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前的乡镇,不管规模的大与小,一般都有老街的存在,成为一方热闹的集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中心的转移,许多老街都已走向凋零,沦为纯碎的住家或是村落。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抽一天时间,漫步在老街,去寻找属于这条老街的记忆也是件惬意的事情。
在松江石湖荡集镇西端中心幼儿园内有一棵被称为“江南第一奇松”的古松,此处原为楞严庵,解放以后曾改为古松小学。这棵古松树龄700多岁,高约20多米,树干胸围11.6米,树冠遮阴约60平方米。
在松树周边还有一条老街,名为古松老街,从古松园旁边的一个小巷口,就可以走到古松老街,东西长约500米。这条老街不是很老,有近百年的历史,狭窄的巷道两侧多是低矮的房屋或是二层的水泥楼房,传统白墙黑瓦观音兜的老建筑留存得不多。
民国初期,古松老街是当地的商业、政治和文化中心,老街的商业种类几乎囊括了人民百姓生活的全部内容,如米、麦、豆、油料、布匹、丝麻、桐油、农具、锅碗瓢盆、猪马牛羊、京广洋货、南北货品,几乎无所不有。
逢集当天不长的老街人头攒动,挑担提篮的都难于通行。赶集的人肩扛手挽,卖菜的,卖农具的,卖鱼虾的,箍桶的,修鞋的,还有外地贩菜、收割的民工群体,直将老街挤得水泄不通,两三米的老街丝毫不影响这里成为繁华的中心。
老街中还有不少的居民,尚在经营着的商业有小百货、日用杂货、理发店、其它的多数是住家,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有些过去的店铺门房还在,但早已落灰的排门板告示着来人这里已经许多没人居住了。
这里没有深宅大院的豪绰,更没有小桥流水的雅致,房屋多已破旧不堪,各种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穿行在街间的空中,老旧的瓦片房,露天的水龙头,逼仄的通道,少有外人涉足这里。如今的老街以一种杂乱、破旧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那浸透沧桑风雨的屋瓦,悠久的历史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