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乐队的夏天》,是真的又要被大张伟说哭了...
其中一支乐队的选手说,因为一本书有了人生的感悟。然后大老师回应说,他有同样的感觉。“小时候我说话不利索,词不达意;长大了会说话了,却言不由衷 —— 但音乐可以干这件事儿。”
渐渐地,大家发现,综艺里的大张伟,简直能成为看一档综艺的理由。
“这世上,真的没有大张伟拯救不了的综艺。”
夸奖随之而来,也渐渐地,大家习惯性地,把大张伟作为音乐人的标签撕下。其实很长时间,音乐这两个字对大张伟来说,倒是变成了很尴尬的东西。粉丝不愿意提,媒体揪住花儿乐队四个字不放,而他本人花了很多时间,还要和作为音乐人的自己做对抗。
3.但大张伟最打动人的地方,还是他跟音乐,跟他的终极梦想之间的关系。有人说,你要听懂最真的大张伟,还是得去歌词里找。大老师是个天才音乐人。不到 10 岁就被保送到别人考都考不进去的银河少年艺术团,10 岁就跟团去国外演出见世面,14 岁就开始组乐队写歌。那张 1999 年的专辑《幸福的旁边》,是花儿乐队的经典。里面那首《静止》,被杨乃文翻唱,《破灭》,被莫文蔚翻唱。
转年,乐队就登上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演出。
大张伟渐渐发现,自己写的歌,很难赚到钱。
所以呢,他去写口水歌,去讲段子挣钱。如今看来这些是他制胜的筹码;但当初大张伟只是想让父母过得好一点儿,生活宽裕一点。
但在音乐行业看来,当年莫里康内不做交响乐转行电影配乐,都要被冠以背叛之名,何况写口水歌讲段子的大张伟。虽然成功了,但背叛摇滚乐的骂名还是在。不过大张伟不生气,这就是他的选择。“要真成为对世界满不在乎的一个人,我就吃不上饭了。”因为人们对悲剧精神天然的向往,追求自我变成一个确定的命题。很长时间,我们把为了理想在泥潭里挣扎求生叫坚持自我;不畏权贵愤世嫉俗,也叫坚持自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做不到西西弗斯,所以我们乐于看见西西弗斯。但故事里的西西弗斯呢,人生就是只有一个锚点,而真实的生活里,除了那方山顶,那块石头,还有山脚下的爱人和家人,还有炊烟灯火。其实仔细想想,大张伟真的从来没有放弃过音乐。他把三弦、相声唱段、京剧这些传统的元素加入到作品里,让年轻人熟悉并喜欢上传统文化;他也会扎在小屋里研究电子音乐,在音乐综艺里当导师跟大家共同切磋。上各种音乐综艺,也是因为自己曾经的梦。
灵魂还在沸腾着,只不过他很少强调。他要面临的质疑声,还有时常内心的这种摇摆解构,一点都不比另外的路径少。所以他会在台上流着泪讲出,我会比你们做更多的坚持。大张伟也会在这一期的乐夏中,很羡慕那些能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去继续音乐梦想的人。音乐到底是什么?大张伟曾经这么说:“音乐啊,就像一个离了婚但深爱一生的媳妇。她永远都不属于你了,你已经离开她了,但每当想起她,就……(遗憾脸),你明白吗?就没辙!唉~”“我们在音乐里,可以变成那个孩子,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一刻,就是孩子在翻那个跟头。因为那一刻就叫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