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中》中上映后,小编觉得王宝强变强了,他成功的走出了导演的新手村。
但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该片只获得了一个“最佳录音奖”的提名,着实让人没想到。
可能金鸡奖确实偏向专业一些,但从博纳博纳老总内涵他的话,也可以看出主流圈子对这个“绝望的文盲”不屑一顾。
王宝强当年和马蓉的离婚案,闹得沸沸扬扬,他也让全国人民知道他被绿了。一时间,同情的、嘲讽的、阴阳怪气的等各种声音充斥网络。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暴风雨。王宝强虽然被绿了,但他也用后来的作品证明了,他变得更强了。
充满戏剧性的人生
王宝强的前半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艰难的早年经历;爆红到婚变;风波过后的成熟。
作为一名同样是农村长大的八零后,我再看了王宝强的早年经历后,都感觉确实太苦了。
家庭贫困,兄弟姐妹众多,6岁就独自离家到少林寺习武。六年学习生涯中,只有过年才能回一趟家。
学成之后,却无用武之地,在家种地至20岁才说服父母,前往北京闯荡。
21岁遇贵人,被导演李扬发掘,出演《盲井》,拿到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此后《天下无贼》一片成名,《士兵突击》更是成全民偶像,2011年的《hello!树先生》更是演技封神。
《人在囧途》、《泰囧》、《唐探1》的大卖,更是让他成为了票房保证。
2009年迎娶娇妻,此后儿女双全,事业有成,底层出身的王宝强似乎到达了人生巅峰。
但是,转折来的如此猝不及防。妻子和经纪人宋喆的“出轨门事件”,让王宝强成为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离婚风波让王宝强成为焦点,他的事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但随后的《唐探》系列的持续爆火,让他起码维持住了一线明星的地位。
《八角笼中》是王宝强导演生涯的一部里程碑之作。
处女作《大闹天竺》的滑铁卢,让许多人感觉王宝强根本就不适合当导演。
但《八角笼中》的出现,证明了他这几年在导演事业上的沉淀。
作为一部伪纪录片,出现了叙事平淡、逻辑缺陷以及节奏缓慢的缺点,这确实是这部片子的缺陷。
但这并不能掩盖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
王宝强沉下心来,创作这种现实题材的主题本身就逆潮流,这是需要勇气的。
电影对困难和无奈的表述,以及对“肉食者鄙”的讽刺,还是很到位的。
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王宝强将一个失意中年人演绎得非常到位,其他演员的演技也值得肯定。
为何总是对王宝强充满恶意?
《八角笼中》之所以被忽视,还是揭露的主题并不讨喜。
“穷”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也是唯一治不好的“恶疾”!
许多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掐断穷人自救的努力,而且还为自己的“圣人行径”沾沾自喜和自我感动。
王宝强当年受过媒体的追捧,更遭受过无良媒体的抹黑、造谣、落井下石。
他在影片中也将这种情绪融合进去,看得到导演的不甘、无奈。
因为王宝强的“草根”出身,在初期的时候,这为他加了不少分。
但随着他事业上的成功,这种出身成了他身上的桎梏。
大家很希望看到底层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你如果太过于成功,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嫉妒。
这就和害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的心态是一模一样的。
主流圈层对他的排斥是很容易理解的,现在的影视圈早已固化,任何一个人想要挤进去分一杯羹,既得利益者肯定会打压,除非你加入他们。
但许多喷子,看不到他的变化,他们一直将自己的记忆停留在他演《天下无贼》、《士兵突击》时的“傻根”。
本来自己生活就在底层,遭受层层壁垒和打压,已经没有勇气去突破。但他们却自我PUA,将自己代入到高高在上的地位,反过头来对想要努力改变的人嘲讽和谩骂。
这很悲哀,也很现实。恨人有、笑人无罢了!
但王宝强他不服输,他不断尝试新的人物角色,不是要证明什么,而是他真的热爱这项事业!
从王宝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小人物奋斗的艰难,以及他身上诸多优秀的品质。
他代表了我们普通人的梦想,余生很长,终究我们会看到更强的王宝强。
宝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