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被拍成电视剧了。
先不论演员演技和改编的情节,单看剧情,刷新了我的三观。
看原著的时候没有发现,剧中竟然这么多的恋爱脑。
究竟是那个时代的爱情太伟大,还是我们这一代人玷污了爱情。
像金子一样的刘巧珍,她的爱情观念是:你穷的时候,我跟着你,你发达的时候,我走。
她从来都没有阻拦过高加林走出山沟沟的梦想,即使她很清楚,高加林一旦走出农村,就会和她分手。
巧珍一直是纠结的,高加林被三星顶替教师工作的时候,她是开心的,她终于不用再仰望高加林。
就像一个不识人间五谷的神仙,突然成了贫民,老百姓也有了接触神仙的机会。
可看到高加林因为要当农民而不开心,看着他的郁闷,巧珍又希望高加林可以有机会实现梦想。
在巧珍的内心深处,高加林比神仙还伟大。
原著中的她,充满柔情的对高加林说:“加林哥,我看见你比我爸我妈还亲”。
巧珍为什么这么爱高加林呢?
她喜欢高加林的一身本事,吹拉弹唱,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上写文章,又讲卫生,衣服不管新旧,常穿得干干净净,浑身的香皂味。
她想,她如果跟了加林这样的男人,就是跟上他跳了崖也值得。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她的自卑感使她连走近他的勇气都没有。
即使高加林在最低谷的时候接受了她,可一旦他发达了,他追求的就不再是巧珍精神上的安慰。
为了远大的前途,他必须做出牺牲,对自己残酷一点,对巧珍也很残酷。
原著当中,黄亚萍听说他有过和刘巧珍结婚的想法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你一个有文化的高中生,又有满身的才能,怎么能和一个不识字的女人结婚?
在利益面前,所谓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既然你爱我,那就不会怪我因为前途而牺牲你,因为你说过,我好了,你就开心。
看吧,刘巧珍一腔热血,不过换来高加林对她无情的牺牲,何必呢?
像备胎一样的张克南,爱情于他,很纯粹。
张克南于学生时代就对黄亚萍有好感,只是他和高加林比起来,终究是少了文化和气质。
黄亚萍来自南方城市,见过世面,又聪明、大方、不俗气,在整个学校都很惹眼。
高加林虽然出身农民家庭,也没去过大城市,但平时读书涉猎的范围很广,因而显得比一班同学潇洒,眼界也宽阔。
读书的时候,黄亚萍很喜欢和他交往,两个人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是毕业以后,高加林回了农村老家教书。黄亚萍不可能接受一个农村人,自然和高加林就疏远了。
都在县上工作,张克南父母的工作都很体面,毕业以后,黄亚萍反倒和张克南熟络起来了。
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高加林又被调到城里做宣传干事,张克南满怀希望的婚姻泡汤了。
在爱情这件事情上,黄亚萍很主动。
她经常到高加林办公室,甚至主动问高加林愿不愿意和她在一起。
任何一个农村人,大概都拒绝不了黄亚萍这样的女生,何况高加林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大城市的梦。
他若是娶了黄亚萍,跟着黄亚萍到回到老家,他就可以在大城市扎根,这样的诱惑对他来说,太大了。
于是,他拒绝了刘巧珍,而黄亚萍拒绝了张克南。
得知真相以后,张克南的母亲咽不下这口气,她一怒之下,就举报了走后门找到工作的高加林。
高加林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有和黄亚萍在一起,还把前途一片光明的工作弄没了。
可张克南却严厉批评了母亲的这种做法,为这件事情感觉到痛苦和绝望。
黄亚萍真诚地爱高加林,但她也真诚地不情愿高加林是个农民,她的内心为了这样的矛盾而痛苦。
又是一场爱情的悲剧,多么可笑。
马栓:我一直都在这等你。
马栓对于刘巧珍的爱情来得毫无缘由。
原著当中,并没有巧珍对马栓的人生有所帮助,他也并不是高中生毕业。
他看重的就是巧珍的性格和豁达,他要的就是巧珍这个人。
回头看时才发现,马栓才是这部剧看人最准的男人,为了娶巧珍,他不只一次上门提亲。
巧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姑娘,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精神方面的追求和很不平常。
马栓呢,他也并不是一个没有本事的混混。
他为人淳朴,心地善良,但又不死板,种庄稼和做买卖都是一把好手。
在农村人的眼中,他完全配得上巧珍,所以他才会主动提亲,可巧珍没有见过他一次。
当他得知巧珍和高加林在一起时,他再也没有烦扰过巧珍,因为他知道自己和高加林比起来,差的很远。
可当他们两个分开的时候,他又出现了,即使巧珍名声已经坏了,他也不在乎。
他不仅没有嫌弃巧珍,还劝她说,你也甭怨高老师,人家去了大城市,人家和你过不到一块,俗话说,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西瓜。
咱两个没文化,正能合在一块,我就是一辈子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下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马栓的坚守,终于等到了巧珍。
可这一段感情当中,他终究还是受了委屈。
最可贵的,从来都不是那个一直在等待的人终于有了结果,而是尽管一直没有结果,他却毫无怨言。
马栓就是这样一个男人。
究竟是那个年代的爱情太伟大,还是我们这一代人玷污了爱情。
高加林家庭条件很差,但读书让他心高气傲,才会让他觉得巧珍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为什么呢?
读书使人明智,但不应该是看不起别人的资本。巧珍的自卑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所以卑微到尘土里。
只要高加林愿意和她在一起,她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这样的巧珍,是否是一个恋爱脑。
同样,张克南因为黄亚萍的多才多艺,可他自身只是一个没有什么爱好的平凡人,没有任何的闪光点。
所以他同样卑微,只能在付出,可实际上的他,善良大方,没有斤斤计较,也没有高加林那颗敏感的心,怎么就不值得被爱?
马栓亦然。
在爱情里卑微的人,大多都是没有一技之长,却爱上了一个看起来闪闪发光的人。
可那些生活里的人,往往将生活过得一团糟。
连种地都不会的高加林,怎么能跟巧珍过好乡下的生活。
那些被我们看重的闪光点,总会被现实磨平,失去了滤光镜,爱情难抵岁月漫长。
马栓和刘巧珍的结合,才是现实中爱情的终点。
有爱情,也能处理生活里的一地鸡毛,才是极致爱情。
高加林考上大学,高明楼让他儿子去上。这个情节太离谱!那个年代考上大学的本来就极少,学校哪几个人榜上有名,难道连学生的景老师都不清楚?真是瞎编!
在原著基础上改编的很好嘞,挺适合电视剧情[点赞][鼓掌]
写的好[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