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莫迪正式结束了他第六次访美之旅,与前六次相比,拜登此次破例送上大礼,首次与印度展开战略级合作。
从具体内容来看,很多合作项目,都可以对中国产生巨大威胁,像是喷气式发动机、攻击型无人机、生物科技等等。要知道,这些都是高科技领域,即便是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很少能拿到 这些领域的合作。而印度作为美国的“非盟友”,能够一次性拿到这么多合作项目,这很明显是不正常的。
莫迪也知道这是不正常的,但是不论美国有什么目的,能够拿到技术合作,就是对印度有利的。我们可以看到,印度作为中美俄三国的 “中间国”,长期游走在大国之间,反而能够牟取利益。
不只是对外战略,印度的防务政策,最近也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
印度武器装备多元化方面会继续放大,“万国造”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之前走的技术路线,试图发展本国武器,但是实际看下来效果并不好。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印度的技术水平不过关,短期内很难追上。另一方面是,印度对俄罗斯的装备是比较依赖的,像是陆军装备的T-72、T-90主战坦克,海军的航空母舰、护卫舰等等,基本上都有俄罗斯的血统。也就是说,印度在短期内 其实很难摆脱俄罗斯的影响。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化,印度自己也感觉到,不能过度依赖 某一单一国家的武器装备,而是要产生均衡的“依赖”,也就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一旦出现意外,印度的国防框架也不至于瓦解。
对于美国来说,他特别想将印度打造成,对抗中国的“桥头堡”。所以他愿意在印度身上“下苦工”。G7峰会同意印度参加,“四方安全对话”,也把印度也拉进来,现在又展开密集的、战略合作,其实根本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想让印度“听话”,乖乖完成美国围堵中国的目标,只要印度愿意配合,武器装备、技术、资金,这些都不是问题。
印度也是利用了美国的这种心态,频繁要价,但是他又不完全听从于美国的安排,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还和德国有潜艇合作,要把212型潜艇、214型潜艇,类似的新型潜艇技术引进到印度;他还和以色列有合作,想要部署以色列先进的雷达、导弹武器系统;和法国的战机合作也提上议程了,包括战斗机、机载武器、装备弹药等等,这些都在讨论当中。印度通过多方的合作,让自己的国防不再姓“俄”或者是“美”,而是有多国的色彩。所以我们综合看下来,美国想让印度彻底依赖他,目前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总的来说,美国这回和印度达成的战略级合作,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盟友”关系。美国愿意在印度身上“下苦功”,也是因为他能够在围堵中国上扮演重要角色,一旦印度失去了这样的战略价值,美国随时都会撕毁这些协议。印度同样也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他也在脚踏多条“船”,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想让印度死心塌地的当美国“跟班”,目前看来还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