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陕南12旅,今天咱们继续借着这个话题聊聊12旅的发展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派出了很多部队挺进东北,本来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也要去东北,就是旅长的4纵,为了填补4纵走后,晋冀鲁豫军区的空缺,于是又于1945年12月上旬,成立了8纵。
8纵成立时,一共下辖了3个旅,序列如下:
11旅,这个旅本来是4纵的,4纵接到挺进东北的任务后,特意留下一个旅,支援晋冀鲁豫。
23旅、24旅,这两个旅本来是属于太岳军区的,其实太岳军区就是陈旅长一手打造而成的。
所以整个8纵,其实就是陈旅长的另一个孩子。
24旅就是陕南12旅的前身,下辖了70、71、72三个团,刘金轩是24旅首任旅长、李耀是首任政委。
但是局势变化很快,12月下旬,4纵挺进东北的任务又取消了。
于是新成立的8纵在1946年1月,又撤销了。
24旅也随即转为太岳军区独立旅。
独立旅在建制上隶属于太岳军区,但是日常行动由4纵指挥。
这样的关系其实很纠结,有点像借调或者派遣,不是长久之计。
1947年5月,独立旅正式转隶4纵,算是把关系理顺了,此时的番号是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2旅,原来的三个团,也同时改称新的番号。
70团——12旅34团
71团——12旅35团
72团——12旅36团
12旅成立一个月后,即跟随4纵,进行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在实战中提升了自身的作战能力。
1947年11月,12旅到达大别山地区后,又兼了豫西军区第四分区。
1948年5月,12旅改称为中野4纵12旅。但是一个月后,就脱离了4纵建制,前往陕南地区,与原杨虎城17陆军的起义部队,38军17师,一起组建了陕南军区,从此陕南12旅的名气开始远扬。
陕南军区成立后,12旅又进行了一次调整,36团被调出,归陕南军区直属,把勋白独立团调了进来,补充36团的缺,此时12旅的序列如下:
34团、35团、勋白独立团。
陕南12旅在淮海战役中,与王近山的中野6纵联合作战,为歼灭黄维兵团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9年5月,陕南12旅改编为19军55师,下辖了3个团,来源如下:
12旅34团——55师163团
12旅35团——55师164团
原晋冀鲁豫军区第38军17师51团——55师165团
原来陕南军区直属的36团、38军17师50团、12旅的勋白独立团调到19军57师去了,三个团组成了57师。
整个19军本身就只有这两个师:55师、57师,全军一共1.5万人。
19军成立后,去汉中与18兵团会师,一起进入四川,追剿残敌。
1950年底,陕南军区撤销了,19军移防西安,同时又兼任陕西军区。
1952年7月1日,19军军部撤销了,改编为陕西军区,同时下辖的55师和57师也发生了变化。
55师调归西北军区,驻防甘肃张掖,57师改编为石油工程第1师。
1962年7月,55师奉命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急行军2500公里,抵达作战地,在战斗中,诞生了战斗英雄庞国兴,当时庞国兴是55师163团9连副班长。
所以,追根溯源,庞国兴的老部队应该就是1945年12月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8纵24旅70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