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接孩子回家,我看到了一个被妈妈“步步紧逼”导致情绪崩溃的孩子。
孩子出校门的时候,手上拿了一张卷子,挺开心地告诉妈妈:这个单元考,他数学考了92。
妈妈第一反应就是皱眉:“才考了92分,你怎么考的?”
然后,妈妈拿着试卷一路走一路检查题目,并不忘一路数落:
“单位名称忘记写?你考试想心事呐!”
“都两年级的孩子了,居然还会漏做题?跟你说了,考完检查,你是不是没检查就交上去了?!”
“什么,这道题还会错!类似的题目不是做过好几次了,你到底上课在听什么?”
……
妈妈喋喋不休地“找错”,孩子的情绪一下子蔫了,他不满地顶了一句话回去:“可是,老师说了,这次考卷挺难,90分以上的才5个同学,老师还夸我考得不错……”
一听这话,妈妈立马“炸”了:
“才考92就得意了,你说这次考试是不是还有比你好的?你为什么总往下比,不会往前比,没出息。”
“可是,我已经努力了啊……”孩子被妈妈说得小脸通红,委屈极了。
话到这儿,旁观者都看出来,孩子其实只想要一句来自妈妈的肯定。
然而,妈妈却无视孩子的诉求,直接给孩子加码学习量:今天回家加做一份卷子,谁让你考得那么差……
孩子的情绪终于爆发了,他突然愤怒地大哭:“我已经做了很多家里的作业,为什么还要再做试卷……”
“又是哭!除了哭,你还会什么?这么大孩子还哭,好意思吗……”妈妈斥责孩子。
望着母子俩远去的背影,不禁心疼这个崩溃大哭的孩子。
01
很多时候,每每听到孩子哭,父母总是第一反应否定孩子“哭”的行为,然后搬出一堆道理,试图让孩子“反省”并认识自己的错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情绪崩溃背后的原因。
实际上,探究孩子所有问题,背后都有核心情绪。
好比这个被教育的孩子,他其实希望得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如果此时,妈妈换一种说法:
“宝贝,这次考试那么难,你还能考92分,不容易。我们再接再厉,回家把失分的地方搞明白,妈妈相信下次你的分数会考得更好。”
我想,妈妈如果这么说,孩子回家后也一定乐意查漏补缺,加倍努力。
02
孩子遇事就哭,一不满意就哭,有时候哭得崩溃而又歇斯底里,怎么劝都没用。
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也有委屈:我又没冲孩子发火,都正面鼓励孩子,为什么孩子还要哭?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情绪”。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真实情绪,所谓的安慰,反而会让孩子更崩溃。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最常见的场景来分析。
1)听到孩子哭,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否定”,继而教育孩子:哭,能解决问题吗?
然后“吧啦吧啦”讲一堆大道理,殊不知,这时候,孩子心理难过,就是想用哭的方式进行排解。
父母的不理解和制止,只会让彼此的情绪进入战斗状态。
但如果妈妈能够顺势接纳孩子的情绪,告诉他:没关系,每个人都有难过的时候,哭过就没事了。
孩子的情绪 有了落地,平复后,才会回归理性。
2)当孩子能力不济,表现出特别不自信的状态,家长却不断鼓励孩子“你能行!妈妈相信你!勇敢往前冲!”
这样的安慰只会让孩子内心崩溃:我真的无力负担父母的信任啊!
继而孩子越来越退缩,越来越想逃脱。
但如果家长换一种说法:要不,我们就试试,做错了也没有关系。
孩子心理的压力释放了,才能轻装上阵,发挥最佳优势。
3)孩子胆子小,不敢尝试一些事情。父母总想用激将的方式,推孩子前行。认为逼一把,孩子就能突破自己,变得“行”。
殊不知,这也是让孩子情绪崩溃的原因。
家长可以鼓励,但不要强迫,让孩子接纳自己去尝试,才是真正的勇敢。
情绪左右行为。看到孩子的情绪,才能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03
有时候孩子一直哭,一直哭,明明想硬着心肠想做规矩,可看着孩子的可怜样于心不忍,生怕孩子哭坏身子,不得不一步步妥协。
没有哭坏的孩子,只有气坏的爹妈。
若孩子一哭就收不住,让孩子一直哭,也不是个事儿,该怎么办呢?
排除孩子渴了、饿了、不舒服了等身体原因,如果孩子因为某个需求未被满足而哭闹不休,那么而这个时候,做父母的需要事事回应,但不是事事答应。
我们可以尝试做以下动作。
1)给予孩子肢体接触:轻柔地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和安全。
2) 向孩子温柔低语:家长可以用温和的声音和孩子说话,告诉他你在这里,安抚他的情绪。
3)表达你对孩子的理解共情:告诉孩子,你能体会他的感受,肯定他做的好的地方,也指出他做的不对的地方。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4)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引导孩子正确的诉求表达方式,,慢慢学会怎么跟父母提要求,怎么邀请父母解决问题。
情绪,是很多问题的起源,妥善处理情绪,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家长若能看到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的情绪,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那么,也不会逼得孩子情绪崩溃,也不会让孩子的情绪将自己逼得崩溃。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