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海燕的日记 2022-02-20 13:54:32

火到什么程度?网上一度出现了一张图,内容是这样的:图中的三幕形是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一种是“以宇宙本原观(空间)”,一种是“以意识观(物质)”。由于元宇宙论比空间论容易理解一点,故被认为能够证明空间观的错误性,进而得到“科学证据是不足以证明空间观错误的”。元宇宙,这样一个词听上去让人感觉很玄,是不是有点像道家里提到的“道”,难以捉摸?是不是有点像老子的“天之道”?真的是这样吗?是的,是这样!元宇宙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宋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他所描述的元宇宙,其实就是“宇宙本原论”。

元宇宙论不仅仅是在描述空间的性质,连物质的本质也已经囊括到里面了。其实早在宋代的《西游记后传》里,就出现了“空间论”和“意识论”这两个概念,而且已经合称为“元宇宙观”。其实元宇宙论不但能反对空间论,还能证明它错误。因为,宇宙本来也不是空间的,只是空间论错了,才被包括了进去。那么,问题就来了:空间和意识都不在“那里”,那么哪里才有“元宇宙”?或者,元宇宙说到底是不是还是“那个”或者“空间”的问题?我们通过下面这张思维导图可能就能比较清楚地梳理出来了。简单来说,这是一篇比较严谨的脑图。

这种“脑图”其实就是将抽象、深奥的概念具象化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元宇宙说得来由。元宇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宇宙观,是对人类的认识、思维方式的提及,但本身又并不存在。但在中国的道家传统观念中,是存在“元宇宙”的。所以要探究元宇宙到底意味着什么那就要从道家的宇宙观入手。在道家内部,宇宙分成了四个部分,它们是:“真人”、“元明”、“玄天”和“虚空”。真人,就是指生命、肉体和意识,本就存在,不需要证明;元明,指物质、信息和意识,只要人还死,这些就仍然存在;玄天,在道家内部是一个“无形的空间”;虚空,是真人的分离、分解形成的世界和空间。

其实这么多的概念,在大道观里可以统一归纳成一个意识流,大道观所用的名词也是宇宙的本原意识。所以“元宇宙”的存在要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起: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先有一种万物的起源,即“混沌”。它在宇宙刚产生时就出现了,可以类比于现在的宇宙大爆炸。在混沌时代,那时候人类主要依靠直觉认知世界,所以没见过自然界的外部形态,也不晓得有这么种生命形态。这种外部形态也就是“天”、“地”、“天”是天地的起源,“天”是自然界万物的始基,所以叫天“神”。自然界有这个本质和形态,那么宇宙中就必然存在这种形态。再说说人:生命来自哪里?

1 阅读:191

海燕的日记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