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不感兴趣的选修课上不浪费时间,我选择了读一下其他的书籍。
之前都是看电子书居多的我于是就购买了一本网络上很多博主都推荐过的书,以便在课上不用看手机。
但是,我把书拿出来的时候莫名还是有些小尴尬,毕竟这本书算得上是“网红书籍”,大家或许都知道这本书,但可能都没想过要买来看。
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
就是明明有些东西在网络上很火,但现实中周围的人用的却很少。
所以,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我还是花了心思避免让别人看到书名。
事后复盘时我觉得自己的举动有些傻,看书而已,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我看的又不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书籍。
我们或许都有这种心理,那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人人都做,那么你不做你就是奇怪的,但如果一件事情人人都不做,而你做那你就是奇怪的。
一本众所周知的书籍但没人去读,而我自己去读了,难免还是有些害怕被人说“你看的这书应该没什么用吧,我看网上到处推,都泛滥了。”
还有的人可能会清高地表示:“我不读大热的书籍,有种烂大街的感觉。”
但想明白后我发现,书籍和所谓的“会烂大街、过时”的那类东西完全不同,它们本身就是价值,随着时间的沉淀会显得更珍贵。
只是它的价值在于你怎么去使用,何时需要。
所以,我发现选择怎样的书籍去阅读不用去看它是否是“网红书籍”,也不用一定要看高深莫测、常人少有涉及的书。
最重要的一点或许是“你是否需要,它对你的价值是什么。”
选择书籍时不必在意它是否“火爆”有人是因为这本书“火”才读,而有人恰好也因为它“火”才不读。
或许我们会更认可经过大众认证的书籍,也有可能会避开大众的目光自己寻找。
但我们其实都是一个目的,“希望自己有所提升。”
所以,如果这本书对你有用,你认为值得一读,那便去读,它是否是“火爆”的跟它能给你的价值没关系。
但市面上的书籍千千万,眼花缭乱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选择书籍呢?
个人认为这是阅读的第一个目的,无论是想通过这本书学会什么技能,抑或是打发时间,这些都可以是你所需要的。
所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情况来选是最可行的。
确定需求后你便可以进行相应的检索,然后选定范围接下来便可以挑选书籍了。
二、不妨试试较为专业的读书检索工具比如豆瓣、当当、亚马逊等,在上面确定好相应的书目,便可以进行挑选了。
先试读,试读并不是一上来就打开第一章阅读,而是先看看内容、作者简介,然后再看相应的章节,接着我们可以看书评,最后确定是否值得一看。
三、看作者看作者绝不是什么“名人效应”,毕竟是这本书的创作者,作者的选择也很重要。
这里看作者简介也许不够,我们还可以进行相关搜索,看看作者其他书籍的专业性,或者其他评价。
向强者学习是大家共同的认知,优秀的人身上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名人书单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在实在找不到想要阅读的书籍但又想有一定成长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去看看。
五、名著永远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想阅读,但苦于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书籍,那么就去读名著,读名著,读名著!
经历过历史的沉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认证,名著的价值已经不需要再多论证了。
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开始阅读的第一本书除了课本大多是名著。
名著可以说是我们阅读的启蒙书籍,我觉得之所以是“启蒙”,大致是因为“它们很少出错”。
都说看书是最低成本的投资,但我认为是也不是,因为我们需要花费时间,而时间却是无价的。
如果你想要在书籍中得到想要的价值,那势必得考虑时间价值。
所以,我们需要选择,选择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
那么,最后问一下,大家在日常选择书籍时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