最早尝试创作影像作品时的代表作之一。《生产》有选择性的对发生在四川各地公共区域的社群互动进行了纪实性的记录,质询公共区域(茶馆)里人与人对话的私人空间;同样具有纪录性质的影片《生活在别处》(1998–1999),汪建伟试图将社会事件/现象放置在更广阔的领域来看待。汪建伟抗拒以单一方式来表达关系和思想的整体性,这是他视觉语言中相当关键的部分。他在《屏风》(2000)里首次以戏剧方式演绎五代画家顾闳中名作《韩熙载夜宴图》;而后的《飞鸟不动》(2005),则又结合剧场与排演的工作方法表述他对时间性或当代的阐释;《人质》(2008)用紧张激烈的32分钟的录像重构了文革期间的公社化生活,该计划是概念和联结的实验所,历史、乌托邦、符号以及影响在此通过跨越影像、照片和雕塑装置等不同的媒介被质疑和检验。“排演”是汪建伟参照现实与历史的主要途径,他的作品即使有源自中国社会经验的部分,但往往导向的是更全球化和普遍性的维度里,例如其影像、表演作品《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2010)。在其近期的“寒武纪”系列中,生成关于地质能源、产能过剩、经济扩张的多重思考,它们之间的互相碰撞生成新的地缘政治关系。

2011年汪建伟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黄灯”、2013年长征空间的个展“……或者事件导致了每一个无效的结果”、2014–2015年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个展“时间寺”、2015年长征空间的个展“脏物”、2017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群展“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及2018年的“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中,无论是装置或绘画,都逐步成为通向未知的能动形式之存在,也是排演的形式载体,相异媒介的作品之间的对话亦或矛盾关系自身也就可被视为排演的开展。

冯梦波*艺术家肖像摄影:OlivoBarbieri ©2018

1966年1月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居住和工作于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冯梦波是中国最早关注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艺术家之一,早在1996年即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互动艺术作品《私人照相簿》。冯梦波尤以运用电子游戏创作闻名,艺术实践涵盖绘画、书法、装置、摄影、录像、音乐表演和写作。

201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持第六工作室(又名“媒体考古研究室”),引导学生从被遗忘的旧媒体,包括连环画、幻灯片、老电影和早期电子游戏等入手,深入挖掘艺术的根源并进行新的创作。

1993年参加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和2002年连续参加第十和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及里昂双年展、约翰内斯堡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亚太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重要国际展览;曾在纽约MoMA PS1,Dia艺术中心、芝加哥文艺复兴学会、台北当代艺术馆、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UCCA和今日美术馆等举办个展。

作品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DSL、香港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国内外机构收藏。2004年互动装置《阿Q》(Ah_Q)获林茨电子艺术竞赛互动艺术优异奖(Prix Ars Electronica Awardof Distinction of Interactive Art)。

*以上内容由 昊美术馆(上海)授权发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