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钴精矿年进口量突破6100万吨,对外依存度攀升至97%。
作为全球最大硬质合金生产国,中国正陷入"低品位矿难自给、高成本矿难放弃"的钴资源困局——国内钴矿平均品位仅0.02%(刚果(金)矿达0.3%),冶炼成本较非洲矿高出420%,迫使企业以每吨亏损800美元的代价处理本土资源。在新能源车电池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这场资源危机正倒逼中国重构全球钴供应链。

中国钴供应链呈现"两头在外"的脆弱结构:刚果(金)供应78%的铜钴矿,印尼贡献62%的氧化钴矿,而本土矿山仅能满足3%需求。在江西赣州某冶炼厂,从非洲运抵的铜钴矿经浮选后,钴回收率不足65%,每吨加工成本高达3800美元,较刚果(金)本土冶炼厂高出220%。
进口结构解析
铜钴矿:年进口量4800万吨,主要来自刚果(金)Tenke Fungurume、Kisanfu等超大型矿床氧化钴矿:年进口1300万吨,印尼韦达湾项目贡献85%供应量隐性成本:海运保险费率较2019年上涨170%,刚果(金)出口税提升至10%国内资源痛点
甘肃金川铜镍钴矿开采深度突破1500米,吨矿成本达680元(进口矿到岸成本230元)四川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伴生钴回收率仅28%,年损失钴金属量超2000吨环保压力致云南元阳钴冶炼厂关停,影响全国5%精炼钴产能
在刚果(金)科卢韦齐矿区,中资企业控制着72%的钴矿权益,但西方资本正通过"ESG大棒"展开反扑。嘉能可联合苹果、特斯拉发起"清洁钴倡议",要求中企冶炼厂通过区块链溯源认证,否则将拒购其产品。这种"绿色壁垒"使中国每年损失12亿美元订单。
中资布局深化
洛阳钼业斥资26亿美元收购Kisanfu矿区,锁定620万吨钴资源华友钴业建成非洲最大湿法冶炼厂,氢氧化钴年产能达8万吨中国五矿与刚果(金)政府达成基建换资源协议,用2000公里公路换取15年免税期西方反制手段
欧盟《电池法规》要求2027年前动力电池钴回收率达95%,倒逼中企改造产线美国能源部资助BlueOval合资项目,在密歇根州建设钴闭环回收体系日本JOGMEC锁定印尼镍钴项目,切断中企原料供应渠道
面对资源困局,中国启动"钴资源安全三重战略":提升难处理矿利用率、构建海外权益矿体系、挖掘城市矿山潜力。
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从废旧电池中提取的再生钴纯度达99.99%,成本较原生矿降低37%。
技术创新突破
生物冶金:中南大学研发嗜酸菌浸出技术,使低品位钴矿(0.01%)经济可采短流程冶炼:格林美首创"红土镍矿-电池材料"直通工艺,省去中间品环节智能分选:宁德时代AI视觉系统实现电池黑粉钴镍精准分离,回收率提升至92%循环经济崛起
全国建成43个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年处理量突破45万吨华为联合赣锋锂业开发"电池护照"系统,追踪钴全生命周期流向深圳启动全球首个"城市钴矿"交易所,年交易再生钴金属量达1.2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秘密启动钴战略收储,计划2025年前储备5万吨金属钴。与此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加速推进钴期货上市,拟引入"期货+长协"组合拳平抑价格波动。
制度保障体系
关税杠杆:对进口钴精矿实施差别税率,鼓励高品位矿进口矿权改革:允许民营企业联合竞标海外大型钴矿项目金融创新:推出钴资源开发专项债券,募集资金利率低至2.8%风险对冲实践
华友钴业与LG新能源签订7年钴供应协议,锁定价格波动上限洛阳钼业在LME做空钴期货,对冲库存贬值风险中小冶炼厂组建采购联盟,集中议价权提升13%
钴战争的中国突围战
当刚果(金)矿工用简陋工具敲打含钴矿石时,万里之外的广东工厂正从废旧手机中提取战略资源。这场横跨原始手工与现代科技的钴战争,揭示了中国资源战略的深层逻辑——既要争夺地下的矿脉,更要掌控循环经济的命门。随着印尼镍钴项目投产和再生技术突破,中国有望在2028年将钴对外依存度降至85%,但这场资源安全保卫战远未到终局。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统计、国际钴发展协会(CDI)年度报告、五矿经济研究院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