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菜叶子总是发黄,感觉每次一浇水就更糟糕了?
我朋友却说,我可能是肥没施好,你看她的菜长得多好!
”
李阿姨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儿无奈。
她刚退休,想在自家小院里试试种点蔬菜,但是发现要种好蔬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小区的种菜老手们就成了她求教的对象。
“浇水和施肥是关键!
”这是老张头每次见到她都要强调的经验之谈。
可是,看似简单的浇水和施肥,真的有这么玄妙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细节,看看有经验的种菜老手们是怎么说的吧。
苗期浇水要点:不干不浇很多新手种菜,出苗后迫不及待地拿起水壶,觉得玉米需要大量水来成长。
但其实,苗期最重要的是让根系发育好,只有在土壤特别干旱时才适合浇水,如果浇水过多,反而会导致根系发育不好,秧苗容易徒长,甚至黄叶烂根。
小王是个标准的“种菜小白”,他试种了一批西红柿,浇水一开始非常频繁,结果发现苗长得很慢,还总是发黄。
后来按照老张头的建议,适当控制浇水频次,果然苗变得更加壮实了。
四季的不同浇水时间选择给蔬菜浇水,不同季节也有讲究。
在寒冷的冬春时节,建议选择中午时浇水,这时候温度最高,水温相对稳定。
早晚浇水的话,水温太低,对根系不利。
而到了炎热的夏秋时节,反倒是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最好选择早晚浇水,以免水温过高,伤到根系。
刚开始种菜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浇水的季节性。
看邻居老张头冬天都是在中午浇水,小王开始有些质疑,觉得反正在花园水源随时可用,中午太冷了,不如早起浇。
结果,根系总是发育不良,叶子也没有光泽。
最终,小王改在中午浇水,果然,菜苗长势好多了。
蔬菜施肥的基本原则施肥也是一门学问。
底肥和追肥都有讲究。
底肥作为基础肥料,在翻地时混合到土壤里,能为蔬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而追肥则是在蔬菜生长中期补充的肥料,目的是填补底肥的不足,追肥一般要离开根部8厘米以上,以免烧根。
小李是个施肥小能手,大家都羡慕她的菜长得快。
她的经验就是要做到底肥不足菜不长,追肥不到菜不旺。
她种的黄瓜底肥用了充分的有机肥,生长期还定时补充氮肥和磷肥,看来还真是有效果。
各种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不同蔬菜对肥料需求也不同。
氮肥主要促进枝叶生长,缺少氮肥,蔬菜就长不起来。
磷肥则促进根系和花芽分化,钾肥帮助果实上色,增加糖度和口感。
硼肥对花芽分化和授粉很重要,钙肥则能防止果实开裂。
小王在种西红柿的时候,常常遇到果实开裂的问题。
老张头告诉他,很多作物的开裂是因为缺钙。
后来,小王科学补充了钙肥,西红柿的品质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苗期过后浇水原则:见干见湿苗期之后,浇水量可以逐渐增加,但也不能浇得太频繁。
最好是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表面看上去有点干,但里面保持湿润。
这样既不会让根系泡水,也不会让土壤干旱过度。
张阿姨家的辣椒就是个好例子。
苗期,她一点也舍不得浇水,结果苗有点发黄。
后来,渐渐按照见干见湿的原则,辣椒苗变得郁郁葱葱。
结果期浇水原则:保持湿润结果期的蔬菜需要大量水分,不能让土壤干旱,但也不能过湿。
此时保持土壤湿润非常关键。
如果土壤太干,果实会变小甚至掉落。
土壤过湿,则会导致僵果、畸形果。
老陈在种西瓜时非常小心,每天检查土壤湿度,确保西瓜结果期的土壤总是保持均匀湿润。
他分享的这个经验让很多新手们受益匪浅。
通过以上几个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相信大家对如何正确给蔬菜浇水和施肥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其实种菜也像做人,得心态平和,专注细节,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
结尾要提醒的是,种得好菜离不开好心态。
不要急躁,也不要一味模仿,多总结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在劳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每一次的失败和成功,都是你成长的一部分。
希望你的菜园子也能绿意盎然,丰收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