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健康养生这条路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偏方”。中老年人群中,黄芪泡水俨然成了“国民标配”,不少人坚信它能“补气养身”。
但近来,“黄芪伤肾”的说法却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令人不禁疑惑:黄芪,这个自古以来被誉为“补气良药”的中草药,真的会伤肾吗?
坚持喝黄芪泡水,究竟是健康助力,还是暗藏风险?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顺便揭开那些真正可能伤肾的中药的“真面目”。
黄芪泡水,真的会伤肾吗?很多人看到“伤肾”两个字,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肾衰竭”的危言耸听画面。
单单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黄芪是一味传统的补气药材,作为经典的“药食两用”之品,它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换句话说,它更像是一位“勤勤恳恳”的保健助手,而不是“肾脏杀手”。
但为什么会有“黄芪伤肾”的说法呢?问题通常出在两点:过量使用和错误搭配。
第一,黄芪虽好,但用量过多反伤身。
不少人觉得,既然黄芪能“补气”,那多喝点岂不是补得更快?任何药材都讲究“适量”和“对症”。
黄芪的每日用量一般建议在15~30克之间,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身体的“气机紊乱”,表现为上火、口干,甚至影响肾脏代谢负担。
第二,黄芪并非人人适用,“搭错车”反而惹祸。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你本身是湿热体质,比如容易长痘、上火、尿黄的人,黄芪这种“补气”的药材不会帮你养生,反倒可能火上浇油。
黄芪泡水若与某些“热性”中药材(如红参)搭配,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由此可见,黄芪本身并不“伤肾”,关键看你怎么用。如果只是按照医生的建议,偶尔泡水喝,黄芪不会损害肾脏,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收益。
但如果喝得太多、太频繁,或者根本不适合自己体质,那就另当别论了。
真正伤肾的中药,可能是这4种说到“中药伤肾”,其实黄芪背了不少“锅”。真正可能损害肾脏的中药,往往另有其药理机制。
以下这几类中药材,才是需要警惕的重点。
1.马兜铃酸类中药:别让“肾毒”背后藏着温柔陷阱
马兜铃酸,听起来陌生,但它的“毒性”早已被科学证实。
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级致癌物。这样的成分,主要存在于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等中药材中。
如果长期服用这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可能会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尿毒症。
曾经有一位患者因长期服用某种“减肥中药”,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后来发现,这种中药中含有关木通,而关木通正是马兜铃酸的“代表作”。
盲目追求“偏方”减肥,反而害了肾脏。
2.含有重金属成分的中药:肾脏“负担”不可小觑
肾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重金属进入体内后,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肾小管。
如果中药中含有如铅、汞、砷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传统中药“朱砂”就含有汞,而某些外用膏药中也可能含有铅、砷等。
如果这些成分被身体吸收,轻则引起肾功能异常,重则可能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3.滥用泻药类中药:肾脏“脱水”后果严重
中老年人群中,便秘是个常见问题,不少人会选择含有番泻叶、大黄等成分的中药来通便。
这类中药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肾脏脱水,甚至引发电解质紊乱,增加肾病风险。
尤其是那些“排毒养颜茶”,很多都含有泻药类中药成分,看似在帮助你“排毒”,实际上肾脏却在默默承受脱水的后果。
4.滥用滋补类中药:补过头容易“适得其反”
如鹿茸、冬虫夏草等滋补类中药,虽然名贵,但并非人人适合。如果一个人肾功能本就较弱,却盲目服用这些“补肾”中药,可能会导致肾脏代谢负担增加,反而让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更有甚者,因为追求“效果快”,不惜加大剂量,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如何科学用中药,保护好肾脏?中药并非洪水猛兽,但也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灵丹妙药”。
想要在中药中获益,同时保护好肾脏,以下几条建议尤其重要。
遵医嘱是底线。
任何药材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想要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
注意剂量和疗程。
再好的药材,过量或长期服用都可能带来副作用。
以黄芪为例,每天泡水喝的量建议不超过30克,且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第三,远离“偏方”和“三无产品”。
网络上流传的“草药偏方”或“养生秘方”,很多都未经科学验证,甚至可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
选择中药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定期检查肾功能。
特别是中老年人,或者本身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如果长期服用中药,建议每年都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从误区中醒来,让健康走得更远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滥用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变成伤害健康的“利刃”。
黄芪本身并不会伤肾,真正伤肾的,是那些不科学的用药习惯,以及对风险的无知。肾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等到它发出“求救信号”时,往往已经为时已晚。
希望每个人都能对中药保持理性和敬畏,让健康不留遗憾。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
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马兜铃酸与肾脏疾病相关性研究报告》。
3. 中国药典(2020版),关于马兜铃酸类中药的使用规范。
4. 刘力红,《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