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的一生总共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在他发展的过程中战死,只剩下两个儿子,分别是二儿子郭天叙、三儿子郭天爵。郭子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仅有的那两个儿子都一一死在了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能够快速在红巾军中崛起,其中主要靠的就是郭子兴的力量。
当时郭子兴所在的濠州城内总共有五股势力,郭子兴只是其中的一股势力,其他的四股势力以孙德崖为首。
之所以将郭子兴与其他四股势力分开,是因为郭子兴与其他四股势力的出生不同,郭子兴是地主出生,而其他四股势力都是农民出生。
别人加入起义军,基本上都是从基层干起,虽然朱元璋也是从基层干起,但是他这个基层与别人的基层不一样,别人是在战场上,而他是在元帅的身边。
因为他的工作是郭子兴的亲兵。
俗话说,天高皇帝远,离皇帝远,犯错皇帝不一定会知道,但是立了功皇帝也不一定会知道,因为会被上级冒领。
然而在皇帝的身边就不一样了,立了功就算上级想冒领,上级也得看看皇帝是不是白痴,而皇帝是白痴的几率几乎为零。
朱元璋由于一直待在郭子兴的身边,只要一发光,就会被郭子兴捕捉到,更何况朱元璋一直都在发光。
朱元璋小的时候自学过一段时间的字,因此认识一些字,而他当时由于是士兵,朋友也都是士兵,士兵都是当时的苦命人,哪里读得起书,但士兵奔波在外,只能与家人用书信联系。
对于家人找的先生写过来的书信,一个字都看不懂,只能找朱元璋过来边看边读,朱元璋依靠着这一特长,很快就在军中树立起了一定的威望。
亲兵并不是一直待在元帅的身边,有的时候也需要打仗。朱元璋与其他的士兵并不同,其他的士兵打胜仗,获得战利品,能多藏一点就多藏一点。
而朱元璋非但不藏,反而一一贡献给郭子兴,对于郭子兴赏赐给自己的战利品,朱元璋也不装入私囊,而是一一分给战友。
由于是亲兵的缘故,朱元璋能够接触到最高决策,有的时候郭子兴一时兴起,会询问朱元璋对问题的建议,朱元璋每一次都能够提出令郭子兴刮目相看的建议。
朱元璋的种种优秀品质,郭子兴都看在眼里,为了朱元璋能够给自己无条件卖命,郭子兴下了血本,将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朱元璋。
朱元璋在这之前是叫做朱重八,正是在这时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这个名字并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有一定的含义,“璋”是一种尖锐的武器,恰好朱元璋姓朱,取名朱元璋的含义是诛灭元朝。
成为郭子兴女婿的朱元璋,在军队里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一个个都尊敬的称他为“朱公子”,而他对这个称呼丝毫不感冒。
郭子兴就是一个典型气量狭窄的人,朱元璋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强于他,他能够容纳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的能力在长时间内强于他,那么他就不能够容纳朱元璋。
毕竟整天看着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在自己的面前晃悠来晃悠去,实在不好受,说不定时不时的都会产生这种想法,有你就行了,还要我干嘛?
正是因此,郭子兴对待朱元璋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从一开始的欣赏变成了厌恶,时不时的就给朱元璋脸色看,甚至还将朱元璋关入监狱,想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朱元璋。
但是由于在短时间内找不出一个能够替代朱元璋的人,只能够将朱元璋放出来。
从监狱里走一遭的朱元璋心态彻底变了,认定跟着郭子兴绝对没有前途,甚至还有可能哪一天就死在郭子兴的手里。
决定单干的朱元璋只从军队里挑了二十四个人,就离开了郭子兴。这二十四个人个个都是顶尖人才,其中就有大明王朝未来的开国第一大将徐达。
朱元璋并没有愚蠢到率领着二十四个人就去攻城略地,而是先招兵买马。
对于在红巾军中待了多年的朱元璋而言,招兵买马如同家常便饭,非常随意的就招了上千人马,但这还不够。
朱元璋通过绑架的方式绑架了驴牌寨的首领,将驴牌寨的三千人纳入自己的军队,但这依然不够。
附近有一股依附于元朝的地主武装人数高达七万人,朱元璋趁着夜晚偷袭这支地主武装。这支地主武装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由于一片漆黑,根本不知道朱元璋有多少人,一个个连忙投降。
这支地主武装虽然有七万人,但是其中除了男女混杂之外,还有老有小,朱元璋从中挑选了两万壮男融入自己的部队,重新编制,再加整顿。
这时的朱元璋已非昔日的朱元璋,这时的朱元璋已经有能够足以媲美郭子兴的势力。
朱元璋将自己的首个攻击目标定为滁州。原因很简单,滁州到处是山,易守难攻,可以作为根据地。
驻守滁州的元军素质低下,朱元璋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冲破元军的防守,然后大军压上,一举攻占滁州,这一年朱元璋仅二十六岁。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前朱元璋在的时候经常会在郭子兴与以孙德崖为首的四股势力之间进行调停,但自从朱元璋离开,任何人都调停不了。
郭子兴与以孙德崖为首的四股势力不断的发生冲突,双拳难敌数手,郭子兴一个人哪里抵得过四个人,最后像条丧家之犬一样被赶出濠州城。
有没有人或许好奇,以孙德崖为首的四股势力为什么不直接杀掉郭子兴,吞掉郭子兴的势力?其实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毕竟朱元璋就在滁州,要知道郭子兴是他的岳父。
没有了根据地的郭子兴并不敢贸然的去攻打元朝占据的城池,而是去投靠朱元璋。
郭子兴原本以为自己现在落魄,而之前又对不起朱元璋,朱元璋现在就算肯接纳自己,也会对自己进行数落,然而事实却与郭子兴想的恰好相反。
朱元璋非但没有对他不敬,反而对他特别恭敬,敬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朱元璋不但将滁州送给他,还将自己的人马送给他,郭子兴万分感激,对朱元璋的态度就如同对待兄弟一样,哪里还分什么岳父与女婿。
朱元璋攻占了滁州附近的和州,将自己的心腹转移到和州(有点私心很正常),视和州为自己新的根据地。
濠州城再这么大,也经不起以孙德崖为首的四股势力长期坐吃山空,况且濠州城也就是一般的城池。
缺粮的孙德崖率领士兵冲到和州,表面上客客气气的跟朱元璋要粮食,但实际上却是在胁迫朱元璋,因为他的士兵一个个都强行住到和州百姓的家中去。
朱元璋想要赶,但是又害怕引起冲突。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人来了,这个人就是郭子兴。
郭子兴记得孙德崖之前是如何对待他的,率领大军要攻打孙德崖。
和州就只是一个小县城,一下子充斥着十几万士兵,别说打仗了,就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孙德崖也识趣,知道郭子兴讨厌自己,而和州又是郭子兴女婿的地方,再待下去就是自讨没趣,于是决定撤回去。
朱元璋为了表示尊敬,亲自为孙德崖的军队送行,而孙德崖本人并不在军队当中,而是在城中。
郭子兴抓住时机,趁孙德崖的军队不在城中,抓了孙德崖,苦了为孙德崖军队送行的朱元璋。孙德崖的士兵一得知孙德崖被抓,当即扣下朱元璋,以此为质,换孙德崖。
到了交换人质的时候,双方都出现了矛盾,谁都不肯先交。在这种关键时刻,徐达站了出来,表示愿意用自己去换朱元璋。
就这样徐达成为了人质,朱元璋则恢复了自由。在朱元璋的一阵操作下,双方成功交换人质。
孙德崖好不容易才落到郭子兴的手中,郭子兴原本想慢慢的折磨孙德崖解气,却不成想,气还没有开始解就结束了。
因此,心中产生了一股闷气,整天乱发脾气,这股闷气导致了他身染重病,没几个月就去世。
吞并随着郭子兴的死,郭子兴的大儿子郭天叙成了一把手,妻弟张天祐成了二把手,朱元璋则成三把手。
郭子兴一死,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得住朱元璋,郭天叙、张天祐虽然明面上地位比朱元璋高,但实际上发出去的命令,如果没有朱元璋同意,根本实行不了。
军中有一大部分的军队是朱元璋的军队,而且朱元璋还有各种武将,各种文臣,就比如徐达、汤和、李善长。
朱元璋不想当虽然是实际,但是却在暗地里的一把手,而是想当光明正大的一把手,而这个机会在攻打南京的过程中到来。
想要以和州为根据地,发展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长期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块虎踞龙盘之地,而这一块地就是南京。
朱元璋在攻克太平,即将进攻南京的时候,遭到了两路元军的攻打,其中一路元军被朱元璋大败,就连主帅陈埜先,都被朱元璋俘虏。
陈埜先为了活命,也为了诈朱元璋一下,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试一试陈埜先军队的威力,命令张天祐率领陈埜先军队去攻打南京。陈埜先原本就是诈降,所以吩咐自己的士兵到时候千万不要拼命,做做样子就行。
陈埜先吩咐士兵的话,被朱元璋分布在军中的间谍听到,间谍将话传输给朱元璋。
朱元璋清楚地意识到,陈埜先反水是迟早的事情,倒不如借助陈埜先之手,除掉郭天叙与张天祐。
朱元璋故意叫郭天叙、张天佑联合陈埜先一起攻打南京。
结果不出意外,陈埜先突然间反水,在与郭天叙喝酒的过程中,突然拨剑杀掉郭天叙,随后与南京的守将福寿夹击张天祐。
张天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还击就被活捉,紧接着死在了福寿的手上。
朱元璋成功替代郭天叙、张天佑,掌控了全军。
郭子兴的第三个儿子郭天爵眼看着自己父兄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全部成了朱元璋的,内心十分不满,经常到处发牢骚。
朱元璋当然不会允许一个潜在的威胁存于这个世上。以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的谋反罪名将他处死。
这时的郭子兴仅剩下了一个女儿在世,朱元璋将这个女儿纳为自己的第三房小妾。
郭子兴如果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一幕又一幕,肯定恨不得活剐了朱元璋。
其实说句实在话,像朱元璋这种开创一个国家的帝王,做出断绝郭子兴后代的事情并不意外。如果他没有常人难有的手段,常人难有的狠辣,绝对不可能在乱世之中击溃各路枭雄,成就一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