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唯一嫡孙携家人清明回乡祭祖

西门寒冰啊 2025-04-06 11:48:29

‍‌‌‌‌‍‌‌‌‍‌‌‌‍‌‌‌‍‌‌‌‌‌‌‍‌‌‌‍‌‌‌‌‍‌‌‌‌‍‌‌‌‌‌‍‌‌‌‌‍‌‌‌‌‍‌‌‌‌‍‌‌‌‍‌‌‌‌‍‌‌‌‌‍‌‌‌‍‌‌‌‍‌‌‌‌‍‌‌‌‍‌‌‌清明时节,韶山隐没在烟雨里,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毛泽东广场上,那尊铜像在细雨的轻抚中,透着庄严肃穆之感。

4 月 5 日上午,毛新宇少将带着妻儿,迈着沉稳的步伐踏上花岗岩台阶,朝着祖父的铜像缓缓前行,他们是要敬献花篮的。《献花曲》的旋律在松柏间缭绕,一家四口神色庄重地三次深深鞠躬。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像镜子似的,映出他们跨越时空的深深敬意。

来到毛泽东故居那斑驳的土墙前,毛新宇蹲下身子,细致地给儿女讲述着 “菜地种出革命火种” 的故事。十岁的毛甜懿好奇地踮起脚,轻轻触碰陈列的油灯,十五岁的毛东东则静静地看着墙上泛黄的地图,若有所思。这种独特的现场教学,就像一场无声的春雨,滋润着 “实事求是” 的家风在这片土地上传承。

毛新宇斩钉截铁地表示:“身为毛主席的后人,我们始终在奋力推进他未竟的事业。”” 这誓言与林间松涛相互呼应。山脚下,毛东东默默为父亲撑起伞,这一微小的细节,让在场的人感受到红色血脉中的浓浓温情。

夜幕悄然降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实景演出的灯光,宛如犀利的剑矢,穿透重重雨幕。舞台上重现杨开慧狱中绝笔场景时,毛新宇夫妇眼中泪光闪烁;看到 “飞夺泸定桥” 的壮烈画面,少年毛东东紧紧握拳。演出结束后,毛新宇特意带着子女与特型演员合影,他说:“要让孩子们记住,现在的安宁是前辈用血泪换来的。”

这场跨越长沙、韶山两地的祭扫之旅,既是毛氏后人的家族追思,也是新时代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毛泽东故居门前盛开的映山红经春雨的润泽,人们看到的,是伟人后代的孝心,更是一个民族对精神根脉的虔诚守护。

7 阅读: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