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最近很纠结。他去年花了不少钱买了辆问界M7,当初被宣传的“鸿蒙智联”和惊艳的内饰深深吸引,感觉自己买到了未来。结果,一年不到,新车型问界M9发布了,而且更让人扎心的是,老王发现,自己这辆M7的某些功能竟然可以通过付费升级获得!这就像你花几万块买了台最新的手机,结果一年后厂家推出个“超级升级包”,能把你的手机升级到和新款旗舰机差不多的水平,这公平吗?
这可不是个例。鸿蒙智行最近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正引发着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他们一方面在积极推出新车型,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却让老车主们面临着“要不要付费升级”的艰难抉择。这背后,是鸿蒙智行快速发展背后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中面临的普遍困境,更是一个关于消费者权益和企业责任的严肃话题。
鸿蒙智行,这个依托华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曾经以其独特的“鸿蒙智联”系统和相对高性价比的车型,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问界M7的爆款,更是让鸿蒙智行尝到了成功的滋味。2023年,问界M7累计销量突破6万辆,这在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2024年,问界M9的上市,更是将鸿蒙智行的销量推向了新的高潮,全年累计交付量达到惊人的15.12万辆。问界系列车型,几乎撑起了鸿蒙智行全部的销量。
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9月开始,问界销量的增长曲线开始走低。进入2025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问界销量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1月份,问界销量同比下降33.8%,仅为21836辆;2月份,销量更是骤降至15007辆,同比下降46.52%,环比直接腰斩。这对于曾经风光无限的鸿蒙智行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销量下滑的背后,是鸿蒙智行战略布局中诸多问题的集中显现。首先,是过度依赖问界系列的“单一品牌依赖症”。虽然问界系列车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一枝独秀”的局面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旦问界系列车型出现问题,整个鸿蒙智行的销量就会受到严重冲击。这就好比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极高。
其次,是其他品牌乏力,多元化战略受挫。除了问界,鸿蒙智行还推出了智界和享界等品牌,试图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来拓展市场份额。然而,这些品牌的市场表现却远不如预期,销量持续低迷,甚至可以说是“难以为继”。智界S7,曾经被寄予厚望,号称要超越Model S,但实际销量却一直低迷,高开低走,让人失望。享界系列更是毫无起色,销量惨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直接导致了鸿蒙智行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被对手迅速赶超。
第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鸿蒙智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众多新势力品牌,如理想、小鹏、零跑等,纷纷推出高性价比车型,抢占市场份额。这些新势力车企往往拥有更低的成本结构、更灵活的营销策略,以及更强的创新能力,对鸿蒙智行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传统车企也加速了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纷纷推出电动车型和智能驾驶系统,与新势力品牌展开激烈竞争。例如,广汽丰田的铂智3X,上市订单就超过了18万辆,其智能化配置毫不逊色于新势力品牌。这让鸿蒙智行在竞争中,显得捉襟见肘。
第四,鸿蒙智行自身的产品策略也存在不足。其产品线虽然丰富,但各品牌之间的定位和价格区间存在重叠,导致内部竞争加剧,资源分散,品牌定位模糊,最终未能形成合力,反而削弱了整体竞争力。例如,智界R7与问界M7在售价和配置上高度重叠,两款车都是中大型SUV,起售价均为24.98万元,这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面对这些问题,鸿蒙智行似乎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困境。老车主付费升级硬件的举措,或许正是他们寻求突破的一种尝试。他们试图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从单一的“卖产品”转型到“卖服务”,实现持续创收。但这种做法,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毕竟,消费者购买车辆时,已经支付了全款,难道还需要额外付费来享受应有的功能升级吗?这是否存在着“割韭菜”的嫌疑?
鸿蒙智行未来的路,该如何走?这无疑是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难题。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布局,调整产品策略,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首先,他们需要摆脱对问界系列的过度依赖,加快其他品牌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其次,他们需要加强产品创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再者,他们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品牌忠诚度。最后,他们需要更加注重企业责任,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权益,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消费者的利益。
总而言之,鸿蒙智行的发展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们能否成功突围,取决于他们能否及时调整战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需要保持理性,擦亮双眼,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维护自身权益。
数据显示,2025年2月,鸿蒙智行旗下享界S9在中大型车市场月销量排名第19名,年销量排名第20名,而比亚迪在同一细分市场则牢牢占据领先地位。这充分说明了鸿蒙智行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与其同时,理想汽车通过L6等入门级车型的推出,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零跑汽车则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在10-20万元市场站稳了脚跟。这些数据都表明,鸿蒙智行需要在产品定价、市场定位以及营销策略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老王的故事,只是鸿蒙智行困境的一个缩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鸿蒙智行能否成功突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也将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而这其中,消费者的选择和声音,也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鸿蒙智行能否倾听市场的声音,并积极调整自身策略,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案例,更是一个关于创新、竞争、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复杂课题。
吹牛带来的恶果
4月开始交付新款,最近黑的很急啊
鸿蒙智行陷入了死局,预测2025年总销量远低于2024年。
看不到R7月销上万?看不到都在等改款M9 新车M8? 看不到这俩上市好几万大定?就你这智商还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