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嬴政是怎样的,谁也说不清,但是他做过的事是真实存在的

赵晓玉 2023-04-24 15:14:50

历史上的嬴政是怎样的,谁也说不清,但是他做过的事情,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你可以根据他做过的事情,决定你要不要喜欢他,或者说,是去了解他,因为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有时候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有相同的部分也不一样的部分。确实是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总结历史,从而论证了统一的好处。

但是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承担了前人的衣钵而顺理成章的有对后世子孙的义务,不仅仅是自己过舒服了就行了。而大一统观念就是给后世子孙的遗产。可能当时的人并没有感觉,但是后世总结时不能因为其主观意识,而否认了其功绩。秦朝最底层的黔首说秦始皇是暴君,还是造反的陈胜吴广说秦始皇是暴君?

目前来看,都不是,而是复辟的“六国贵族们”、被法家压制的儒生们说秦始皇是暴君,他的暴君之名是因为他把六国贵族们的特权、儒生的优待打掉了才开始有的,而不是和“奴隶主”比出来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作为底层的人民,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当朝统治者是不是暴君,因为他们一直都是被剥削的。对秦始皇极度不满的这些人(旧贵族、旧儒生们),是因为秦政把他们从剥削阶级打倒在地成了被剥削阶级。

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不一样啊!同样的事拿到不同的王朝所造成的负担是不同的,此其一也;秦灭六国这种高烈度的战争对于生产力破坏是巨大的,统一之后不修生养息反而大兴土木,从而导致人民不堪重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好歹也有开皇之治做铺垫,但也亡了国,何况秦?此其二也。秦那个时候是大规模战争刚刚结束,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的时代,修阿房宫,修秦皇陵,就把人力给耗尽了,最终崩盘了。

阿房宫完全可以不修,因为咸阳有秦王宫了,兵马俑可以不做,秦皇陵可以减小规模的修,这些都是给秦始皇个人享受的,没有实际意义。看看《商君书》就知道,焚书是自商鞅变法就有的国策,还制定有相应法律条文,至于坑儒,是因为受骗坑了些方士,但也在秦法范围之内,毕竟欺君了嘛,但比着明朝胡惟庸案简直不值一提。严刑峻法,咳咳,秦朝正是靠着这所谓的严刑峻法强大国力完成统一的。

而汉朝建立以后,初期所用律法也是秦法,只是汉武帝嫌秦法无情,只有管束而无教化,家庭内部无伦理约束反而不利于稳定,所以引入了儒家思想,改了秦法,强调伦理道德,造就了家庭特阶层,即父权,对应国家权力机关的君权,家庭伦理对应国家机构的等级制度。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后世从武帝开始独尊儒术,一个儒家统治的社会史官当然会抹黑法家统治的秦帝国,始皇首当其冲。

其次说暴政,这也很好理解,始皇灭六国,对于其他六国子民来说,就相当于外来侵略者(虽然细究是同宗同族)灭了自己的国家,仇恨值拉满,其六国士族一心想要复国也到处拉仇恨,历史也就扭曲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一定不是真实的历史。今天的观点看古代哪有什么符合价值标准的。只能放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去对比,得出相对的结论。你这是绝对化看问题。分析就要有一个标尺,用今天的标准看,皇帝都不不是应该存在的东西,但是当时他必须存在有合法性有合理性还有必要性,单从人性角度去理解历史人物甚至是皇帝,这是不合理的。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赵晓玉

简介:每日分享最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