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三个月内第二次紧急访华,而此时,距离美国对H20芯片实施"无限期出口管制",仅过去8天。
被特朗普政府掐住咽喉的芯片巨头,为何仍将中国视为"救命稻草"?而黄仁勋口中,"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的承诺,是商业求生术,还是技术霸权的新阳谋?当AI竞赛进入"中美分叉点",英伟达的钢丝绳,还能走多远?
这趟来华,难得看到黄仁勋穿西装打领带,像个小学生似的,乖乖坐在桌子前面讲话。毫无疑问,英伟达舍不得中国这个大市场,这场看似仓促的“救火”行动,实则是全球AI霸主,在中美科技博弈夹缝中的战略突围。
中国对英伟达有多重要?看看数据。2023财年,英伟达中国区收入全球占比超过20%,仅次于美国本土。2024财年,中国区营收达171亿美元,占全球29%,其中H20芯片占比超93%,即便受制裁影响,前三季度中国区收入仍同比增长66%。
同时,英伟达在中国拥有近4000名员工,150万CUDA开发者及腾讯、字节跳动等3000家合作企业,业务覆盖AI、云计算、自动驾驶等好多领域,已形成全球最密集的AI开发生态。
总结一下,若完全退出中国市场,英伟达年收入将减少超100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增速或腰斩,这种深度绑定让黄仁勋坦言:"切断中国,等于自断创新引擎"。
然而,特朗普一纸禁令,精准打击英伟达命脉。4月16日,英伟达发布公告,收到美国政府4月9日通知:“向中国及D5国家或地区,或向总部位于或最终母公司位于这些国家的公司,出口H20芯片,都必须获得出口许可”。
这意味着,为“合规”而生的H20,也被特朗普纳入限制范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最后一款主力AI产品,遭遇政策封锁。英伟达中国区的收入来源被一刀切,直接导致55亿美元库存减值,股价单日蒸发1.37万亿市值。
现在,中国客户160亿美元的订单,仍面临违约风险。细看一下黄仁勋的话术“I wish I would do it ”,翻译过来就是“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又是希望又是将来的,不就是在强调继续合作的可能性渺茫?
换言之,黄不是来寻求合作,毕竟他家芯片卖不出去,不是这边不想买,而是那边不让卖,从A100到H20,从高端到合规,再到可能的“准退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可以说已经定性。
黄这一趟来华,更多的是来摆正姿态,强调一下违约的被动性,在全面封锁的高压下,试图在中国保留一个技术与生态上的“缓冲地带”,也就是他口中的,“希望”、“将来”的合作。
英伟达的困境,折射出跨国企业的集体焦虑,从硅谷到深圳,从华尔街到中关村,这种焦虑正像病毒般蔓延。
毕竟,特朗普的“大棒”已经悬在头顶,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