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尤其是那些强调精养细作的农田,面对杂草问题总是挥之不去的难题。
我的邻居老张,每年春天都愁眉不展,说他的麦田又被杂草侵占了。
最让他头疼的,不是除草剂不管用,而是如何精准识别杂草并对症下药。
今天,我们就聊聊每个农民朋友最需要了解的几个麦田常见禾本科杂草及其防治方法。
野燕麦的识别及防治野燕麦,这种禾本科杂草可不好对付。
很多农民朋友一看到它高高的株高、光滑的茎干,就知道麻烦来了。
其实,野燕麦的识别并不难。
它的根系是白色的,幼苗匍匐生长,茎秆直立并没有毛。
要注意它的叶片,往往呈逆时针方向生长,而且光滑无绒毛。
此外,野燕麦的叶鞘较松弛,到了开花的时候,金字塔形花序会很明显,这个时候再看就一目了然了。
防治它的方法也不少。
老张的经验是,在小麦3到5叶期,用点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效果很好。
亩用60毫升,然后兑水20公斤,喷雾一次就能见效。
不过,重要的还是要选个晴天进行,这样效果会更好。
雀麦的特点与处理方法雀麦这个家伙,大部分时候隐蔽得很好,等你发现它长势旺盛的时候,行动已经有点晚了。
但不要怕,掌握它的特点后,你会觉得简单许多。
雀麦根系是红色的,仔细看它的茎秆,多是暗红色,比野燕麦矮一些,大概90厘米左右。
特别是它的叶片细长,两面有绒毛,而且叶鞘是闭合的,这就是雀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等到花序时候,更好认了——圆锥形花序,会自然向下弯垂,特别像水稻的穗子。
到了这时候再行动,总不是最佳时机。
最佳的处理时间,还是在小麦3到5叶期,杂草2到4叶期。
这阶段,喷点甲基二磺隆药剂,每亩用3%的药剂20到30毫升,再加上24%的烷基乙基磺酸盐40到6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就可以了。
节节麦的识别与用药建议节节麦,相对于前两种杂草来讲,更加让人头疼。
它和小麦外观上很像,容易混淆。
它的幼苗茎基部会呈淡紫色,平均株高在40到60厘米之间。
为什么叫节节麦呢?
这是因为它的穗子上有多个小节,穗轴上也是一节一节的,成熟后很容易断开,这一特性,很好识别。
防治的话,早期喷药还是最好的选择。
老张建议三五叶期,喷点甲基二磺隆加24%烷基乙基磺酸盐的混合药剂,每亩3%甲基二磺隆20到30毫升再加40到60毫升烷基乙基磺酸盐,兑水30公斤,选个温度超10℃的晴天喷洒,防治效果显著。
麦田中其它常见杂草的防治技巧说到多花黑麦草和看麦娘,这两种杂草在冬季尤其常见。
多花黑麦草,名字里就带个“多花”,这和它的生长习性很有关系。
这类杂草茎秆直立,节间较长,一般株高比小麦要高,容易被识别出来。
处理的方法是,用5%唑啉草酯乳油,兑水20公斤喷雾,选个春节前较为温暖的日子进行比较好。
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就更有趣了,这两种杂草在外观上十分相近。
一般看麦娘株高在30到40厘米左右,无绒毛的叶片和圆柱状的花序,让人看了很难辨识。
日本看麦娘,穗长、颖壳及籽粒都比普通看麦娘大,特别的芒更长。
这时候,就该上啶磺草胺或唑啉草酯·炔草酯了,每亩用点8%啶磺草胺13到15毫升,或是10%的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50毫升,早期喷洒为佳。
每年,面对这些禾本科杂草,我们总是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学会识别,再选好药剂,没那么难。
就像老张说的,农耕不光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儿。
认清麦田里的杂草种类,及时施药,无论对于产量还是小麦的质量,都至关重要。
希望每一位农民朋友都能拥有丰收的好心情,告别杂草的烦恼。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胸有成竹地面对这些杂草,并为下一年更好地规划我们的麦田,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