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迎接全球客家人回家!

雁菡法法 2024-10-23 18:33:15

灯光调试、节目彩排……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开幕式将于10月24日晚上在应天门北广场举行,当前正在进行开幕式的相关筹备工作。

客家人是具有华夏族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区命名的民系。随着客家人的五次南迁,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呈放射状波浪形向外传播,其影响范围甚至超出了中国,东至韩国日本,南至越南新加坡等地。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迁移发生在距今1700多年前,西晋末年时期由于“八王之乱”和接踵而至的“五胡乱华”再加上自然灾,给河洛大地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广大汉民难以生存下去,纷纷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后来一批又一批的客家先民离开中原故土,踏上漫漫迁徙之路,在一次又一次的衣冠南渡中,只为了山不转水转的汉家中原文化延续传承。

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晚清诗人黄遵宪的这首诗,是对客家历史渊源最简洁的概括。居于他乡,不忘故乡,这是客家人穿越千年在精神上与故乡、先祖联系的文化密码。

寻根问祖是海内外客家人的共同愿望,游子归来是河洛大地的殷殷期盼。在漫长艰苦的迁徙发展中,客家人通过宗亲会馆和商会组织守望互助,不忘根本。其中,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的客家盛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成为联络乡谊、心系桑梓的情感纽带,以及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开幕式彩排现场

中原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洛阳,为全球客家人寻根溯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地标。

天下客家,根在洛阳。千百年来,客家先民从洛阳出发,踏上南迁之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河洛文化孕育了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传播了河洛文化。洛阳是“客家祖根地”,是海内外客家人文化相通、血脉相连的重要见证和寻根问祖的恳亲祖地、心灵原乡和精神家园。

2007年8月20日“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市落下帷幕,会上确认,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纪念地在洛阳,所以就有了“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之说。

2022年当地时间6月25日下午(北京时间6月26日凌晨),在加拿大万锦市举行的世界客属第31届恳亲大会主席团会议上,主席团通过决议,确定由中国洛阳市于2024年举办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

△来源:洛阳发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81个洛阳村,10个洛阳乡(镇),22座洛阳桥,16条洛阳河(江)和9座洛阳山。客家文化源于河洛文化。洛阳作为河洛文化的中心,对客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保留了中原的文化传统,并将“洛阳”之名向外持续传播。

树不离根,人不忘祖。客家先民背负祖先的“骨殖”、携带正统的河洛文化远赴他乡,在颠沛流离中坚守着崇先报本、崇文重教、重视家声的祖训,于艰难开创中铸就了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的品格。

这些“洛阳”镌刻了客家人绵延不断的乡愁印迹,也正是洛阳“客家祖根地”的有力证明。

1700年前,客走他乡。如今,客家回家。10月24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开幕式将在隋唐洛阳城举行。

来源:邂逅隋唐

0 阅读:7

雁菡法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