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一辈子,最后患上乳腺癌:会“发疯”的女人,最好命

张德芬空间 2024-08-16 12:05:37

15岁前,我信奉暴力解决一切,酷爱一拳干爆所有让我愤怒委屈的人事物。

后来,我发现大家的身体素质差距越来越大,学着“君子动口不动手”。

工作后,我开始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在所有场合不露声色、表现成熟。

然而内心的愤怒与压抑,在“情绪稳定”的头套下,越憋越闷,最终灼伤自己。

也在这时候,我才恍然意识到——

不论是诉诸暴力、语言攻击、或一味控制、消灭负面情绪,都是把负面情绪放在自己的对立面。

这种拒绝生命另一面的行为,只会让自己被生命的阴影面反噬。

因为所有拒绝与对抗,都暗藏注视。

而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可惜的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用类似的拒绝,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

于是,一个向来温柔、耐心的好妈妈,在又一次被孩子折腾的一宿不能睡后,无意识地冲孩子怒吼。

一个向来支持、鼓励式教育孩子的好爸爸,在孩子又一次不听话、搞砸事情的时候,失控地抄起了手边扫把……

而这种突如其来、强烈的负面情绪爆发,又成为了很多人童年创伤的起点。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

这也是今天这篇内容想跟你聊聊的——让万物穿过自己。

被情绪束缚的人

当我们还在对抗自己负面情绪的时候,最容易做的两件事就是:

压制或爆发。

之前晓玲,就是朋友中出了名的贤妻良母。

她性格温和,待人接物让人如沐春风,似乎无论发生什么,她都能保持情绪稳定。

事实也是如此。

面对老公的大男子主义,拿着领导姿态在家对她呼来喝去的时候,晓玲总是置之一笑。

“他工作压力大,我能理解。”

哪怕后来发展到老公天天应酬、夜不归宿,外面流言蜚语四起,晓玲也没有什么抱怨。

只是叮嘱他在外面“少喝点,照顾好自己”。

面对婆婆时不时的挖苦、刁难,孩子无端的叛逆、捣蛋,也不见她生气。

“没关系,我不在意就好。”

就是这样一个温柔似水的女人,后来在医院确诊了乳腺癌早期。

当我去看她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晓玲哭到崩溃的样子。

“我心里好苦啊!”

原来在她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上,内里早已一片兵荒马乱。

她只是默默地将情绪全部压抑了下去,所有的内耗都由自己来承担,展示对外的永远是温柔积极的一面。

但这并非真正的情绪自由。

相反,被压抑的情绪会在潜意识不断堆积、持续发酵,有一天以更丑恶的方式卷土重来,而乳腺癌就是情绪最猛烈的躯体化表达。

而我的另一个朋友阿珍,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她是吃不得一点亏的女人。

只要又让她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她都要较真、较劲。情绪爆发的时候,像完全失去理智了一样。

为了能报复对方,哪怕自损一千、伤敌八百也可以。

阿珍这个状况,她老公是知道的,也很体贴、心疼她。两人吵架时,他总会耐心照顾阿珍的感受。

直到有一次,阿珍的老公因为正值项目关键期,加班开会忘了提前报备,刚好又碰上手机没电关机,怎么打电话都打不通。

阿珍又害怕又着急又气愤,一个人在家里胡思乱想了很多,越想越难受。

“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他是不是在跟别的女人暧昧?”

“他是不是故意不接我电话?”

“好啊,故意跟我冷暴力是吧!”

……

难以承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她最终直接打车找到了公司。

在会议室看到老公后的第一瞬间,失控、撒泼式地大闹了一场。

在场的人都非常震惊,她的老公作为项目负责人,更是脸色铁青、极其尴尬。

回家之后,阿珍冷静了一些,主动跟老公道歉。

但男人难以忍受巨大的难堪,这次再也不能理解、心疼阿珍的情绪了,坚定要离婚。

负面情绪对于阿珍来说,就像是洪水猛兽,一旦来临只能被全然淹没于其中,任其摆布,毫无驾驭之力,最终也因此失去了一段美好的婚姻。

晓玲和阿珍,都是被情绪束缚的人,无论是隐忍压抑,还是失控爆发,都难逃情绪陷阱。

为什么?

情绪是你的一部分

在我们如此渴望摆脱负面情绪的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是情绪背后有创伤。

这里有一个“房子理论”:生活中经历的很多事,它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建造成一座座情感的房子,当我们经历更多事情的时候,就可能会被阻塞住。

这些“被阻塞的房子”,就是创伤。

比如晓玲,她在婚姻家庭中,经历了大量的创伤性事件。

无论是老公对她的欺凌和背叛,还是婆婆儿子对她的不屑一顾,都成了她心中一个个阻塞的房子。

而如果追溯得更久远一些,晓玲在原生家庭中,也是永远被忽略和打压的那一个;

她的情绪和情感得不到支持,能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冷漠甚至是嘲讽。

这些老旧的“房子”,也堆积在晓玲心中,甚至成为了婚姻中那些“新房子”的地基,让这些被阻塞的房子群落越来越大。

而晓玲为了避免这些创伤性的痛苦,选择了否认和隔离的防御机制:

她会面带微笑地说“他工作压力大,我理解他”,也会把自己与糟糕的情绪分离开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些方法让她获得了表面的平静,却进一步加剧了内心的阻塞,直至引发情绪的躯体化表达——乳腺癌。

第二是心理容器发育不足,无法涵容情绪。

一个人从小被父母涵容情绪的经历,会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就是心理容器。

也就是说,当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抱持越多,心理容器就发育得越好,越懂得如何照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而相反,如果父母对我们的情感回应是消极的,有些甚至需要透支孩子的能量去安抚自己的情绪,我们的心理容器就会十分匮乏。

阿珍的情绪失控就是心理容器匮乏的典型表现。

当情绪来临时,由于内心缺少支持性、涵容性的功能,阿珍采取的防御痛苦的方式就是把情绪一股脑投射出去,让老公当她的“情绪外挂”,俗称“撒气桶”。

外人眼里失去理智的“发疯”行为,可能只是因为没有机会发展出耐受情绪的心理功能,而阿珍却因此付出了代价。

于是我们发现,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是为了回避痛苦的情绪,可最后不仅无法回避,反而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因为情绪并不是敌人,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是身心的自然产物,承载着表达自我、疏通自我、整合自我的功能。

每一种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都是有意义的。

就像《头脑特工队》中,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五个“情绪小人”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让主角莱莉保持身心健康、快乐生活一般。

如果我们非要将负面情绪剥离、分裂、与之对抗,就会发生内心不同程度的阻滞,情绪无法穿行而过,反而成为一颗逐渐膨胀的毒瘤。

那我们该怎么办?

让万物穿过自己

网上有一期出名的播客,叫《让万物穿过自己》。

其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在场”的状态:

既不把生活推开,也不把没有发生的、希望的生活拉向自己。

而是简简单单地“在场”,去目睹、去经历,在内心不断拥有、不断拆掉、不断重建各种“情感房子”。

这份宁静与广博,仿佛一阵清风细雨,为人们焦躁不安的内心带来一阵清凉,因而爆火网络。

有网友也跟着分享了一个同频状态:

自己躺在大大软软的草坪上,看着天空中自由变幻的云。

那些云就是我的情绪,而我是那片高远湛蓝的天空,任由云朵自由来去,偶尔洁白如雪,偶尔金边夺目,偶尔黑云低垂,但都不妨碍我享受这份自由与安宁。

天空之所以能让云朵在其中自由变幻,是因为它足够广阔、空旷,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巨大容器,能够涵容云朵的所有形态,让其穿行其中。

而我们想要实现“情绪自由”,其实就是要修炼这种“天空属性”。

第一,拆掉内心的“破房子”。

当这些“房子”无法再装下美好的感受和回忆,而是充满创伤和痛苦的时候,就会因为内耗而挤占内心空间。

我们需要先来识别这些阻塞性的“房子”,比如可以仔细梳理:

自己在什么时候容易产生情绪? 曾经在什么场合或者经历中出现过这样的情绪? 这些触发情绪的开关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样就能勾勒出这个“房子”的轮廓,找到创伤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疗愈。

当“破房子”被拆除,内心的一部分空间就释放了出来,我们离自由就更近了一步。

第二,重建心理容器。

如果小时候没有足够的幸运从父母那里获得情感支持来发展心理容器,我们也可以尝试来重建。

方法之一是通过表达性艺术来“外挂”一个心理容器。

当情绪来临时,可以将内心的感受自由联想式地画出来、写下来、舞动起来或者做一个沙盘,无关乎审美,只是纯粹的内心表达。

比如,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愤怒时,她可能会选择用大块的黑色来表达心情,而黑暗中她又画了一个撑着伞的女孩。

这副画同步呈现了这个人无意识中的创伤和疗愈的力量,当她完成这幅画时,强烈的情绪得以平息,而这幅画也成了她处理情绪的“心理容器”。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人”。

我们需要重新找一个心理容器功能较好、人格足够稳定的人建立关系(比如心理咨询师);

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通过大量被抱持、被涵容的体验来重建自己的心理容器。

第三,体验正念的力量。

调整好呼吸,试着与不舒服的情绪待在一起,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种糟糕的感觉会逐渐消散。

这是因为,当我们专注呼吸,放下所有对情绪的抵抗、防御和排斥,观照情绪、接纳情绪、让情绪流动时,情绪就会恢复平静;

与我们重新融为一体,这就是在正念状态中能够体验到的“让情绪穿过自己”。

也只有当我们能够将内心空间清理干净、拥有良好的心理容器,且能够让情绪经由自己穿行而过时,才拥有了情绪自由。

愿每一个人都拥有“让万物穿过自己”的能力,无论何种境遇之下,都能松弛自在地躺在“心中的阿勒泰”,看着天上云卷云舒,让各种情绪潺潺流过,永驻安宁喜悦之中。

*本文由miss蔷薇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小熊

编辑丨李小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