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为何很少提及刘秀?一生近乎完美,毛主席对其评价很精准

迷之行为 2022-11-12 23:10:00

绵延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计有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完成了对中国长城以南的统一大业。

这其中,汉王朝跟其他王朝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四百年国运的汉王朝有两个开国之主,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外一个就是后世称为光武帝的汉世祖刘秀。

之所以将刘秀也称为开国之主,是因为他登上帝位的历程与很多开国之主大致相同,即在战乱中平定各方诸侯,完成统一大业。

国家统一后,刘秀在国政治理上也有很多为人称道之处。但是,在众多开国之主中,刘秀可能是被人提及最少的一个。这一点,从他在电影、电视剧中出场的次数大致也可以看得出来。

问题来了,文武兼备,集中兴与开国两项基业为一身的刘秀,为什么在众人心中的印象如此模糊呢?

为什么将刘秀称作开国之主?

很多人都知道,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西汉在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创立,享国运二百一十年,在公元8年,被王莽的新朝取代。王莽的新朝延续了十四年后灭亡。过两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延续了西汉的香火。

习惯上,我们会将西汉和东汉合称为汉朝,或称两汉时期。但是,在史学家眼中,东汉和西汉是应该分开做史的,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记录的就是东汉时代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把东汉作为一个单独的王朝,将刘秀称为东汉的开国之主是不为过的。

当然,从刘秀乃至于后世三国时期刘备的角度来看,东汉和蜀汉都是西汉的延续,是西汉基业的继承。

所以,也有很多人将刘秀称作汉王朝的中兴之主,意思是他在汉朝一度覆灭的情况下,重新撑起了刘氏的大旗,复兴了汉室,使得刘邦创建的基业又延续了二百年。

前文所述的大一统王朝中,除了两汉,还有两宋的说法,即北宋与南宋。北宋由太祖赵匡胤创立,南宋指的是高宗赵构偏安东南一隅之后宋政权。

尽管在叫法上,两汉和两宋非常接近,但是实质上却存在很大的不同。南宋虽然同样为宋王朝在东南地区的延续,但是其首任皇帝赵构既称不上中兴,也难以说是定鼎。

他只是在宋王朝剩余军政力量支持下,在南方登上了皇位,延续了宋朝的香火。北宋和南宋仅仅是地理方位上的差异,没有其他更多的含义。

朱元璋攻进元大都后,元朝的至正皇帝妥懽帖睦尔向沙漠逃窜,建立了流亡政权,这个政权被后世称为北元。在形式上,仿佛也与两汉、两宋相似。

但是,北元的皇帝仍旧是元朝的至正皇帝,并没有易主。这种情况不但和两汉不一样,即使跟两宋相比,也是有较大的差异。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发现,东汉与南宋、北元在性质上完全不同。我们可以认定它是由刘姓支脉建立的,一个全新的王朝。这个新王朝的创建者,就是刘秀。

同时,也可以把东汉看作西汉的延续,将之称为汉室中兴。因此,西北大学教授黄留珠说——

“在他(刘秀)头上,至少可以戴两顶桂冠,一顶叫是“中兴之君”,另一顶叫做“定鼎帝王”。而像这样同时拥有“中兴”“定鼎”两项头衔的帝王,光武帝刘秀当为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

那么,这个被黄教授称为“唯一一人”的刘秀,是怎样的出身?又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皇帝宝座的呢?

刘秀在更始帝帐下的光辉岁月

刘秀,汉朝宗室出身,七世祖是汉景帝刘启,六世祖是刘启的第六个儿子,长沙定王刘发。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和汉武帝刘彻分别是刘发的九弟和十弟。

刘秀的祖辈自汉武帝时遵从推恩令,爵位逐渐降低。到了他父亲的时候,已经只能做县令这样的基层官员了。

因此上,尽管刘秀拥有皇室血统,但是距离皇室正统那一脉已经比较遥远了。正常情况下,他能够登基成为汉朝的皇帝,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公元前5年初,刘秀伴随着照耀整个房间的红光降生。对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都会知道,这样充满异兆的出生,往往预示着新生婴儿会大有作为。

刘秀的父亲没有等到刘秀大有作为的那一天,早早的在县令任上离世。那一年,刘秀刚刚九岁。不久,居住在南阳的叔父刘良,收留了刘秀几兄妹。

刘秀父辈的官职尽管并不显赫,但是显然也给刘秀留下了较为殷实的家底。在二十岁时,刘秀前往长安,入读王莽新朝的太学。在那里,他结识了评书《东汉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元帅”邓禹。

在太学进修以后,刘秀返回了南阳,从事农业生产。这时,王莽统治的天下四处大乱,群雄并起。

刘秀作为南阳当地的豪强,同他的哥哥一起起兵造反。造反的口号是“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那一年,刘秀二十七岁。

当时,两股最大的造反势力分别是山东起家的赤眉军与湖北起家的绿林军。刘秀和他哥哥率领的部队称为春陵军,主要与绿林军合作。

刘秀起步阶段并不顺利,在与王莽军队的交战中首战失利。他的姐姐以及姐姐的几个子女都在这次战争中被乱军杀害。

好在,刘秀及时团结了多个绿林军的支系,整合兵力后,扭转了战局,大败王莽军。

到了公元23年初,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戴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

作为绿林军的联军,刘秀当时的势力并不大,因此也遵从刘玄为皇帝,接受他的领导。

刘秀的哥哥被更始帝封为大司徒,刘秀则被封为太常偏将军。

之后不久,即发生了王莽政权覆灭过程中最为有名的战役——昆阳-宛城大战。

战昆阳在评书《东汉演义》里是非常著名的片段,刘秀旗下的名将杜茂、岑彭、姚期、马武一齐露面,热闹非凡。其中还有贾复力杀四门,盘肠大战等热血情节。

当时昆阳的守军只有九千人,刘秀说服了守将在昆阳坚守,自己则带领十几名骑兵星夜出城,在周围集结了一万七千精兵,从外部援助昆阳。

昆阳之战对于刘秀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战中,刘秀先是亲率一千多名精锐,对王莽的军队反复冲杀,亲手斩杀了数十名敌人,迫使围困昆阳的王莽军队向后退却。

随后,刘秀又带兵与会到王莽军队的背后发动偷袭,战况异常惨烈。围困昆阳的守军多达四十二万,但是在刘秀的冲杀下溃不成军,尸横遍野。

昆阳战败的直接结果是王莽的新朝政权土崩瓦解。不久,绿林军攻入了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他建立的新朝宣告覆灭。

此时,距离更始帝刘玄登基仅半年有余。

刘秀脱离刘玄,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在昆阳战役中的夺目表现,引起了更始帝刘玄的强烈猜忌。

昆阳战役结束不久,刘玄就找借口杀掉了刘秀的兄长。

仍在征战中的刘秀听闻此信,大惊失色。

冷静下来以后,刘秀准确判断了当时的局势,轻身返回刘玄的面前,俯首认罪,丝毫不提兄长被杀这件事。

刘玄想必也动过杀掉刘秀的念头,但是被刘秀卑微的态度迷惑,没有立时下手。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秀一直跟随在刘玄的身边,静静蛰伏等待着离开刘玄的机会。

机会不久就来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一带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割据势力。

更始帝刘玄有意让刘秀前往平定这些势力,完成河北地区的统一。

当时,也有刘玄的谋士强烈反对将刘秀派遣到河北。但是,刘秀最终还是得以成行。

他在河北完成对各种叛乱势力的整合后,实力剧增,随后脱离刘玄,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定国号“汉”。

此时,天下形成了更始帝的“玄汉”、刘秀的“汉”、隗嚣的“汉复”、公孙述的“成家”等诸侯割据的局面。

不久,赤眉军击败绿林军,占领长安,推翻了更始帝的“玄汉”。更始帝降位为长沙王,然后被赤眉军所杀,玄汉政权覆灭。

赤眉军拥立汉远支宗室刘盆子为皇帝,国号同样定为“汉”。

公元27年,刘秀击败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盆子的“汉”覆灭。刘秀对刘盆子颇为宽容,将其封在高位,荣养直至善终。

随后,刘秀的汉军开始向陇右的隗嚣发起进攻,隗嚣在其部将——后来的东汉名将——马援的建议下,归顺了刘秀。但是,隗嚣心中始终郁郁不乐,于公元33年病死。

长城以南只剩下最后的割据政权“成家”。

攻打“成家”政权的过程是异常艰难的,前后两任统帅来歙和岑彭都被公孙述派出的刺客刺杀。

到了公元36年,“成家”政权才被刘秀的部将吴汉破,公孙述战死。

至此,刘秀经过十二年的努力,终于一统天下,光复汉室。

光武帝刘秀近乎完美的一生

所以,你看,在军事上,刘秀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王朝的开国君主。但是,后世所谓的光武中兴,绝不仅仅指的是刘秀的战争艺术,在治理国家上,刘秀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

自西汉灭亡后二十余年间,天下大乱,兵锋四起。有记载显示。到刘秀再次统一之后,天下人口“十有二存”。也就是说,有八成的人口损失于战乱。

这个统计数据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基层百姓的悲惨生活还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刘秀登基以后即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政策的发力点在于减少税收、徭役;实行国家范围内的救济;反贪除霸;大力发展农业、水利建设;裁撤官员、合并郡县,减少公务员的数量,降低人民的负担。

这样的政策效果异常明显,二十年后东汉的可统计人口达到两千万,比刘秀登基初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刘秀深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在东汉政权稳固后,刘秀将多位追随其东征西讨的功臣封为列侯,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但是剥夺了他们的行政权。

与此同时,刘秀延揽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进入官场序列,从而有效的将自己的政策进行传达和实施。

刘秀并未急于开疆扩土,在他当皇帝的三十余年里,始终致力于内部治理,将对外扩张放在了次要位置。周边异族如果不启动战事,刘秀不会主动对其进行攻击。

在对待匈奴上。刘秀采取了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对匈奴内部进行离间分化。

至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归附汉朝,其人民与领地成为汉朝的一部分。刘秀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战略意图。

在西域,大将军窦融长期驻扎,对西域的大小国家进行管理。同时积蓄力量,准备进行打通丝绸之路的行动。

公元57年,是刘秀在世的最后一年。

辞世之前,刘秀仍然完成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接见了来自东海的倭国使者,向其赐以印绶,封其首领为倭奴王。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接见日本使者的帝王。

不久后,刘秀离世,享年六十二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结语

纵观刘秀的一生,可称近乎完美,因此,他也得到了后人的高度关注。毛泽东称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评价不可谓不高。

也可能是太过完美了,缺少了戏剧性和转折性的桥段,使得描述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数量很少,且除了评书《东汉演义》外质量也大多不高。这也造成了刘秀在民间的形象有些模糊,不够鲜明。

因此,鄙人也非常期待能有一部高质量的,有关刘秀的作品面世,希望借此能够将这位集定鼎与中兴于一身的“完美”皇帝,在民间进行最为广泛的普及。

0 阅读:29

迷之行为

简介:每天更新优质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