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自由现金流ETF的长期主义:从降费与普惠说起

具光谈财经 2025-03-19 03:15:49

作为红利策略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国内首批自由现金流ETF自2月27日上市以来,便持续获得资金青睐。截至3月17日,自由现金流ETF资金净流入超8.2亿元,资产总净值较上市期初已增长超120%。(数据来源:iFind)

近日,中国资本市场悄然迎来了一个微小却深远的转折点:

头部大厂旗下的自由现金流ETF费率,将于3月19日起迎来大幅下调,管理费从0.5%降至0.15%,托管费也从0.1%减为0.05%。

这组看似简单的数字调整之下,实则蕴含着价值投资“普惠化”的深刻进程——以自由现金流为锚的资产配置理念,正逐步从专业机构的“偏爱”工具,走向大众理财的新视野。

01 自由现金流的“硬核逻辑”

——从“分钱能力”到“造血能力”的进化

回顾过往几年,A股历经了漫漫“寒冬”。鉴于红利风格所具备的“类债券”特质,在利率走廊持续下移的背景下,高股息资产逐步构筑起投资者的"心理安全垫"。正因如此,高股息策略相较万得全A指数已连续积累了四年超额收益。

但如下图所示,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代码:980092)更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红利指数之上的“更上一层楼”。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1.01.01-2024.12.31。指数过往业绩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核心的原因在于,分红是果,自由现金流才是因。派息仅是一个落地之后的成果展现,而企业生成的自由现金流才是分红的源头活水和底层原因。

企业充裕现金流向投资者现金流(股息)的稳定转化,才是分红延续性的保证。

自由现金流的本质,是企业在支付运营成本、税费和必要投资后,真正可供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银”,这种策略的革新性与护城河在于,它在某种意义上破解了财务分析的三大迷局:

第一,聚焦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过滤掉会计政策、折旧、摊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破除"纸面利润"的幻觉;

第二,通过自由现金流测算,识别那些可能吞噬股东价值的盲目扩张,规避"资本黑洞"陷阱;

第三,用自由现金流率代替单纯股息率,确保分红的源头活水,穿透"分红不可持续"的风险,避开单纯高股息的诱惑。

这种价值发现机制,与美股著名ETF——COWZ(Pacer US Cash Flows 100 ETF,又称现金奶牛ETF)的崛起路径异曲同工。

后者自2016年问世以来,以更高的夏普比率和穿越牛熊的下行期超额收益受到市场热捧,成就了250亿美元的规模传奇,印证了现金流策略的跨市场有效性。

02 从市值加权到自由现金流加权

——颠覆传统加权的"反脆弱"设计

成分股选取方面,自由现金流指数聚焦近一年自由现金流率,出于可投资性考虑,编制层面直接按照自由现金流加权,且规定了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并按季度调仓及时吐故纳新。

来源:Wind

这意味着,在构建指数时,不仅强调现金流的质量,更旨在凸显现金流表现更好的公司,这与传统的市值加权等方式存在显著区别。

一方面,在此设计之下,一些尽管市值偏小却拥有出色现金流的公司得以在指数中占据一席之地。现金流指数如同一个价值发现者的角色,引导着市场资金流向具有真实盈利能力的企业。这一价值重估的过程,也有望推动指数长期“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由于成分股的选择主要依据自由现金流率(即自由现金流量/企业价值×100%),当分子保持不变时,该指标会随着企业价值的下降而上升。这使得部分优质公司能够以“好价格”的价格在更低位置被纳入指数。这种对市场情绪的理性修正,也为自由现金流指数的长期行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聚焦"真金白银"的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的确以其良好的历史表现,演绎了一场关于价值本源的回归大戏。

——指数不仅在过去6年间年年正回报,如果聚焦考虑了分红再投资的全收益指数,自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更是超过17%

03 普惠工具与降费浪潮

——一场关乎长期主义的“隐性革命”

自3月19日起,挂钩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的自由现金流ETF正式迎来降费,综合费率将降至0.2%的历史低位水平。

此次费率下调,是去年以来监管推动公募基金普惠发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延续。在2023年7月证监会提出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方案中,包括三个阶段:下调管理费和托管费率、降低交易佣金费率以及降低销售费用。

这场看似“寻常”的降费浪潮,却如同风起微澜的浪尖,对于长期投资的影响却十分深远——

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曾经说过:“拥有一只费率最低的指数基金,最终都会击败绝大多数投资专业人士”。

他在一次演讲中对此进行过解释:

假设两位投资者初始投资都是1万美元,费前收益率都是年化10%,但如果第一位投资者的基金费率是0.3%,相当于费后收益率是9.7%,20年后他的总回报是63700美元。

假如第二位基金投资者选的基金费率是1.2%,相当于费后收益率是8.8%,20年后他的总回报是54000美元。

两者差距约9700美元,差不多接近初始的1万美元本金了,而当中的巨大差异仅仅是由于基金费率的不同造成的。

随着自由现金流ETF费率的降低,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毕竟在复利的魔力之下,哪怕只是微小的费率差异,经过时间的累积,在长期对于收益率的提升同样不容小觑。

对于微观层面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有意将自由现金流ETF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底仓,这无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好;

而对于宏观层面的财富管理行业来说,这更是公募基金向“以客户为本”理念的再一次跨越,标志着一个故事的新篇与一个时代的开启。

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的交替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投资框架,新机遇、新风险的出现,决定了我们也必须动态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当市场仍在“红利低波”与“成长景气”之间举棋不定,自由现金流ETF已悄然开辟出第三条路径,而聪明的资金或许早已开始布局这场"现金流革命"。

现金流ETF费率下调,或许只是这场变革的起点。当更多投资者意识到“现金流才是企业真正的氧气”,这类资产的定价逻辑或将迎来系统性重估。

毕竟,所有的技术革命最终都会重塑世界,但只有穿越周期的投资者才能见证历史。

风险提示

以上不构成证券推荐。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0 阅读:0

具光谈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