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获奖消息在校园里炸开了锅,学校的公告刚贴出来,围观学生就已经快把公告栏挤塌了。
获奖的理由出人意料,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他的善良、勇敢和担当。有人拍手称快,觉得这是一种“教育回归本质”的表现;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这完全是在“刷存在感”,甚至有学生直接抱怨:“成绩才是硬实力,这种表彰太儿戏了。”
郭庆,他在学校里算不上特别显眼的人物。成绩中等,甚至很少出现在学科竞赛名单上。可说到他的为人,倒确实没得挑。他是那种在别人遇到麻烦时
站出来帮忙的人:实验室器材出了问题,他第一个动手解决;有同学身体不舒服,他默默把人送去了医务室;班级大扫除,他总是干得最卖力。
这样的行为积少成多,也渐渐让他在班里赢得不错的口碑。有老师评价他“虽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绝对是最可靠的学生之一”。这些不算惊天动地,却足够让人记住他。
这次表彰并非所有人都买账。尤其是那些成绩拔尖的学生,许多人的心里不是滋味。有人嘀咕:“这奖是给德育优等生的?那我们这些整天熬夜刷题的卷王算什么?”
甚至还有人觉得郭庆的获奖会削弱成绩导向的意义,担心学校的评奖标准变得模糊不清。“好学生”到底应该怎么定义?这个问题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看热闹的学生也没闲着,三五成群地讨论开来,有支持的声音:“终于有个奖不看成绩了,郭庆这样的榜样难道不应该被表扬?”有人则半开玩笑地说:
“如果奖品是换成全年免做作业,那我也愿意变得勇敢担当。”也有不少人围观后只是耸耸肩,觉得这些争议跟自己无关,该干嘛还是干嘛。
校方这次的决定,在公告中表述得很清楚:希望通过表彰郭庆这样的人,引导学生认识到成绩之外的品质同样重要。这样说看似光明正大,却让一些人觉得有些站不住脚。
学校长期以来的评价体系本就是以成绩为核心,这次突然抛出这样一个获奖理由,不免让人觉得有点“标新立异”,也许是校方在尝试向更全面的教育观靠拢。
郭庆本人倒是显得很低调,面对别人的议论,他始终没有多说什么,他心里也明白,这个奖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行为的肯定,但也可能会成为新的压力。
获奖当天,他只在领奖台上简单地说了一句“谢谢大家”,然后就匆匆下台了。相比于那些大段的获奖感言,他的表现反倒更让人觉得真实。类似的表彰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前几年,国内有一所小学奖励了一名帮助同学多次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那时候也引发了热议。这样的奖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聚焦于“成绩之外”的价值。
对于很多普通学生来说,这样的表彰无疑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希望:也许在拼不过卷王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自己的努力被看见。
这次郭庆的获奖是否会对学校的风气带来实质性影响,目前还不好说。有人猜测学校可能会继续推行类似的表彰机制,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这种做法会不会因为
争议过大而不了了之。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至少在短时间内让大家重新思考了一下“好学生”的定义,也让原本沉闷的校园生活多了一点波澜。
整件事到这里,基本上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郭庆的获奖确实引发了很多讨论,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都证明这一奖项的特殊意义。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我觉得
郭庆的获奖其实并不需要去证明什么,也没必要成为任何一种教育观念的符号。他就是他,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凭着善良和担当被认可的普通学生。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