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画质≠高像素,这个道理很多摄影爱好者不明白

卷太郎爱摄影 2024-03-09 16:22:33

甲:我想要一台画质好的相机,请帮忙推荐。

乙:这台相机适合您,它有4000万的高像素呢!

上述对话中,乙为甲推荐的相机是不是符合甲的需求呢?

显然乙的推荐非常片面,乙并不是一个懂相机人,而像乙这样的所谓“行家”在现实生活中不算少数。

我们在选购一台相机或手机的时候,往往最先考虑它的画质是不是更好,而考虑到画质,又往往将“高像素”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这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高像素,往往是卖家的高像素宣传噱头,并非高像素就真正有高画质。

非常典型的反例,有些高像素机器画质并不好,甚至你会觉得它还不如某些入门级低像素机器的画质出色,例如这类机器在光线稍暗的环境下就会拍出噪点极多的“脏”画面。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想搞清楚高像素为什么反而画质会不好,首先要搞清楚成像质量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照片的成像质量与相机的感光元件、镜头、内部处理算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个所谓的“像素”高低主要取决于感光元件。

也就是上图的这个东西,它相当于曾经的胶片。在相机数码化之后,胶片被换成了这种光学成像器件,像素高低主要取决于感光元件上的像素点的数量和密度,高像素相机的像素点数量更多,更密集,从而可以让照片的成像尺寸更大,细节更丰富。但是,凡事看两面,这种高像素设计也同时会带来弊端,那就是当感光元件尺寸规格较小,像素点密集度很高的情况下,导致每个成像单位面积过小,反而会造成画质的劣化。相同尺寸规格的感光元件,高像素的比低像素的暗光环境成像噪点也会更多。

除了像素这个指标外,最能决定照片画质的关键指标是感光元件的尺寸,也就是说在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大面积的感光元件成像画质越好,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画质优劣排名为:中画幅>全画幅>APS-C画幅>M43画幅>1英寸画幅>1/3英寸画幅。

同时,感光元件的技术代差也是非常明显的,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进化,相同规格的感光元件,新世代的产品肯定要比十年前的产品画质更出色,因为在材料、结构等方面,新产品肯定进化了很多。

除了感光元件这个核心成像元件外,相机镜头的光学素质也会对成像产生巨大影响。同样在35mm焦距下,35mm定焦牛头肯定要比变焦狗头设置在35mm焦距下的成像质量高很多,是肉眼可见的差距。

因为镜头设计结构、镜片材质、镀膜等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要不为什么有的镜头一两万,而有的镜头只有几百块呢?照片画质与镜头素质紧密相关。

如果镜头与感光元件结合起来看,则不同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画质效果。如果一台高像素的cmos的机身配一支廉价狗头,则完全发挥不出来这个高像素cmos的威力。

上面说到的cmos和镜头都是成像画质的硬指标,还有一个影响画质的软实力,那就是相机的内部算法。

不同厂商的相机,在内部图像处理算法方面有很大不同。即使使用同样的镜头,佳能与尼康拍出来的jpeg格式照片的成像也表现迥异,这就是内部图像处理机制不同导致的。每个品牌都有其自己常年积淀出来的图像优化策略,包括图像曝光、色彩、锐度等诸多方面的计算方式都不尽相同。这也是影响画质的一大因素。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清楚一个摄影常识:高画质≠高像素。您如果是一位摄影初学者,千万别只是看相机、手机的像素是多少来判断这台设备的成像画质,而是要综合考虑其感光元件尺寸、镜头素质等诸多关键指标。

3 阅读:309
评论列表
  • 2024-03-14 10:27

    小编写这个,手机商知道吗?

卷太郎爱摄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