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照顾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当这位老人离世之后,你是否还有信心重新融入这个社会?网上有一个人就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就是上述的情况。他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父亲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他现在唯一的想法等父亲百年之后就去流浪,远离这个社会和人群,因为他感觉自己已经跟这个社会完全脱节了,没有工作、没有社交、没有希望、没有目标,十几年的时间让他跟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连接,唯一的链接就是照顾父亲的责任(社会道德层面)。
当照顾父亲到百年之后,他自己没有一个自己的动力和目标去让自己去追求。这个时候他唯一能想到就是去自己去到处流浪,让自己漫无目的、漫无目标的活着,简称就是混吃等死。每一个人可能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有的人早一些,有人晚一些。有人早一些,就类似发帖子的小伙子一样,他进入社会没有多长时间就因为照顾父亲,选择了回归家庭,从原来一个职场小伙变成了一个在家里面照顾父亲的居家型男人,但是他这十几年的时间跟社会脱节,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这是相对来说早一点面对照顾老人的情况;而晚一点的人,就是有些人可能等到退休前后,家里的老人生病了,譬如说比较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这个时候这个人本身应该去享受的退休生活,但是却因为家里老人仍然在世,需要人照顾,发现自己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去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让我们想到一点,我们这一辈子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虽然说我们照顾老人,照顾我们的父母或者照顾一些有身体残疾的亲人,是我们的应尽的责任和法定义务。但是真的面对照顾家人的义务和选择自己生活的意愿的时候,当这两者相互比较的时候,如果你选择了义务,那么你自己的人生很有可能就是被放弃的。如果你选择了追求自己的生活很有可能就要到遭受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审判,其实这对人性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不管选择哪一边,可能自己都会遗憾。
经常有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实际上不仅忠孝难两全,在“孝和我”之间同样难以两全。不信的话就到医院的老年病房去看一看,很多老年人即使儿女双全,但是在他们身边真正照顾他们的却是护工,自己的儿女只有在满足了自我需求的前提下,才会在抽空拨冗到医院里边儿去探望一下老人。对于很多人来讲,对于照顾父母的责任,他们更愿意选择经济方面的付出,却很少有人愿意给父母付出时间和情感。
这种付出经济却不付出时间和情感,似乎成了很多人选择“孝和我”之间一个权衡的方式。很多人将经济转化成孝顺,将时间和情感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而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接受这样的安排似乎也是无奈之举,尤其是很多子女已经到了国外发展。跟自己的父母长期异地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年人只能接受子女远在他乡的祝福和不断汇来的汇款单,但是却只能选择独自面对孤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