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顾宝昌导演开始筹拍《大宅门》花费了1200万,平均每30万元一集,光男主演的片酬就有9万。
其中主演陈宝国、何赛飞、斯琴高娃等基本都已定下。但唯独只有“白三爷”这位角色难以敲定。
有一次,得知刘佩琦休息在家,郭宝昌带着礼品登门拜访,一看见刘佩琦就激动得拉住他的双手,说道:
“刘老师,你看咱这正在筹拍一部《大宅门》,里面有个角色非常适合你,这个角色是个比较混的角色,但是也有暖人的一面。
虽然缺点比较多,也算得上是一位很丰满的人物,看到他,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合适人物就是你,你看您什么时候可以入组接拍?”
刘佩琦看着满脸期待的郭宝昌,略有为难的说道:
“这个人物是我还没体验过的,可是我现在的档期都满了,可能都排到明年了,实在是无法抽身,否则我还是很愿意参演的。”
又过了两年,此时,距正式开拍还有2年,郭宝昌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白颖宇扮演者,又一次给刘佩琦抛来了橄榄枝。
可这次刘佩琦依然因为档期太满而拒绝了,这时的剧本其实也还未定。
郭宝昌认为白三爷的人选选定的是李雪健老师,也是因为档期问题未能达成合作。
郭宝昌导演希望找自己合作过的演员,知根知底,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
兜兜转转,郭宝昌导演还是觉得这部剧非他莫属,就这样最终拍定了三爷的扮演人选。
事后,接受采访时,刘佩琦表示:“我之前扮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头一次扮演富贵人物,还是纨绔子弟,很担心自己扮演不像。”
这部剧让他名声大噪的同时,也成为了他事业的分水岭,更多的剧本纷至沓来,但他本着站着赚钱的原则,从不为赚烂钱而放低自己的身段。
戏里没个正行的“白颖宇”戏外又是怎样的呢?
戏外的刘佩琦却是一位演技精湛的老戏骨,他的感情线也颇耐人寻味。妻子不顾父母反对,偷户口本与他结婚,而他却是这么回报妻子的......
刘佩琦1985年降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没有人知道,这将是未来的新星。
自小家中就有兄妹6人,5岁开始练武,12岁开始练习舞蹈。
作为天津人,在1950年刚成立的新中国下,全城人唯一的娱乐项目便是听戏。
在这种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没有条件师从专业的戏曲老师,刘佩琦就自己从录音机中学习如何说相声。
逢年过节就会表演给全家人看,每每此时,都会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多才多艺的他,在初中时就当上了校宣传队队长,作为领舞,献上了《牧马之歌》。
在这个看重颜值的行业中,刘佩琦深知自己的颜值算不上中等,在这行难有发展,这也是刘佩琦后从舞蹈转行戏剧的原因。
1977年,刘佩琦考入了天津的陆军文工团,当时的他才17岁,难免年少轻狂,直肠子,容易得罪人。
还有对一些看不惯的行为直接表达出来,有时不懂装懂,不行装行。譬如战友半夜睡觉打呼噜,他会直接走过去把人叫醒。
还有的战友喜欢炫富,刘佩琦越听越不对味,觉得此人太装了,会直接表示:“有什么好炫耀的,自己赚到的荣誉才是自己的。”
炫富战友听完之后,脸一阵白一阵青。那时,在部队,每个月都会给大家发放一笔津贴。
有的队友为了谈对象提前花光了钱,找刘佩琦借,刘佩琦说了句:“没钱还谈恋爱?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吗?”
那时,宣传队已经呆了3年的刘佩琦还是被当做新兵,因为宣传队很少有招新的名额。
为此,刘佩琦对于五一只放假一天,下午四点必回部队的待遇颇有怨言。
为了享受老兵治疗,放假三天,非但没同意,还被要求写检查,甚至全队70多人都不准休息。一桩桩一件件,都导致他最后改班待不下去。
最后调往了炊事班,这也是他后来蒸的一手好馒头的由来,更是在剧组中派上了用武之地,深受大众喜欢,在炊事班也待了3年。
后来因排演话剧《于无声处》被调离炊事班,在这出戏里他扮演女主的父亲。
当然,刘佩琦也不是毫无优点,他平常都严于律己,即便是曾经高烧到39度,也不曾放弃练习热爱的舞蹈。
他自己曾公开表示:“作为一名舞者,一天懒也不能偷,否则身体会在舞台上立马得到报复。”
不久,刘佩琦又看了《不准出生的人》,剧中讲述的是一位西藏农奴生下的孩子艰难的人生。
整部剧感人肺腑,刘佩琦看了一遍又一遍,统共哭了6回。电影带给他的震撼,更坚定了他想要转行的心。
恢复高考后,又成功考入军艺,期间,因为刘佩琦是刺头,所以他的军队更想将他提前送走。
当时,全队都极力推荐他,甚至被武艺生活老师授命为班长。身为班长,尽管刘佩琦克制、优秀,但依然眼力不容沙子。
当他觉得政治课考试时间不合理时,联系所有同学共同罢课,为此被免去了班长一职。还在这里结识了自己的初恋,两人结伴去了新疆,后因性格不适而分手。
而新疆作为不毛之地,文娱生活气息全无,这让刘佩琦觉得很失落,似乎失去了灵魂。
1985年,成功申请转业的刘佩琦前往北京发展,一心扑在事业上,这也是首代北漂族。
初期每天能有顿饱饭吃便已是万幸,没有单位,更没有福利待遇,工资收入更是痴心妄想,这让他在面对很多喜欢用体制内演员的剧组面试时屡屡碰壁。
即便命运如此不公,他依然乐于奉献,会抓住每一次机会。
没有机会就给自己创造机会,给导演建言献策,有部分给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也给自己开创了更多的表演机会。
从寄宿同学家,走两三个小时的路,省一毛钱,剧组管饭就行,片酬后来慢慢提升。
刚开始接拍了一部话剧,由于题材敏感被禁,无法演戏的日子,找了位同伴一起租了间房子。
有时遇上大雨天不仅漏雨漏的地上全是水,就连被褥晚上也无法盖,只得将就着睡上一晚。
两人大早上是被活生生饿醒的,为了吃饭,翻遍所有衣服口袋,只找到五毛钱,根本无法填饱肚子。
无奈,走投无路的两人只能求助话剧团,老师看着自己带的学生这么凄惨,于心不忍。
于是给了他两30块餐券和一些国家粮票,甚至还亲自带他们去饭店,给他们点了两大碗鸡蛋面。
两人饥肠辘辘,直接端过大碗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冬天时,那间出租房又冻手冻脚,实在受不了烧个炉子,还差点煤气中毒。偶尔嘴馋想买瓶酒,16块钱花完就再也没有吃饭的钱了。
演员,特别是群演,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演戏也是,今天杀青,不知道下次机会在哪,还有没有自己的戏份。
刘佩琦不管风雨,都坚定的等在电影厂门口,就为了趴活,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这么做,那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两人不知道如何相伴熬过了那么多难熬的岁月。
可能,上天也觉得给他的考验足够多了,决定给他一些好运。
王好为导演本在与刘佩琦接触的过程中,觉得他是一位求上进的年轻人,决定给她一个机会,让他在《村路带我回家》中出演有台词的角色。
由于没有单位,受到多位主创的歧视,导演迫于无奈脂肪放弃,这也是他首次与角色失之交臂。
1987年接拍陈佩斯导演的《二子开店》,因为她生活困难,每日可以得到5元的生活补助,比同行多出4块不止。
1988年又被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招聘,不但可以住集体宿舍,还能领取每月100元的津贴。
后又出演了《无悔追踪》与《白鹿原》,可都反响平平,并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水花。
事业上毫无起色的他,到了1990年已经32岁了,经好朋友介绍,结识了小自己四岁的北京女孩孟天娇,当时的孟天娇事业小有所成。
可丑媳早晚要见公婆,刘佩琦头一次见岳母就没给好脸色。
在岳母看来,他不仅一事无成,工资低,还有很多兄弟姊妹,演员又经常有亲密戏,容易产生绯闻,夫妻关系未必能很稳定。
在吃完晚饭后,单独留下了女儿,“你和他不合适,他工作上不如让你,长相也一般,关键是他家中还有那么多的兄妹要养。”
“这些都会拉低你的生活质量,此人实在不是你的良配,你值得更好的。”可孟天娇听完母亲的话,却更坚定了与刘佩琦在一起的决心。
甚至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出了户口簿,与刘佩琦成功登记并结婚,当孟母知道时,为时已晚,早就生米煮成了熟饭。
12月底裸婚后的二人,分到了单位一9平米的婚房,这也让多年漂泊的刘佩琦终于有了家的安全感。
91年,刘佩琦喜得贵子,为了做他背后的女人,也为了有个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妻子在北影厂做出纳,这个岗位没有原来那么忙碌,可以更好的陪伴孩子。
两人聚少离多,但是刘佩琦给足了妻子安全感,所有工资如数上交毫无保留,感情上也未出现一丝绯闻。
每次回到家,一有空闲他就会给孩子讲故事。
婚后的刘佩琦也得到了张艺谋的青睐,本想邀请她出演《菊豆》,可最后却拍板了李保田,张艺谋觉得这个角色更贴近李保田。
后来,张导又有了合适角色之后,再次对刘佩琦发出了邀请。
这次刘佩琦成功参演了《秋菊打官司》,与巩俐搭档,出演对手戏,扮演巩俐的老公万来青。上次没有机会合作,这次一上来就是这么重要的角色。
刘佩琦内心是激动的,可他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一刻不敢耽搁,立马飞往陕西宝鸡。
原本只有一场戏的他,将自己的想法与张导交流后,将原本一场戏增加到了七场。
在他看来,侄子偷看婶婶洗澡,先是惊慌胡乱用稻草塞住那条门缝,然后又耐不住好奇,抽出一根根稻草,溜缝观看。
这种丰满的动作表现,也能充足展现该角色挣扎的内心。
为了扮演好该角色,他特意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村里观察体验了一个月,更是收获了一口地道正宗的陕西话,有时,就连本地村民都听不出来他是外乡人。
尽管是一个很短镜头的配角,他依然会好好研究人物的心理、神情、动作,丝毫不敢怠慢。
刘佩琦在拍摄《强制执行》之后,被很多人清戏折磨的苦不堪言,最后,决定对外放话:“以后任何帮忙的人清戏,一概不接。”
2014年刘佩琦再次有机会参演国师张导的新作《归来》。后又因出演《离开雷锋的日子》成为双料影帝,并荣获金鸡奖。
刘佩琦因出演《二嫫》中的盲人商人,因为演技精湛横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四项大奖。此后得过的奖项不计其数,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刘佩琦从业多年,现今65岁的他,已经塑造了不下上百个角色,期间一直零绯闻,这是很多业内人士都望尘莫及的优点。
作为为数不多的高量产国家一级演员,大家提及他都是满口交赞,忍不住竖大拇指。
他作为实力派老戏骨,堪称实力派中的顶级,在当今流量为王的时代,能做到不骄不躁,更是比肩陈道明、唐国强、王志文等。
如果现在的流量小生们可以以老戏骨们为榜样,那一定会打造出一部部流芳百世的爆款剧,让大家不再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