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五年大咖说|刘军:三大特征、三大挑战、三大展望

C114通信网 2024-06-04 17:42:07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四张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

到今年6月6日,5G商用将满五年。移动通信技术大约十年一代,五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截止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用户渗透率突破50%,并打造了数以万计的行业应用案例。

展望下一个五年,5G行业应用进入深水区,5G-A带来了数实融合、通感一体、星地融合等新能力,将成为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创新应用的底层支撑。

鉴于此,C114特策行业专题“5G五载·智启未来:从连接到赋能的跨越”,邀请行业高层专家撰文,纵论5G时代的成绩与挑战、发展与未来。

特约撰稿人: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所副所长 刘军

C114讯 6月4日消息 5G发展自初期部署已历经五年,产业链各方,包括网络运营商、平台公司、终端厂商、垂直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人工智能、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公司,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多方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构建能力与生态。

一、全球5G发展现状与特征

从网络技术来看,5G正式进入 5G-Advanced 演进阶段。5G-A已从三大主要应用场景eMBB、mMTC、uRLLC扩展为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和天地一体等六大应用场景。从市场发展看,5G应用发展的核心驱动向B端转移,创新应用与商业模式驱动新一轮增长。《爱立信移动报告》显示2023年行业市场的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将达30亿,已远远超越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74亿部)。5G垂直行业应用不断向纵深拓展,各项新技术不断融入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各行各业提供基于场景化的智能应用方案,实现了价值的不断增长。

特征一:全球5G网络快速覆盖推动5G渗透率、数据流量双提升

5G网络快速覆盖推动5G渗透率不断提升。2023 年全球5G基站累计部署总量超过 517 万个,年度新增 153 万个、较 2022 年新增量持平。截至2024年1月,已有101个国家的261家运营商推出了商业5G移动服务。在5G基础设施的推动下,5G渗透加速提升。GSMA数据显示,全球移动用户数2023年达到86.49亿户,全球5G用户以北美、东亚为主,渗透率加速提升至18.71%,在拉美、印度等地区的拉动下,增速仍达61.20%。

全球移动用户及5G用户情况 数据来源:GSMA Intelligence

5G通过多元套餐深度挖掘存量用户价值,驱动全移动数据流量持续增长。相较4G,运营商在提供5G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无限流量、媒体套餐等多元套餐,以及API、网络切片等高级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数据流量不断增长。GSMA预测,2023年至2030年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提供和不提供5G套餐的运营商占比 数据来源:爱立信

特征二:全球5G专网从测试走向网络部署,制造、能源、港口仍是5G发展进展最快的垂直行业

企业专网需求逐渐明确,5G专网从测试走向商用落地。5G专网是面向企业客户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实现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推手。根据Omdia,截至2024年Q1,全球五年已开展1915个专网项目,5G渗透率达70%,网络形态以混合专网为主,占比达93%。2023年专网商业落地项目达32%,较上一年提升5%,测试项目占15%,降低了6%,专网从测试走向商业落地。

制造业是全球5G发展五年来专网部署数量最多的行业(26%)。制造业中, 5G应用从视频巡检等外围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管理、产品服务等核心环节稳步拓展,涌现出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现场辅助装配等20大典型场景。2023年港口发展最快,增速达100%,在港口的港机远控中,通过5G远程操控龙门吊,可使港口运营企业龙门吊驾驶员数量压缩2/3,节约人工成本70%,提高生产效率30%。

特征三:经历5年的发展,5G频段应用与分配仍在持续探索

6GHz仍旧是频率储备的讨论热点,大国竞争带来应用的不确定性。据GSMA数据显示,大约80%的5G部署都是在3.5GHz频段附近。随着5G业务的发展,急需新频谱资源,202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3)明确新增6GHz分段分区域用于IMT业务,未来产业预计将覆盖全球57%以上人口, 全球的5G的频率逐步回归中低频。但仍有部分国家地区选择将此频段用于非授权业务,将为未来全球产业发展带来分裂风险。

专网专频或成为未来行业专网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出台或计划出台本地5G频谱政策,美国较早启动了针对公民宽带无线电服务(CBRS)的专用频谱试点和测试,以期实现频谱在公众、企业间的动态复用;而我国也早在2017年尝试了专网频段(1800MHz)的招标工作;2022年11月,工信部更是向中国商飞发放5G工业专网的试验频率。专网专频或成为未来行业专网发展的新模式。

二、5G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运营商积极实施5G发展战略,在巨额投资的保障下,我国5G覆盖区域快速增长。三家运营商5G累计投资超过7300亿元,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实施3.5G+2.1G双频协同共建共享建网策略。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围绕黄金频段700MHz打造“网络+内容”生态,推动5G覆盖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337.7万个,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015亿GB。行业共发展5G虚拟专网数量3.16万个,5G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

5G发展五年硕果累累,但未来面向5G-A/6G下一代信息通信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产业界合力共同解决。

挑战一:5G用户增长并未明显拉动流量业务收入增长,现象级应用尚未出现

流量增长难以带动收入提升,缺乏现象级应用拉动。工信部数据显示,近三年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增长持续放缓。2023年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首次同比下降0.9%,达6368亿元,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下降至37.8%。究其原因,业务模式与终端形态尚未突破,用户仍难以感知5G优势。一方面,在终端性能与人眼分辨率的影响下,4G性能基本可满足用户体验,难以带动5G流量价值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视频仍是目前用户流量使用的主要方向,根据爱立信数据,2023年底全球视频流量预计占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73%左右,5G在消费端的现象级新应用仍有待寻找。

挑战二:5G受限于成本,竞争力不足,部分垂直行业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5G相比Wi-Fi、4G等成本较高,竞争力不足。从竞争力上来看,蜂窝网络的虽然移动性指标优势显著,但室内或小范围覆盖的物联场景下对移动性指标要求不高,往往采用成本更低的Wi-Fi形式。HMS统计数据表明,2023年工业网络中无线网络的占比仅8%,而其中5%为工业WLAN。从部署与运营成本来看,5G模组成本在500元左右,是4G模组成本的十倍,对于价格敏感的行业如汽车行业仍认为成本过高。因此,虽然5G解决方案众多,仅有14%的标杆项目实现了“解决方案可复制”(第六届“绽放杯”数据)。

5G垂直行业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挖掘。5G行业渗透率还有待提升,目前我国5G 行业应用企事业单位数量近3万家,仅占我国企事业法人单位的1.5‰。

第六届“绽放杯”大赛参赛项目行业领域占比

挑战三:5G下一步发展的资源及模式有待进一步明确

针对新频谱资源6GHz,我国已划分给IMT,但具体业务模式尚未明确。2023年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明确了6GHz的上半部分6425-7125MHz应用于IMT,此频段作为连续的中频段资源,对于通信行业以及传统行业的发展都将存在重大影响,中频应用尚在探索。

专网的频率政策不断优化,如何进一步拉动垂直行业发展尚无定论。在5G上半场的专网建设中,主要以独立/共享核心网为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定制化空间。面向全球行业专网专频的趋势,中国也曾进行过频段的规划。我国2001-2004年就开始尝试频谱招标(3.5GHz)的方式进行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尝试了专网频段(1800MHz)的招标工作;后续又出台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等政策,鼓励企业探索专用频率的服务模式。但受制于频率招标规则、标的物设计、申请机制等原因,国内仅商飞获批了专网频段。

三、5G未来展望

(一)加强5G技术融合与终端创新

加强技术创新,完善融合应用技术产业体系。推动5G与XR、AI等技术融合,进一步增强5G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能力等特性,推动包括5G轻量化、5G定位、大上行、通信感知、5G AI等技术发展,扩大应用场景,推动5G增强演进技术加快落地商用。加强新终端创新,推进新形态、扩展类终端作为更多入口。丰富个人应用内容及终端,推进新型显示、AI等技术的新型终端研发。新业务、新终端二者相互协同,激发客户的网络能力需求,推动连接和流量进一步增长,创造新的5G增量市场。

(二)提升5G垂直应用广度与深度

挖掘场景,扩展5G覆盖垂直行业的广度。除了进一步赋能制造、能源、港口等5G发展较快的垂直行业应用,5G在新兴场景的需求探索也将进一步增强5G渗透率。如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通过5G通感一体等赋能低空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降低成本,加深5G覆盖中小微企业的深度。继续研发和优化5G技术,拓展轻量级Redcap的应用,降低成本至百元左右。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共同开发和推广5G应用,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三)优化频谱资源管理技术与机制

探索中频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探索实验6GHz应用场景,明确业务模式,开发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的5G服务和产品。深入研究频谱相关技术,提升频谱利用率。跟踪国内外频率共享等机制政策,创新动态频谱管理等技术,为行业用频提供技术支持。明确频谱协调机制,加强产业间合作。国内还需尽快明确行业专网专频的申请、运营机制,同时运营商也亟需探索与行业的合作模式,确保在未来行业数字化发展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1 阅读:14

C114通信网

简介:通信业门户,全面报道国内外运营商、设备商及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