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不给钱是累赘,给钱了是亲爹,这种人还有良知吗?

父母双亡、婚姻破裂后又因病成了植物人,四个姐姐轮流站岗照顾14年,弟弟过世后,当年判给前妻、十几年都未露面的女儿却突然出现,为独占全部遗产而将四个姑姑两次告上法庭!
法院做出了怎样的判决?会依照继承法将遗产全部判给从未照顾过父亲的女儿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病痛难抵血脉亲情3月26日,北京市通州法院宣布了一起案子的判决结果,这一案子看上去十分荒诞,一位二十多岁的独生女为争父亲全部遗产而将父亲的姐妹们告上法庭。
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难道女儿继承遗产还需要靠跟姑姑们闹到法院里争吗?

原来多年前刘先生与妻子离异,那时年仅九岁的女儿安安被法院判给妻子,这时刘先生的父母早已过世,又和孩子分别,他一下子变得形单影只。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与前妻离婚后不久,刘先生突然患上重病,最后虽然侥幸保住一条命,却从此成了植物人。

植物人长期卧床,又无法控制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褥疮、肺炎、各种感染...如果无人贴身照料,只是喂口饭喂口水,刘先生很快就会死亡。
父母离世,妻子女儿也已不在身边,四个姐姐成了刘先生唯一的亲人。

于是姐妹四人共同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她们轮流陪护,寸步不离,不管是日常照顾还是送医急救都亲力亲为地负责。

要知道照顾一个卧病在床的成年人就已经是相当辛苦的事情了,更不用说这还是一个植物人。
当前市场上照顾生活完全无自理能力的老人都需要花费高出近一倍的钱才能请来护工,由此可见照顾植物人是多么困难。

照顾植物人意味着每天都要擦拭身体、喂流食、按摩四肢,因为完全没有活动能力,很多时候还需要手动为植物人吸出喉咙中的痰或是辅助排泄。
再算上随时的各项身体机能监测、生病时送医等等,但四姐妹对此毫无怨言,这份对许多人而言完全难以接受的工作,四姐妹一做就是十几年,直到弟弟停止呼吸。

植物人的平均寿命约2到5年,还是在护理不错的前提下,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于专业的护理机构或者医院科室,而常规家庭护理可能只能延长三五个月的生命。
但得益于姐妹四人对刘先生悉心照料,他在姐姐们的照顾下竟然活了足足十四年。

十四年过去,刘先生曾经的女儿安安已经长大,她从大学毕业并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于是主动承担了刘先生的丧葬费。
刘先生已经逝去,但他还留下了一笔遗产。

刘先生留下的东西有一张16000的银行存款和一套估值六百万的本地房产,但这些东西的归属却成了大问题。
理论上来说,人死后遗产应该由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就是配偶、孩子、父母继承,但在这一案例上显然不太适用。

早在十几年前刘先生的父母就已经过世,婚姻也已破裂,现在第一顺位继承人中只剩下孩子,也就是当年仅有九岁的安安。
但姐姐们对他的付出人人都看在眼里,刘先生过世前的十四年里都是姐姐进行照顾的,女儿对他可以说未尽任何赡养义务,连最基本的探望也没有。

即使姐姐们为了纯粹的血缘亲情选择帮助弟弟,这份对亲情的看重也应该在之后得到一定的报偿。
无论是看投入的精力还是金钱,她们都无疑应该平分刘先生的这笔遗产,对14年的照料而言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是一种对劳心劳力的认同。

很显然四个姐姐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说全部平分,自己也该拿到一些刘先生的遗产。
只是没想到,在刘先生瘫痪在床期间消失了十四年的安安在这时参与进这场遗产分割了。

按照遗产继承的法律,安安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如果刘先生不立遗嘱,这笔钱和刘先生在北京的房产理应全部由她继承。
但按照这件事的思路来看,面对这样照顾自己父亲的几个姑姑,安安本可以主动放弃一部分遗产,毕竟她们哪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安安显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应该按照法律得到父亲留下的所有财富,最终甚至为此把姑姑们告上了法庭。

在照顾刘先生的过程中,四姐妹的付出是难以估量的,因为除了照顾人这件事本身,还会存在不少隐性消费。
例如刘先生所住房子的水电气暖和物业、姐姐们来往的车费路费、平时做饭喝水等...这些部分全部都是消耗。

面对安安的状告,法院权衡各方面给出了公平的判决,既考虑到了现有的法条,又考虑到了四姐妹长达十四年的照料——这笔遗产由五人平分。
安安对这一判决结果相当不满,她提起上诉,之后被二审法院驳回,维持原判。

从某一方面来说,刘先生离异后很快就因重病成了植物人,那时九岁的安安还是个小学生,无论是自身的学业任务还是体能、经验,怎么能指望她出力寸步不离地照顾自己的父亲?
这话说的其实没错,有句话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如果要缺席孩子也该“全程缺席”,别出力的时候躲着,分钱的时候积极。

此事一出,很多网友还对安安的目的表示了怀疑。
刘先生与前妻在孩子九岁时就离婚了,之后十四年间父女二人也没什么沟通交流,安安又能对这个“被迫童年缺席”的父亲有多少感情?

甚至那笔丧葬费都可能是为了之后拿父亲遗产才出的,用一个骨灰盒换北京一套房,她可是稳赚不赔。
一些人还觉得安安的背后大概率有她的母亲支招,母女两人就是奔着钱来的。

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