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被视为中国亲密伙伴的巴基斯坦,在中文互联网上被冠以“巴铁”这样的美誉。
可令人意外的是,这回巴铁做了一件令不少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即向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就在12月10号这天,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最新通告,决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伊朗、卡塔尔国家的氯化石蜡,征收约22.57%~43.10%的反倾销税,其中中国产品的关税被定为30.17%。
值得一提的是,这起关于氯化石蜡的反倾销调查早在3月份便正式启动,8月份巴基斯坦官方就已经对此案进行了初步裁定。
巴基斯坦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好,突然搞这么一手是要干嘛?
一、反倾销税的逻辑
首先咱们得认清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什么是反倾销税,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救济措施。
其目的在于维护进口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避免倾销行为对本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
也就是说,在现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反倾销看似带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味道,但同时也是被世贸组织认可的合法工具。
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中国等其他国家,都曾对他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什么情况下可以被判断为倾销,大规模的向他国出口产品算是倾销的一种吗?
尤其是中国这种手工业发达,廉价小商品出口贸易频繁的国家,会不会被普遍判定为倾销行为?
倾销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的出口企业,按照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生产成本的价格,将产品销往他国的行为。
别看中国的廉价小商品大量向海外出口,但其定价往往高于国内市场价,因此不被认为倾销。
既然如此,假设一国存在对他国的倾销行为,会对这个国家造成怎样的危害?
显而易见,那就是本国的同行业企业在市场不具备竞争力,甚至可能会压垮本国企业,导致失业率上升甚至产业空心化。
了解这一基本事实过后,我们再来看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氯化石蜡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很可能就是为了保护本国化工行业的生存能力。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氯化石蜡生产国,凭借其规模经济和低成本优势,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巴基斯坦本国企业的利益。
有些人觉得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好,所以巴基斯坦就不应该向中国征收反倾销税,这其实是无稽之谈。
甚至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不是巴基斯坦第一次向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早在2006年3月,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就曾对中国的瓷砖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最终于同年11月向中国瓷砖征收0~21.02%的临时反倾销税。
2015年10月,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发布报告称,来自中国、乌克兰的钢铁线材产品,由于其过低的价格对本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伤害,于是决定发起反倾销调查。
甚至就在最近的2024年1月,巴基斯坦便对原产于中国的漆刷长丝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并最终在今年的6月份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34.48%的临时反倾销关税。
由此可见,对他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这与国与国之间是否友好并无关系。
哪怕亲密如巴铁,也曾多次向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二、可能带来的影响
巴基斯坦决定对中国、卡塔尔乃至伊朗的氯化石蜡征收反倾销税,从表面上来看,这一举措的确可以起到短期的保护作用,但其中的利弊其实也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先来看好处,也是上述内容中多次强调的。
征收反倾销税,可以有效提升中国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本地企业的生产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能够让本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
但这一做法真的就一点坏处都没有吗?很多人经常忽视一点,那就是向国外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后,本国相关行业企业的产能,是否可以满足本国的市场需求?
试想一下,一旦本地企业没办法满足市场供需缺口,中国、伊朗以及卡塔尔的进口产品价格又因为关税提高,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会是市场短缺或价格飙升,最终还是巴基斯坦的消费者买单。
再来看看对中国的影响,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巴基斯坦启动氯化石蜡的反倾销调查对我们肯定不是件好事。
毕竟中国是全球氯化石蜡的主要生产国,巴基斯坦又是我们对外出口的重要海外市场之一。
巴基斯坦对我国的氯化石蜡进行反倾销调查,从小的方面来看,可能会导致中国相关企业在巴基斯坦的市场份额下降;从大的方面来看,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其他国家也开始效仿巴基斯坦的做法。
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还有可能引发中国对巴基斯坦经济政策的疑虑。
虽说上面提到,一国对另一国展开反倾销调查,与两国之间的关系好坏没太大关系,中巴之间的关系也一直稳固。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的巴基斯坦,在中美两国之间多次左右逢源,也不止一次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中国企业的利益。
如果类似事件继续频繁上演,或许会影响到中巴之间的经贸框架。
通过这样一件小事,其实也足以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带来启示。
国与国之间的经贸互动是复杂的,既可以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同时也有微妙的利益冲突。
但如果将视角上升的再宏观一些,我们是否可以以点带面,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反倾销税自身的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争议呢?
三、反倾销税的意义和争议
最开头已经提到什么是倾销,从本质上来讲,倾销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巴基斯坦的化工行业就是这种情况,一旦中国、卡塔尔、伊朗的氯化石蜡价格远低于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时,本地企业连打价格战的机会都没有,就得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但在这时,本国的关税委员会如果能够精准的实施反倾销税,就可以拯救这些小企业于水火之中。
从这一点上来看,巴基斯坦启动氯化石蜡反倾销调查,确实可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可为什么在国际媒体新闻上,有时一个国家展开反倾销调查,反而会饱受争议呢?
就拿美国为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字眼,美国对中国某产品征收高关税,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国内媒体免不了要对美国一顿口诛笔伐,不是说一国采取反倾销调查,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
换位思考,美国这么做也应该有道理才对,为何会伴随着争议呢?
这就是反倾销税自身存在的一大问题,它究竟是保护?还是保护主义?别看只有二字之差,实际上的含义确实天差地别。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是否真的存在“倾销”这一行为。
上面内容提到,反倾销税的实施,需要证明“倾销”这一行为确立。
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该怎么样认定倾销?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过程。
就拿氯化石蜡的生产为例,巴基斯坦在估算该产品的成本时,可以采用理论成本而非实际生产成本进行评估。
这就导致,指控氯化石蜡存在倾销,可能仅仅只是统计学上的结果,而非市场上的真实反映。
事实可能的确如此,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发布的《初步裁定报告》,显示进口产品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在巴基斯坦市场销售,构成倾销行为,但却并未公开具体的价格数据和详细的市场分析。
这就说明,反倾销调查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市场分析和数据评估,相关细节可能包含在未公开的调查报告或商业机密当中。
一国宣布另一国存在倾销行为,总是会伴随着巨大争议。
就拿美国为代表,这些年,美国经常对中国钢铁、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但问题是真的存在倾销行为吗?
更深层次的底层原因我们都很清楚,无非是出于保护本土就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这就是为什么,巴基斯坦频繁向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已经开始逐渐在互联网引发争议的原因。
巴基斯坦这么做的确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但也同时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巴基斯坦想必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身为一个小国,在国际舞台往往身不由己,该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自处?该如何在开放市场与保护本土企业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
究其根本在于产业升级,反倾销税不过是提供短期保护,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保护期间,巴基斯坦的化工行业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等方式提高竞争力,这才能在未来与中国等国家企业相抗衡。
结语
巴基斯坦向中国氯化石蜡征收反倾销税,既是保护主义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贸易关系中的正常摩擦。
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对话和合作,将这一分歧转化为双方产业升级与市场互利的契机,你看好后续的发展走向吗?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巴基斯坦对涉华氯化石蜡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4.08.12 财联社
https://www.cls.cn/detail/1761332
巴基斯坦对涉华氯化石蜡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4.12.19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dh/janghua/202412/20241203557410.shtml
巴基斯坦进口商反对向原产于中国的瓷砖征收反倾销税 2007.03.29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s://cacs.mofcom.gov.cn/cacscms/article/ckys?articleId=357&typ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