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黄金骗局,知名品牌被造假,几十元成本卖天价坑害消费者

谦语谈书风 2025-03-19 14:23:23

俗话说“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如今却在现实中被狠狠打脸。

像“周大福”“老凤祥”这些平日里响当当的大品牌,居然沦为了“假金”重灾区。

不法分子仅用几十元成本就能炮制出以假乱真的黄金”,一转手以万元高价卖出,赚得盆满钵满。

更夸张的是,当消费者拿着这些“假金”到品牌专柜检验时,就连专业的专柜人员都难辨真伪。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以后买黄金都成高危投资了吗?

“金包银”乱象

多年来,黄金造假活动愈演愈烈,手段也不断升级。

在山东,警方侦破了一起系列“金包银”诈骗大案。

三名嫌疑人先在网上购买真黄金,然后再退货,换成成本只有几十块的“金包银”假货。

就这样,他们在短短几个月内对多家店铺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巨大。

就连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集散地深圳水贝,也已经成为了黄金造假的重灾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目张胆售卖“金包银”的店铺,它们标榜的价格比真金便宜几倍。

对于想要以低价购买黄金饰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水贝市场的暗处,还有一些不法商家提供非法的“定制服务”。

他们可以在金饰上随意打上各种知名品牌的钢印,像“周大福”、“老凤祥”等,消费者很难分辨真伪。

而这些钢印的制作成本却低得离谱,几十块钱就能做一个。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提供价格低廉的假冒品牌包装盒、袋子和证书,让假冒伪劣产品披上“高大上”的外衣,以假乱真。

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公然宣称,“只要胆子大,镀层厚度够,就能蒙混过关”。

他们利用先进的镀金技术,在金饰表面镀上一层厚厚的金,足以逃过普通的检测手段。

更有甚者,他们还会伪造检测证书,用PS技术生成虚假的证书,让消费者难以分辨真伪。

在这个造假的利益链条中,电镀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些电镀厂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在金饰的含金量上做手脚。

他们标注的含金量远高于实际含量,然后侵吞差价,赚取丰厚的利润。

有的电镀厂老板甚至夸口说,短短两个月就赚了4000多万,让人惊掉下巴。

品牌失守

像老凤祥、周大福这样的知名品牌,多年来一直是消费者购买黄金首饰的首选。

人们相信,在这些品牌的专柜购买,就能买到真正的足金饰品。

然而,随着这些品牌加盟模式的快速扩张,品牌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却正在减弱。

数据显示,老凤祥96%的门店都是加盟店,周大福和周六福的加盟比例也超过了90%。

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销售网点,都不在品牌的直接管控之下。

一些加盟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开始忽视品牌信誉的维护。

他们甚至主动销售假货,或者通过隐瞒克重、虚标价格等手段,来欺骗消费者。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品牌专柜的鉴定能力竟然也存在不足。

记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打上知名品牌钢印的假金饰送到专柜,请店员鉴定。

结果发现,部分店员竟然未能发现异常,误认为是真品。

这无疑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在广东的“首饰之都”梅陇镇,这种造假问题更加猖獗。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销售的许多“999足金”手镯,其实都是铜制品,表面电镀了一层金。

而那些所谓的“检测证书”,也都是商家随意印制的,想写多少含金量就写多少。

记者甚至花了13元钱,买了一个普通的铜手环。

经过电镀、打钢印、附上虚假检测证书后,总成本也只有19元。

但这样一个假冒的“足金手镯”,在网上却能卖到上万元。

而经权威机构检测,这些所谓的“足金”手环,实际上根本不含金。

直播陷阱,假金泛滥

黄金饰品,也逐渐成为了网络主播们竞相推销的“爆款”。

他们口中的“999足金”,价格低廉,款式新颖,让许多消费者心动不已。

不肖商家和网红主播,成了这场骗局的主谋。

他们先是用真货做诱饵,以超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快速积累人气和信誉。

等到名声鹊起,订单蜂拥而至时,就开始偷梁换柱,用假货充数。

等消费者发现上当时,他们早已携款潜逃,销声匿迹。

在浙江义乌,仿金饰品的交易更是猖獗。

大量低价的铜饰,经过简单的电镀,刻上“999”,就摇身一变成了“足金”。

而那些直播间的主播,更成了义乌商家的常客。

他们不仅在这里抢货,还向商家取经,学习如何编造动人的卖点,如何在事发时全身而退。

可是,这些假黄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欺诈,更是对消费者生活的重创。

它们可能让一个倾其所有购金的投资者血本无归,甚至影响到基本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这些假货中往往含有大量有害元素,如铅、镉、镍等,长期佩戴可能危及健康。

数据显示,2022到2024年,监管抽检黄金首饰,合格率才86.1%。

像周大福、老凤祥这些大牌,都曾登上不合格名单。

回收骗局,学会辨别

在黄金回收的过程中,一些无良商家也设下了重重陷阱。

他们常用的手法有“到手刀”和“鬼秤”。

所谓“到手刀”,就是先用高价引诱顾客上钩,等到交易时再以各种理由压低价格,就像变戏法一样,把利润悄悄装进自己的口袋。

而“鬼秤”则更加阴险,商家声称火烧后克重减少是因为烧掉了杂质,实际上却是调包的把戏。

殊不知,无论是黄金还是18K金,火烧后的克重都不会有明显改变。

如今黄金造假手段五花八门,消费者到底怎样才能避开这些坑呢?

关键在于买的时候得选对地方,像品牌自己开的直营店、得到官方认可的经销商,还有正规的官方旗舰店,都是靠谱之选。

虽说在这些地方买,价格可能会贵一点,可东西质量有保证,后续出问题也能找得到人售后。

平常咱也得学几招简单辨别黄金真假的办法,比如拿磁铁试试,黄金是不会被吸住的。

或者测测密度,纯金密度大概是19.3g/cm3 。

不过这些只能做个初步判断,最稳当的,还是买完赶紧送专业机构去检测。

购买过程中,发票、证书这些可都得留好,这是以后维权的重要证据。

另外,买之前一定要问清楚黄金克重和加工费,可别稀里糊涂花了冤枉钱,给过高的工艺费买单。

当然,仅凭消费者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真正扫除黄金造假的乱象,还需要监管部门、品牌方、消费者等各方通力合作。

结语

那些不择手段的无良商家,为了蝇头小利而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对诚信和道德的亵渎。

解决黄金市场的乱象,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汇聚成改变行业的力量。

【参考资料】

1.河南都市报道-2025.03.13-《“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被造假,成本仅需几十元?记者揭黄金造假套路!》

2.大象新闻-2025.03.15-《专业检测仪可一眼识别“金包银”,但具破坏性》

3.光明网-2025.03.15-《买了两年的黄金“生锈”了!真鉴定证书“护航”下的假黄金暗流》

37 阅读:19718
评论列表
  • 2025-03-19 18:06

    别老是目光盯着这些不良商家说事,关键是有其滋生的土壤,比如在朝鲜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迫击炮哥vol 回复:
    透彻
  • 2025-03-20 07:21

    这是诈骗了吧,可以判刑了,别对犯罪行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重罚的别轻轻放下,放纵只会让类似的犯罪层出不穷[好生气]

  • 紫筑 35
    2025-03-20 05:21

    在当下什么都是假的,唯有给出去的钱是真的[笑着哭]

    用户10xxx34 回复:
    但是收到的钱可能是假的
  • 2025-03-20 12:55

    追责谁,小子[得瑟][得瑟]

  • 2025-03-20 21:25

    我记得有篇文章是中国那家银行来着在国外订的金条,都要求掺百分之几的假来着。

  • 2025-03-20 00:36

    买些铁片回家收好了,还要涨[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不懂装懂信口雌黄骗流量

  • 2025-03-20 16:06

    测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