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起源之谜:众说纷纭的开端】
武林门派是啥时候开始有的呢?关于这个问题,那说法可多了去了。要是你去问一个峨眉派的人,那这人很可能会特自豪地说,他们峨眉派的祖师爷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候的司徒玄空呢,要是这么算,这门派的历史可有两千多年啦!
然而完全不一样的是,不少学者坚决认为,中国古代的帮派是到了明清时期才慢慢形成的。咱们再瞧瞧那些从小就特别喜欢的武侠小说,这里面的情况就又不一样了。就说金庸、梁羽生写的那些,以唐代作为背景的故事特别少,而以大清作为背景的,大多都是围绕着反清复明这个主线来写的,单纯讲武林门派之间纷争的基本上都集中在宋明这两个朝代。
那究竟哪种说法是符合历史真相的呢?依我看,把宋代当作江湖武林的源头,好像更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虽说游侠这个群体在先秦的时候就出现了,可他们也是要过日子的,得为生活操劳,所以那个时候大多数的游侠都依赖贵族阶层,靠贵族来养活自己。
咱就说那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专诸刺王僚里的专诸,还有要离刺庆忌里的要离,这些人其实就是雇主的门客,平常能享受挺好的待遇。毕竟像峨眉司徒玄空那样愿意隐居、能忍受清苦的人可不多。
【江湖变局:唐宋之际武人命运转折】
在东西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那段时间里,到处都是割据的军阀和庞大的世家大族,他们理所当然地变成了那些有本事的武夫们争相投靠的对象。而这些势力团体为了能活下去、求得发展,也都竭尽全力地招揽人才,把这当成宝贵的资源来争抢。
你想想,碰到有高官厚禄这样的诱惑,那几个有真本事的高手会愿意在江湖上漂泊,过着风餐露宿的日子呢?不过到了宋代,情况那可是有了极大的变化。在五代十国那动荡不安的年月中,传统的贵族门阀都被新出现的藩镇武人集团给消灭干净了,赵匡胤搞了个杯酒释兵权的事儿,再加上北宋推行着重文轻武的政策,这就让藩镇的势力很快就垮掉了,彻底没了。
这样一来,以前那些靠着攀附大势力就能吃穿不愁、过着富贵生活的练武之人,一下子没了生计。去军队当兵、进入朝廷的编制,好像变成了他们仅有的合乎法规和情理的选择。
谁能料到,北宋时期当兵的情况简直差到极点。士兵不但得在脸上被刺下永远都消不掉的印记,还常常被人很轻蔑地称作“贼配军”,而且收入少得让人可怜。
在这种状况下,民间的习武之人只得另找办法,去寻觅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如此一来,江湖武林也就有了群众基础得以汇聚起来。其实啊,这归根结底是经济因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就连武林各个门派的划分,也和这有着密切的关系。
【武林门派大起底:三大类别各显神通】
在武侠小说的天地中,那些赫赫有名的门派大体能分成三类。其中一类,和佛道两教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们的所在地往往在著名的大山大河之间,像少林、武当、峨眉、华山、青城这些都是。
其二,那些门派的名字挺接地气的,比如说黑鹰寨、海沙派、巨鲸帮、伏威镖局等等。
其三,存在一些将反抗朝廷当作行动宗旨的帮派,像明教、天地会,还有从天地会衍生出的洪门。在这三个门派里,要说武功水平最高、名声最响的,那肯定是第一类了。
和佛道有关的门派,常常把自己当作名门正派,说实话,它们确实是历史最久远、传承最稳固的一群。为啥会这样呢?说到底,原因得落到一个“钱”上。不知道大家小时候看武侠剧的时候,是不是跟我有一样的感觉:老是觉得那些名门大派的徒弟整天没什么正事干,到处瞎转悠,打着除魔卫道的名号,其实就是顺便谈谈恋爱。
他们在住店吃饭的时候,老是吃着美酒好菜,住着天字一号房,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又没偷也没抢,那这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啊,从魏晋时期开始,佛道发展得很兴旺,朝廷很多时候都会给寺院和道观免税的好处。这样一来,佛道里的人一方面能靠着信徒们的香火钱积累大量财富,另一方面呢,旁边的地主、农民为了能享受免税的政策,都把自己名下的土地挂在道观寺院的名下,不过条件是每年得拿出一定比例的收成上交。
一年又一年,这些有名的大派别在他们的驻地周围做起了店铺、客栈、酒楼之类的生意,慢慢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线。靠着这个方便条件,他们一方面可以培育出一批武功厉害的核心人员,让自己的实力变得更强,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好自家的产业,这一切都很合乎情理。
【门派生存之道:经济撑起江湖格局】
正是由于条件极为优越,在一些动荡的阶段,大量普通民众都纷纷赶来寻求保护,使得佛道势力在南北朝、中晚唐以及南宋时期快速壮大,甚至遭到了皇权的压制,像武宗灭佛这样的事情,其背后的原因可不是看上去那么浅显的。
因此从明代开始,老朱家就着手对这一群体进行限制。各地不但设立了专门处理相关事宜的行政部门,而且僧司对于寺院道观周边土地的规模以及人员的准入考核相当严格。这样一来,那些名门大派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招收众多人口,所以,上文说到的第二类门派就出现了。
在武侠小说里,这类门派通常属于二、三流的角色。它们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有自己单独的经济收入,还得安排不少人来维持门派运转。这里面,有的门派占着山头当大王,私自设卡收过路费,像个山寨;有的则搞捕鱼、贩卖私盐之类的营生,算是个帮派。扩大帮众的数量,能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抢到更多的地方和资源。
和山寨不一样,各种镖局是给官府、富人押送贵重东西来维持生计的,这也得有好多善战能打的徒弟。可不像那些名门大派,靠着朝廷给的钱、信众上的香就能过得很不错还很受尊敬,这类镖局的徒弟平常得勤勤恳恳干活,没法不劳而获,社会地位也比较低。
这种差异致使多数一流的武术家不太愿意参与进来,那二三流门派的出现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至于那第三类跟朝廷对着干的门派,主要是在清朝比较活跃。实际上,宋明两朝也不是没有搞造反的小群体,像方腊他们带领的起义军就是。不过那时候毕竟是汉人掌管天下,朝廷出兵去镇压,或者招安几个带头的人,下面的人就一哄而散了,没办法长久地撑下去。
那清朝可就差别大了,“反清复明”这口号从清朝初期一直叫到清朝末期,像天地会、洪门这样的组织,和其他朝代一比,那生命力可是相当顽强。
【江湖余韵:现代武林的传承与变迁】
当然,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三类门派,还有不少小规模的民间团体。像以某某村、某某乡、某某家族作为基础成立的用于自我保护的组织,这就跟小说里常出现的某某山庄类似,另外各种武馆,它们的性质也比较接近。不过不管是哪种门派,在古代,江湖门派多数都有各自独立的宗法系统,掌门或者帮主对下面的人有着绝对的权力,门派之间常常因为经济利益的问题产生不少纷争。
所以呢,除了佛道体系里那些有名的大派能靠着不费劲的收入自己养活自己外,其他的门派多多少少都有点像黑社会,想要把资源给垄断了,还不把国家的律法体系当回事儿。
曾经,由于通讯困难,地方治安状况不佳,江湖门派有着较大的生存余地。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在当下的社会情形中,它们已没了立足之地。现今,只有像少林、武当、峨眉、青城这类具有旅游资源,蕴含深厚历史文化,且有香火钱进账的门派,才能够保持往昔的荣光。
最后有个小细节得说道说道,这些门派可不是哪一家说了算的。拿少室山来讲,不单单只有少林寺这一个寺院,武当山的门派那更是各种各样。像在网络上挺有名的武当道长陈世鑫,他其实是属于三丰派的,山上还有好多其他的派别呢。
所以以后要是碰到一个武当的道长,可别冒冒失失地讲:“嘿,我晓得你们门派有个陈诗行”,没准人家跟这陈诗行根本就不是一个门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