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的乘务员成为毛主席的生活兼机要秘书,张玉凤的一生堪称传奇,她是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许多机密之事,专门由她去传达办理。
在首长身边当秘书,一般来讲需要有学问,张玉凤却是一个“另类”,他仅仅只有小学工作,没有秘书工作的经验,来到毛主席的身边前,在列车上当乘务员。
走进中南海
1944年,张玉凤出生于黑龙江,家境一般,小学毕业后就外出谋生活了。张玉凤的运气不错,恰好碰上了铁路局招工,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结果还真被选上了,成为铁路客运的乘务员。
在那个年代,小学毕业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张玉凤非常珍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用心服务好乘客,假期也不外出游玩,一有时间会给自己充电,提升一下思想觉悟。
两年后,铁道部到张玉凤所在的单位,挑选一批专列服务员,张玉凤姣好的面貌,谈吐得体,面试通过后,成为首长专列的乘务员,那一年她仅16岁。
张玉凤成为首长专列的乘务员后,很快被调到了毛主席的专列上。能见到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张玉凤非常激动,为自己感到自豪。
在毛主席专列上工作,张玉凤格外努力,将一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对专列上的工作人员很关心,鼓励他们好好工作,张玉凤认真倾听毛主席的教诲,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1970年,张玉凤接到组织的通知,让她去中南海报到。此时的张玉凤还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毛主席身边的秘书,一切都是未知的。
毛主席晚年,不再是照片上红光满面的形象了,人总是会一点点老去。张玉凤被任命为生活秘书后,负责照顾毛主席的日常生活起居。看着头发斑白,面容沧桑憔悴的毛主席,张玉凤非常心疼,尽心尽力照顾好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有抽烟的习惯,加上作息没有规律,身体免疫力比较差,每当患了感冒,就很难好,甚至会引发支气管炎,每日不停咳嗽,对一位老者来说,真是非常痛苦。
张玉凤每日在毛主席身边,全心全意照顾,她没有学过医,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护理工作,只能从头学起,毛主席性格也好,每当张玉凤无意间哪里没做好,总会宽慰她。
或许有专列服务员的经验,张玉凤做事特别细心认真,也很有耐心,毛主席放心把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办。
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徐业夫病情加重,无法工作后,经过组织同意,由张玉凤接任,担任毛主席的生活兼机要秘书。
人的命运有时并不能全由自己掌控,张玉凤就是如此,这个来自东北边陲之地的小女孩,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转眼间就成了毛主席身边的主要成员,进入了伟大统帅的核心圈。
毛主席的嘱托
毛主席晚年,身体大不如从前,许多事情已经无法亲自做了,张玉凤成了重要帮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期间,张玉凤学到了很多,掌握了不少技能。对张玉凤来说,毛主席不仅是自己服务的对象,更是她人生的导师。
张玉凤的工作量很大,以至于他十天半月不能回一次家,1976年的除夕夜,就在毛主席的书房里度过的。据张玉凤回忆,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身边没有亲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陪着他。
入夜时,毛主席隐隐约约听到外面的鞭炮声,用低哑的语气对张玉凤说:快去放点鞭炮吧,你们几个年轻人该过过节,要热闹一下。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张玉凤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找了几挂鞭炮,在屋外放了起来。毛主席听着屋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好久没这么笑过了。
毛主席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对张玉凤更加依赖了,经常嘱托她:我走了之后,你一定不要忘了,每年都来看看我啊。
毛主席明白,自己的身体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每当张玉凤听到毛主席的这句嘱托,只能强装镇定,频频点头答应毛主席,内心是既感动又难过,不愿意这位新中国的伟大领袖离我们远去。
每个人总有离开世界的那天,毛主席也是一样,1976年是他老人家生命的最后一年,逝世前,常常用微弱的声音嘱托张玉凤,一定不要忘了去看看他。
毛主席病逝后,张玉凤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与丈夫孩子在一起生活。每当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张玉凤始终不忘去看一看毛主席他老人家,毛主席交给她的“任务”,直到如今,张玉凤一直在执行。
张玉凤的家庭幸福美满,生下两个女儿,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如今,张玉凤已经退休了,除了每年带着家人去祭奠毛主席外,一般不公开露面,过着低调的退休生活,有儿女陪伴,十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