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②:一场官司打得家破人亡,人生何必争个输赢

伏琴读书 2025-02-20 18:56:41

01 笨嘴老师老汪

杨百顺10岁到15岁,在镇上老汪的私塾读过5年《论语》。

老汪他爹是县城的一个箍桶匠。箍桶铺子西边挨着一个当铺,掌柜姓熊。

老熊想扩大店面,就去与老汪他爹商量,宁愿在另外一个地方帮老汪他爹的三间铺面盖成五间。

这事对老汪他爹划算,但他打死不愿意。他不管对自己有利没利,只要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

箍桶铺东边是一家粮站,掌柜叫老廉。

这年因为房檐滴雨,两家吵了一架。老廉派伙计拆了汪家的房檐,还揭了半间瓦。

两家从此打起了官司,两年下来,老汪他爹把三间铺子折了进去。老熊又花钱从别人手上把三间铺子买了过来。

老汪他爹不恨老廉,只恨买自己铺子的老熊。

老汪他爹把12岁的老汪送到开封读书,希望他成才做官,为家里报仇。

他硬撑了七年,累得吐血,老汪却带着铺盖卷回来了,因为在开封被人打了。他说宁肯在家里箍桶,也不去开封上学了。

老汪他爹连病带气,三天就没了。

老汪上了7年学,在延津也算有学问了,开始教书为生。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每到一家,教不到3个月,就被辞退了。

流浪七八年后,他终于在镇上东家老范家落下了脚。

老范有个小儿子叫范钦臣,脑子有些慢,就请了嘴笨的老汪。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范钦臣觉得寂寞,不肯读书。

老范就想出一个办法,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的孩子来随听,不用交学费,自带干粮就行了,所以十里八乡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老杨觉得划算,便将杨百顺和杨百利两个儿子送过来。

杨百顺15岁时,老汪的女儿掉进水缸淹死了。

三个月后,老汪带着老婆和另外三个孩子走了。走走停停,感到伤心再走。3个月后,到了陕西宝鸡,突然心情开朗,便在这里落脚。

他不再教书,而在街上吹糖人,吹得惟妙惟肖。

私塾散了,杨百顺和杨百利都回到杨家庄,但他们都不喜欢老杨和做豆腐。

杨百利偷偷跑到贾家庄,想拜弹三弦的瞎子老贾为师,但老贾不同意,他只好又跑回杨家庄。

老汪父子的经历真是让人唏嘘。

老熊找老汪他爹商量,让他换个地方,帮他加盖新铺子,老汪他爹明知道对自己有利,但是觉得对别人也有利,就不乐意。

见不得别人好,是很多人的劣根性,哪怕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也生怕好了别人,最终就是损人不利己。

后来,他又赌气和老廉打官司,结果把铺子也打没了。

本来只是一点小事,就因为互不相让,结果因小失大。争来争去,其实两败俱伤,谁也没赢。

人生一世,何必非要争个输赢。

失意失败,老汪他爹转而望子成龙,但是老汪显然不是学习的料,笨嘴笨舌的也不适合教书。

老汪还是幸运的,憋屈地教书很多年,最终在女儿夭折后,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吹糖人。

现实中,许多父母为孩子安排的理想人生,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适合的人生。

许多人一辈子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从来都不敢尝试不一样的生活。

人生短暂,为何不大胆做一些新的尝试呢?

02 喜欢做木工的县长老胡

杨百顺16岁那年,延津县新来了一个县长,叫小韩。

小韩之前的县长叫老胡,湖南麻阳人,前清举人。

老胡在延津当县长当了35年,恰恰因为他不懂当官的道理。

做官讲究迎来送往,但是老胡逢年过节,却不迎不送。

延津归新乡管,新乡知府老朱为人贪婪。别的县官都给他送礼,唯有老胡不送,老胡就成了他表白自己清廉的一个说辞。

比给上司送礼更重要的是送话,即在大庭广众下说上司的政绩功德,而老胡就是自说自话。

老胡说的湖南麻阳话,大家都听不懂,大堂上断案也断得七零八落,所以延津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告状,反倒显得一派太平。

老胡闲来无事,喜欢做木工活。

他60岁时退休,留在延津,买下一处院落,彻底当起了木匠。

之后,小韩当了县长,他30出头,是河北唐山人。小韩爱说话,小嘴不停。他发现民众听不懂他的意思,便决心办一座民学。

天津有一个天主教教堂,神父是意大利人老詹。小韩直接把教堂变成了“延津新学”的学堂,老詹抗议也没用。

小韩在全县范围内招学生,要求在乡下念过五年私塾,学费自付。

学生上了新学之后,有可能到县政府当科员,许多乡下财主便把孩子送进了延津新学。

老杨本来没这想法,他想让孩子卖豆腐,但是老马说他鼠目寸光。

前县长老胡退休后专打家具,打一件卖一件,而且高价卖,不是因为他木匠活做得好,而是因为他过去当过县令。

如果老杨的儿子从县政府出来,再回头做豆腐,老杨家的豆腐不就成了老胡的家具?

老杨恍然大悟,决定把儿子送到延津新学,但只能在杨百顺和杨百利两个儿子之中选一个。

于是两个孩子都赶着讨好他,老杨又犯愁了。

老二杨百顺脑子好使,老三杨百利脑子笨,老马却说让笨的去,撒出去才能飞回来。

老马又给老杨出了抓阄的主意。

老杨从老马家回来,让两个孩子抓阄。一个碗里放了两个阄,杨百利坚决让哥哥先抓,杨百顺抓起一个,上面写着“不上”。

于是,杨百利到县城去上延津新学。

县长老胡算是当官的另类,不讨好上司,无为而治,反而县城一派平安,自己的官位也做得稳当。

业余时间还发展了做木工的爱好,退休后又变成了自己的赚钱职业。

人生,有时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与其竭力迎合别人,拼命争取一切,还不如活得随性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