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官阶的大小,常常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份和荣耀。在古时候,官场之事对读书人来说至关重要。唐代的三位豪杰秦琼、尉迟敬德以及李元芳,分别在历史上创下了赫赫功绩,他们之间关于官阶的竞争,也是饶有趣味。
【一、唐朝九品中正严格等级显威望】
在古代社会,人们往往看重的是权势与地位,一个人的官阶高低常常意味着其威望和荣耀的大小。说到唐代的三大将秦琼、尉迟敬德和李元芳,就不得不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官阶较量。当时,唐朝的九品中正官阶制度已然完备,按照品秩的高低,爵位被划分为王、公、伯、子、男等,此外,还有依据功劳授予的勋爵。在武官体系当中,更是有着十二个等级的划分。权力的象征让士人们将官职看得极为重要,朝廷里制定了细致的等级规则,对礼数的要求极为严格,以此来表明尊卑之分。
在唐代,皇帝大力推行九品中正制,把官员清晰地划分成了九个等级。这对一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高到低的品级依次为:王爵、郡王爵、国公爵、与国公爵相同的爵位、夔国公爵、应国公爵、长沙国公爵、凉国公爵、南阳郡公爵、男爵等等。
勋爵是依据功劳来进行授予的,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些等级。在武官的体系当中,存在着十二个等级的划分,其中最高的是上柱国,属于正二品,其地位极为尊贵。
这种精细的等级划分,让官场礼仪变得极为重要。朝廷大臣碰面时,谁先走谁后走,站在什么位置,都有极为细致的规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各种符号来标明身份地位的高下尊卑。士大夫们把官职看得跟命一样重要,会用尽全部精力去争取晋升。有的人为了那一点点官职上的差别,宁愿花费数十年的心思。从这就能看出等级地位对古人来说有多重要了。
【二、翼国公秦琼为太宗心腹一品至尊】
秦琼原本是隋朝的大将,到了唐初,他追随李渊,被授予翼国公的爵位,官位达到正一品,地位相当尊崇。太宗登基后,又给他加封为太师、太傅,这可是一品中的至尊地位。在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清楚翼国公是太宗的心腹之人,对他说话做事必定都要恭恭敬敬的。
秦琼曾为隋朝大将,在隋末动荡之时,他率领兵马投靠了李渊,被封为翼国公,属正一品,身份尊贵。李渊觉得他为人宽厚仁义,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和得力助手,他们二人关系极为亲密。李世民登基称帝后,为了收拢人心,特地给秦琼加授太师、太傅等职位,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品大员。
满朝上下都清楚秦琼是唐太宗的亲信大将,所以在言行方面都得格外留神,就怕不小心触怒了这位皇上的心腹。三司六部的那些大官们,碰见秦琼那都得赶忙弯腰行礼,表现得极其恭敬。太宗呢,差不多把国家的所有大事都拿来和秦琼探讨,从这就能看出他们俩的感情有多深厚啦。
有一回,秦琼在朝堂上和几位大臣探讨边疆军事之事,这几位大臣意见不一致,话语里还隐隐透着些不尊重。太宗知晓后十分恼怒,当下就把百官召集起来训诫,言道:“翼国公是朕的亲信大臣,你们这般作为实在无礼!若再有此类举动,必定另行惩处。”打那以后,朝廷里的人再也不敢对秦琼有丝毫的不敬了。
【三、尉迟敬德功劳拜相李世民亲信无双】
尉迟敬德原本是市井出身,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李世民称帝后,将敬德封为吴国公,官居正三品,实实在在地成了帝王的得力助手。李世民对敬德十分信任,把他当作兄弟一般。在朝中,大臣们见到尉迟敬德,也都不敢有所疏忽。
尉迟敬德早先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称帝,特地把尉迟敬德封为吴国公,官居正三品,足见李世民对他的信赖有加。在朝廷里,人人都晓得他们俩亲如手足,李世民差不多把所有的军事和国家机密都讲给尉迟敬德听,把他当作自己最为信任的得力助手。
有一回,尉迟敬德在朝堂之上跟一位兵部尚书起了争执。这兵部尚书气得不行,当场就冲着尉迟敬德大声叫嚷。李世民知晓后,那是火冒三丈,当即就把那兵部尚书给斥责了一番。
李世民把尉迟敬德召到宫里,摆宴款待了好些天,以此表明自己对尉迟敬德的信任和关怀。打这以后,朝堂上就没哪个大臣敢对尉迟敬德不敬了。满朝文武都清楚,吴国公那可是陛下最信任的人,谁也不敢轻慢。
【四、李元芳只千牛卫将军位卑未达三人之境】
比起这两人,李元芳仅仅是个千牛卫中郎将,官阶才正四品,地位那是差得老远了。他性子直爽,跟着狄仁杰办案都好几十年了,后来晋升为千牛卫大将军,是正三品,比尉迟敬德低了一个等级。在朝廷里,那些官员们说起李元芳,常常拿一些添油加醋的事儿当笑话讲,以此来寻开心。
李元芳不过是个千牛卫中郎将,官阶为正四品,跟翼国公以及吴国公的地位那可是差得老远了。他跟着狄仁杰办了数十年的案子,这之后才晋升为千牛卫大将军,官居正三品,可还是比尉迟敬德低了一个级别。因为出身贫寒,李元芳在朝廷中的地位不高,常常遭到其他官员的欺辱。有那么几回在朝会上,李元芳发表的意见被其他大臣给嘲笑并否定了,他也只好把这口气咽下去。
有一回,李元芳因公务前往刑部查看案卷,一个人在厅堂里等着。这时,几个五品官员走了过来,有意无意地对李元芳加以嘲讽,嫌他级别低。李元芳默默忍受着,等他们离开后,不禁感慨:“我就是个普通百姓努力奋斗出来的小武官罢了,怎能跟那些世代享有功名的权贵家族相提并论呢?”
【五、三英杰相见彼此尊重仁厚宽容】
要是这三个人碰到一块儿了,那他们之间该怎么相处呢?这在那个时候可是能成为一段美谈的事儿呢。
翼国公秦琼那可是气宇非凡,行事温和且颇具儒雅之风,就算见到尉迟敬德,也是恭恭敬敬,礼数周全得很。尉迟敬德性子直爽,说话痛快,对翼国公也很是有礼。他还曾打趣说:“若不是俺武艺稍欠火候,这太师之位哪能让琼公得了去。”秦琼听了这话,放声大笑,话语间尽显宽厚仁义。
秦琼那可是风度不凡,行为举止十分得体,就算是对着尉迟敬德,也是恭恭敬敬的,一点儿都不敢违背规矩。尉迟敬德这人性格直爽,有一回碰见秦琼,打趣地讲:“要不是我在战场上杀敌不够狠,太师的高位可就轮不到您喽。”
秦琼听闻后,不仅没在意,反倒满脸笑意,还乐呵呵地说道:“尉相那可是大唐的名将啊,我不过是个文官,哪敢跟相公您比呀!”两人聊得特别愉快,尉迟敬德对秦琼的宽厚仁义也是相当钦佩,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
要是秦琼碰着李元芳,那定会用长辈般慈爱的眼神看待他。有一回,李元芳说话没太注意,使得秦琼如春风般温和地加以劝导。李元芳虽说不太懂人情世故,但也清楚秦琼的身份地位,也就只能听从劝告了。这事儿过后,李元芳不禁感慨:“翼国公着实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咱这些年轻人在言行方面确实得更加注意啊。”
【六、三人各领风骚官阶虽殊胸怀大唐志同】
敬德挺赏识李元芳。他笑着说道:“咱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要是没大唐兴起这档子事儿帮忙,老夫估摸现在还在那儿打铁铸剑呢!”李元芳虽说对人情世故不太精通,可那是相当聪明,言谈说笑间就跟尉迟敬德聊得挺合拍。这俩人一见面就感觉特别投缘,尉迟敬德还时常给李元芳传授些官场的经验呢。
尉迟敬德碰见李元芳后,对他甚是赞赏,只因他俩的经历颇为相似。尉迟敬德乐呵呵地言道:“咱俩人都是从社会最底层一点点奋斗出来的,倘若没有唐朝的兴起助力,我估摸这会儿没准还是个没啥名气的铁匠呢。”
李元芳这人不太懂人情世故,不过他和尉迟敬德倒是很快就聊得特别投机。尉迟敬德常常给李元芳讲讲在官场混的一些门道,教他怎么躲开朝堂上的那些坑。这俩人那叫一个一见如故,尉迟敬德还特别主动地帮着李元芳。
虽说这三人的官阶差别很大,然而他们都心怀对国家的热爱,将唐朝的大义放在首位。官场的那些事儿,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世间的浮云。只要一有空闲,这三人就会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和天下的形势,那种氛围颇有隋末各路豪杰争雄的味道。这着实称得上是流传千古的美谈啊!
虽说这三人的官阶地位相差极大,可他们全都有着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把唐朝的运势当作重中之重。在面对权力纷争时,他们都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不会被个人私利所迷惑。只要一有空闲时间,这三人就会凑到一块儿,热火朝天地谈论国家大事的谋划,那场面就跟隋末各路豪杰纷纷崛起的时候似的,着实称得上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美谈。
【结语】
历史不存在假如,可要是三位英杰处于同一时代,那肯定会为唐朝立下更为显著的功绩。虽说官爵有高低之分,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唐朝的中流砥柱。这三人也着实可以说是令人千古慨叹啊!
历史可不是能随便虚拟的,咱没法想象三个人同在一个时代的那种壮观场面。不过能确定的是,要是这三人一块儿辅助唐室,那肯定能给唐朝立下更为辉煌的功绩。这三人那可都是才华出众、气宇不凡,就算官职有高有低,说到底他们全是撑起唐朝的关键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能够彼此帮助,携手打造出唐朝的昌盛局面。这样的繁荣盛世,就算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那都能算是一段流芳百世的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