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最稀缺的是什么?
Sir想是喜剧片。
虽然有太多电影是摆明了要挠你的胳肢窝来的——
但这些电影只是把审丑和闹剧误以为是喜剧。
每年真正能让人开怀大笑的电影少之又少,甚至几年才出一部,一部爆款就能捧出一个顶流。
《疯狂的石头》黄渤,《泰囧》王宝强,《夏洛特烦恼》沈腾。
国产喜剧为什么少?
到底怎样才能让观众笑?
乍一听是笑声。
但仔细听,中国观众的笑声里分明都是含着眼泪说的一句话——
终于有人懂我了。
01
贺岁档《年会不能停!》,豆瓣8.2,5年来口碑最好的国产喜剧,目前票房4.94亿。
打工人日常,大厂黑话,狗领导。
年轻人终于看到有部国产片为自己出一口恶气了。
那些真正能引起共鸣的喜剧,永远是在敲击大众最关心的问题。
它或许不能解决。
但观众需要的也不是解决,仅仅是——
我吃的苦,没有被忽视。
《年会》里,年轻版胡建林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那是金色滤镜下的1998年。
然而现实中的1998呢?
是比《年会》裁员潮更加汹涌的——下岗潮。
这也是《甲方乙方》发轫的契机。
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是韩三平,找到了第五代里最会拐着弯说话的冯小刚,邀请他以“下岗潮”为主题,拍一部再就业的贺岁喜剧。
但冯小刚想不明白——
我说:这样的题材有人看吗?不是所有的社会热点都能成为电影的卖点。下岗工人是没有心情去看电影的,在岗的人又不能理解下岗人的心情。
再就业,是国家层面希望看见的一出“喜剧”。
但真正能让老百姓,尤其是那些丢了工作的人笑出来的故事,是这样的吗?
冯氏喜剧的成功就在于,善于从下面想问题。
也是一个创业故事——
几个游手好闲的北京小青年,开办“好梦一日游”公司,甭管你是名人老板,还是厨子流氓,只有你有梦想,一概帮你实现。
可鼓捣到最后,创业变慈善。
钱挣到多少不知道,倒是收获了满墙的锦旗,还差点把房子都给让出去了。
你说,这样的片子放在今天。
谁不得说一句悬浮啊。
可是在那个年代,观众却觉得——
在社会走向功利,人心开始浮躁的年代,《甲方乙方》却是那么的真诚温柔。
它是那么百无禁忌。
能暗戳戳地开权威的玩笑,调侃大家关心的现实民生。
它又是那么回味无穷。
当主流语境唱着“我不下岗谁下岗”的高调。
冯小刚居然把浓墨重彩的结尾,留给了一对得了不治之症,却还得不到一个安乐窝,被迫两地分居的贫苦夫妻。
今天我们都抱怨,国产喜剧笑声不够,眼泪来凑。
可在《甲方乙方》里,冯小刚就是有本事在浑不吝的笑料之后,让你留下不矫情的泪水。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7年许多人过得并不容易,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能够对曲折的一年仍然感到怀念?
因为那是一个在一边失去,也在一边创造的年代。
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是:创造一定会比失去多。
阶层的隔阂还没那么不可逾越,社会的魔幻,也远不到无法理解的程度。
我们会真的相信——
一个有房的北京土著,愿意把房子借给陌生人。
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不着急考公考编,以帮人圆梦为乐。
发自内心地唱响,“我们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02
今天《年会不能停!》的好评里,被拥护最多的声音是——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这片的内核是我!
过去的国产喜剧,给打工人造梦,为打工人诉苦,原本都属于基本操作。
可到了现在。
这已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花板”了。
在《甲方乙方》之后,冯小刚把贺岁喜剧拍到了2004年。
黑色预言家《大腕》,反思科技伦理《手机》,批判时代与人性的《天下无贼》。
直到2005年,他赶着古装大片的潮流,跑去鼓捣《夜宴》。
此时,一颗喜剧新星破土而出。
宁浩《疯狂的石头》。
300万投资,2300万票房。
宁浩将盖·里奇的洋气叙事,嫁接到重庆的市井土味后,形成了轰动的化学反应。
宁浩用以小见大的犯罪故事,拍出了欲说还休的时代癫狂。
一个代表着财富的翡翠。
几伙为了发财不择手段的人,自作聪明,自作自受。
唯独落得好处的是一个毫无非分之想的老实人,郭涛饰演的保安。
但你却没办法笑出来。
因为比起对善良正直的馈赠,这更像是事与愿违的捉弄。
翡翠真与假,重要吗?
不重要。
因为包世宏要的不是这个。
他要的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不会被拖欠工资,不会浪费才华的工作。
是在捉贼时,腰间哐铛作响的钥匙,所代表的对职责、对尊严、对道德的守护。
就像最不想得到魔戒的人,就是魔戒最好的守护人。
但宁浩在《疯狂的石头》里,却戳破了这个泡沫——
即便天降好运,让善良的人得到魔戒,他们也分辨不出魔戒的真假。
而那些欲念膨胀的人,哪怕没有魔戒,也能拥有让天下大乱的技能。
从冯小刚到宁浩。
彼时的国产喜剧,还不是动辄破亿的红火生意。
你可以说,他们精明,浑不吝,玩世不恭,主打一个面向大众,看得舒爽。
但即便如此。
他们依然把自己相信的,怀疑的,喜欢的,讨厌的,见缝插针地放进了作品里。
但很快,属于作者的时代,被嗷嗷待哺的欲望,彻底抛弃。
2012年,宁浩在《疯狂的赛车》破亿之后,停下了疯狂的步伐,转头去钻研一部黑色的《无人区》。
同一年,冯小刚也腻味了,他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怎么拍过严肃题材,于是选择了苦大仇深的饥荒,砸重金钱拍了《1942》。
结果,《无人区》因为尺度被积压。
《1942》虽顺利上映,却血本无归。
当他们一筹莫展,满腹牢骚。
一个精明的光头,却是忙得不可开交。
03
忙啥呢?
数钱。
2012年贺岁档,《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10亿。
这是华语电影首次突破10亿(还打败了3D的《泰坦尼克号》),位列年度票房冠军。
同样是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体量,首次超过日本。
翻看豆瓣的历史评价。
你会发现,观众都一致同意:
《泰囧》就是一部无脑爆米花。
既是爆米花,为何如此受追捧?
因为彼时的市场,爆米花都被《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这样的超英特效大片承包了。
而国产片导演们,却又那么不识趣——
动作、奇幻、灾难……他们什么厉害题材都在拍。
电影在忙着造庞大的梦。
却忽略了,观众需要的是更加亲近的情绪抚慰。
徐峥的《囧》系列,代表了国产喜剧的新潮流——
批判社会,个人表达,审美升级,都不需要了。
只剩下加速度的狼性社会里,咱们还是让停不下脚步的中国人,狼吞虎咽地吃一顿蛋炒饭吧。
《泰囧》的笑料继承了港式无厘头的外壳。
现在说起这部电影,你大概率能记得的,都是这些下三路的笑料。
但在星爷的电影里,下三路只是起点,对权贵的讽刺,对人心的揭露,才是他的重头戏。
但这时的中国观众太忙了。
他们忙着创业,买股票,衣锦还乡。
就像《中国合伙人》的成东青一样,正铆足劲要够得上中国梦,给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狠狠一耳光。
于是《泰囧》非常识趣。
它让在大城市做葱油饼的王宝强见到了女神一面,让大家徜徉在只要肯努力,农民工也有春天的美梦里。
还让徐峥丢掉了呕心沥血的项目,却挽回了婚姻,开启了新事业,迎合着成功学的激昂旋律。
狼性带来的不公与隐痛,被消化在爆米花的甜腻中。
但这种消化,本质是资本快速扩张、上升通道打开的年代,创作者和观众的一次合谋。
只是这样的投机,也给《囧》系列的崩盘 ,埋下了危机。
2015年,《港囧》原班人马登场,继续狂赚16亿票房。
但却有相当多的差评指出——
没新意,卖情怀。
最后,豆瓣评分也不到及格线,远低于《泰囧》的7.5。
不过在同一年,另一个种子选手已经出现。
只是跟过去不同。
它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甚至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厂牌”。
04
在话剧舞台上沉淀十多年的开心麻花,终于要开始构建它的电影版图。
对于第一部电影,应该改编哪一部舞台作品,团队商量了很久。
但最后,他们决定推倒重来,要为大银幕量身订造。
于是,就有了名字看着不靠谱,但狂卷14亿的《夏洛特烦恼》。
尽管沈腾和马丽,确实都是长在我们笑点上的演员。
片中的许多梗,现在仍是看一次笑三次。
但仔细想,它能为麻花打响招牌的必杀技,是啥呢?
一场比《泰囧》更不切实际的屌丝逆袭梦。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屌丝逆袭也常常出现,甚至是永恒的母题。
但当周星驰说梦想,他说的是,你要像阿星一样,在片场受尽凌辱,饱尝人间冷暖后,才有资格获得喜剧之王的入场券。
可《夏洛特烦恼》说的是什么呢?
一个中年失意的男人,不满生活现状,但从未用行动去改变。
幻想能与女神重温旧梦。
可在他的梦里,对名成利就的编织,居然全部来自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剽窃。
最大的快感,不是自我价值的确证,而是踩在曾经的特权阶层头上,出一口恶气。
如果说《泰囧》是用城市中产的视角,给信奉成功学的观众,来一次爆米花式的心灵按摩。
那么《夏洛特烦恼》,直接用爽文模式让观众的情绪顺畅排泄。
2018年《西虹市首富》同样。
一个关于金钱的“白日梦”——
守门员都当不好的屌丝王多鱼,靠善良和运气,实现了一夜暴富。
但电影让人回味的,是对经济泡沫的精准讽刺。
王多鱼这头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从丙级球队的守门员,到带动市场繁荣的良心资本家,只需要天降好运的十亿。
他明明什么都不懂。
但投什么就涨什么,和巴菲特吃顿饭都能搅动股票市场。
虽然《西虹市首富》的人物立意都比较浅。
但某种意义上,它就是极具内地特色的喜剧版《大时代》。
然而到了去年豆瓣3.6的《超能一家人》,开心麻花是否还能精准拿捏观众的笑点,又成了问题。
对比开心麻花的代表作《乌龙山伯爵》,并不是隔绝现实的图一乐。
它们也有关注边缘人,如同性恋话题,也有现实讽刺——大城市的墓地,高达四万八一平。
只是彼时的创作者已经心照不宣——
有些东西,还是线下特供吧。
因为再轻的玩笑,当它变成大众产品,大概都难逃群灭的命运。
所以,回到《年会不能停!》。
即便它让Sir从头笑到尾,也是这五年以来,唯一一部称得上佳作的国产喜剧。
但Sir还是不满足。
作为贺岁档,我们不期待它给操蛋的现实开出一剂良药。
比如职场霸凌,同态内卷,大厂裁员,这些你我提起来都得小心翼翼的话题,放在电影里自然有它的尺度要求。
Sir只是怅然若失。
为什么现在的观众,只能相信——
我们遇到的系统性不公,都只是一两个反派权斗的结果,是“好好的集体总有坏人在暗中搞破坏”?
后半段的“青天大老爷”式大团圆,让电影在还不能停下的地方,停下了。
因为也不能拍下去了。
——再往下,是不可被曝光的现实。
对于这样的隐患,创作者是连梗都不敢造,观众是笑都不能笑时。
那么我的未来不是梦,就不再是什么热血旋律。
只是一句落井下石的玩笑。
今天,观众给《年会》打高分,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打动人心,更不是它做到了嬉笑怒骂。
仅仅是因为。
只有在这部滑头的喜剧里,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一点盼头。
相信只要痛骂作恶的资本,就能分到饼吃;
相信只要遵从正确的路线,就有机会突围。
就像当年冯小刚认为草根是自嘲的,屌丝是自贱的。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也不是他“爹味”。
因为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
草根,还有机会。
拍《甲方乙方》,韩三平这样信誓旦旦告诉他,国家现在要抓繁荣,抓创作,你放心吧。
于是电影里,冯小刚也非常幽默地回应了这番苦心——
为了创作繁荣,国家会给你让路。
这便是当年创作的话语权,和草根的生命力。
引用《年会》外包员工“叛逆”的台词——
“这个年代,黑白分明,做好自己,都成理想主义了吗?那这理想主义的门槛,是不是有点太低了?”
这说的是大厂。
但何尝,又不是我们这个容错率变低的社会?
或许《年会不能停!》还有太多缺点。
但无妨。
因为真正高级的黑色幽默是——
我们知道它不是顶级喜剧,求生欲极强。
但我们也只能这样,假装治愈了,假装出了一口气。
一觉醒来。
继续强颜欢笑地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