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乡一烈士名字,女婿吃惊:那是我爷爷

有史杂谈 2025-04-18 10:29:25

但他对待自己的孩子好像不太行,算不上是个好爸爸。

他在小孩们哭喊着央求他留下时,毅然决然地踏出家门,连头都没回一下。

这个爸爸到底哪里不合格了?他最后有没有和家人重新聚在一起呢?

【“狠心的父亲”】

1929年那会儿,中国革命正处于关键时刻,红军急着壮大队伍,所以就跑到各个县区去招兵买马。

高德福这小伙子,一看到那征兵告示,二话不说,抬腿就往红军征兵的地方赶。

高德福个子挺高,看上去挺有当兵的范儿,没多久上头就有了回音,批准了他参军的事儿。

高德福怕孩子们晓得他要走后会大哭大闹,所以就只跟老婆说了要去当兵这事儿。

丈夫告诉妻子他的决定后,妻子心里头虽然有一大堆的不情愿,但她还是选择尊重丈夫的想法,慢慢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他俩的交谈还是让孩子们给听见了。孩子们立马冲到他跟前,一个抱住左腿,一个抱住右腿,边哭边喊,就是不让他离开。

“爸爸,你别走,求你了!”俩孩子哭得死去活来,我老婆眼里也满是泪水,她心里明白,老公做这决定时,就已经打算好要付出了。

想到这些,妻子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高德福赶紧蹲下身子,哄着两个小宝贝:“爸爸这是在跟妈妈闹着玩呢,我肯定不会抛下你们不管的。”

俩娃半信半疑地瞅瞅老爸,接着又转头瞧瞧老妈。

老婆怕孩子们看出不对劲,赶紧用袖子胡乱抹了抹眼泪,接着就顺着话说:“没错,爸爸和妈妈在玩个小游戏呢,你们赶紧回房间睡觉去吧。”

瞧着阿娘那已经泛红的眼圈,孩子们心里都明白,父亲这回是真的要走了。为了多看父亲几眼,俩孩子硬是一晚上没合眼,熬了个通宵。

高德福打算趁大家还在梦乡时,天不亮就溜出去,免得小孩们又哭又闹。可他脚刚着地,小家伙们就哭开了。

高德福真是铁了心,他拔腿就往远处那片还没亮透的夜色里奔,急得连鞋子都忘了套上就冲了出去。

孩子哇哇大哭,把全家人都从梦里头拽了出来。嫂子急急忙忙赶过来,一看高德福没在,心里就明白了,他肯定已经出门走了。

要打仗就得正经打,连鞋子都不穿,这还怎么上阵呢。嫂子心急如焚,瞧着高德福那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看不清,赶紧抓起一双新鞋就去追他。

我知道你急着要走,这双鞋你拿上,打完仗记得赶紧回家啊。

高德福从嫂子手里接过那双新鞋,手不自觉地开始哆嗦。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该不该答应这事儿。

高德福心里清楚,“会回来”这事儿,谁也说不好。很有可能,这话最后就成了他一辈子都兑现不了的空头支票。

但现在跟满心盼望的嫂子讲,他已经准备好做出牺牲,感觉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过狠心。

嫂子瞧出高德福的纠结,便装作若无其事地帮他抚平了衣领上的折痕,说道:“仗总会打完的,咱们都会平平安安的,你安心出发吧。”

高德福一听,心里立马像被啥扯了一下,他赶紧转头,憋着气就往天边那抹淡淡的鱼肚白方向狂奔。

高德福这一走,家里就再也没了他的踪影,外头也压根儿听不到半点他在部队里的风声。

【再见时的物是人非】

一开始,大家还能耐心等着高德福回来,但日子久了,心里头就开始犯嘀咕,接着就到处问人,想打听打听高德福到底咋样了。

1932年,家里人好不容易盼来点他的动静,但可不是高德福打赢仗的好消息,而是说他在红安七里坪受了挺重的伤。

绝对不行,咱俩得瞧瞧他去。哥哥高德焱猛地一拍大腿,开口道:“他回不来的话,那咱们就直接上门找他去。”

说完这话,高家人立马动手,麻利地打包起了行李。

为了搞定脾气倔的弟弟高德福,让他愿意回家养伤,高德焱特地叫上了家里的其他人,一块儿去红安七里坪找高德福。

可当他们赶到红安七里坪一看,那儿压根儿就没红军的影子。他们琢磨着,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对,红军故意躲起来了。

“这人我听都没听过。” “赶紧走,让别人听见你们说红军,那可就得进大牢了。” 高家的人在找高德福时扑了个空,但他们没放弃,接着就一家家地去问村里的人。可问来问去,得到的消息让他们心里头沉甸甸的,特别不是滋味。

高家人感激村民的好意,谢过之后就从红安七里坪动身离开了,不想再多打扰这些好心人。而找回自己亲兄弟这事儿,就成了高德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放不下。

高德焱在快不行的时候,跟守在旁边的家人讲:“我这辈子最觉得可惜的事儿,就是没等到当兵的弟弟回来瞧一眼。”

众人瞧着高德焱的眼神一点点失去光彩,都哭得稀里哗啦,嘴里不停地念叨:“他很快就会回来的,真的很快……”

高德焱听完轻轻晃了晃脑袋表示同意,紧接着,他手上的热度就慢慢消失了,就像是指引高德福回家路上的那盏灯,正在缓缓地暗下去。

高德福最后到底有没有平安到家呢?要是他真的回家了,他又会怎么跟家里人认亲呢?

高德福没能直接和家人团圆,但后来还是通过孙子的婚事,再次和家人联系上了。

1994年那会儿,高德福的孙子高定新,把自个儿的岳父程如松接到家里,让他短住一段时间。

吃完饭闲聊时,程如松聊到了一个叫姜能山的人。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大好人,默默无闻地给那些烈士守墓守了几十年。那时候,好多红军战士牺牲了,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更别提找到他们的亲人来祭奠了。

程如松边说边端起杯子,狠狠地灌了一大口白酒,他心里明白,自己知道的事儿实在太多了,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跟身边的人开口讲。

高定新给程如松碗里添了些菜肴,然后直接问老岳父:“他为啥要坚持给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守墓呢?”

程如松一听高定新提出了疑问,立马就精神了,他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姜能山经历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守护红心的赤诚】

“可能说到底,革命烈士的子孙心里头想的都是一样的。”程如松叹了口气,眼神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

姜能山的老爹姜德善,他早早就跟着号召去参加了红军。凭着他那一身的好本事和过人的眼光,没多久就在红军里头闯出了名堂,成了大家公认的猛将。

不过,再厉害的战士也不可能总赢。有一回打仗,姜德善受了重伤,在养伤的时候,反动派的人找到了他,并且狠心地把他给杀了。

那时候,姜能山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他对老爸姜德善的所有了解和印象,都来自于老妈给他讲的那些故事。

姜能山的母亲提起他父亲时,声音哽咽:“你爸是个大英雄,他加入了红军,为革命出了大力。”说着,眼眶渐渐湿润了。

那时候,姜能山并不懂为啥妈妈会伤心。等他慢慢长大,有了记性,才明白过来,原来爸爸的离去,一直是妈妈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就在红安这块地方建了个纪念烈士的大公园。

陵园建好了以后,来的人却没几个,里面的杂草疯长,都快到膝盖那么高了。

姜能山一踏进烈士陵园,心里就泛起了苦味,看着四周冷清的样子,他打定了主意,要替那些烈士的孩子们,好好照看这里。

可有些人却打起了烈士陵园的主意,他们觉得陵园的环境真不错,就这么空着埋些无名之辈太可惜了。于是,他们动了歪脑筋,想把烈士的坟墓给刨了,腾出地方来种茶叶,觉得这样才算物尽其用。

如果不是那些英雄们一个接一个地挺身而出,不惜生命去战斗,我们哪能有现在这般舒适的日子呢?

听到消息,姜能山匆匆赶来,一看眼前站着几个身强体壮的大汉,正打算挥起锄头挖坟呢,他赶紧开口喊停。

你们这样搞钱,钱包是鼓起来了,但那可是建立在好多好小伙子没了命的基础上,心里头真的不愧疚吗?

有个小伙子挺身而出,带着一股倔强劲儿,向姜能山提出了反问。他随即转过身,朝着墓群深深地弯下腰行了个礼,然后一脸认真地跟那小伙子说道。

谁说没人照应?打现在起,我就是这些烈士的亲人了,陵园里的大小事务都由我来打理,你们就别操这份心了。

大伙儿看到姜能山这般倔强,就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打算等姜能山自己觉得没意思了,再找机会跟他商量动工的事儿。

没想到姜能山还真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他不仅把墓地里的杂草清得一干二净,还给每个坟头都栽上了松柏树。

尤其在一些很有纪念价值的节日,他都会和老婆一起做好饭菜,然后去祭奠那些红军英雄。

姜能山的执着劲儿,真的打动了周围所有人。

受他的带动,大伙不光自个儿掏钱修起了烈士陵园,还纷纷利用起自己的人缘,到处探听这些英雄后代的下落。

【跨越时空的相认】

但是,想找到烈士的后代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毕竟那时候上战场的士兵大多连名字都没来得及留下。

而且就算有人留下了名字,原来坟头上立着的那些木牌子,也早被风吹雨打弄得看不清了。

很庆幸,高定新的祖父高德福,他的大名一直深深刻在大家心里。

但就算咱们知道了那个名字,又能有啥用呢?中国人口这么多,同名同姓的人海了去了,想通过名字找人,那简直就跟大海捞针一样难。

真没想到,程如松面前坐的竟是高德福的后人,他正津津有味地听程如松讲述过去的革命往事。

程如松聊着聊着,好像突然灵光一闪,转头问高定新:“咱俩都姓高,你晓不晓得有个叫高德福的人啊?”

高定新听完之后,夹菜的手猛地一顿,筷子差点儿就滑到桌子上了。

他搁下筷子,一把抓住程如松的手,急切地问:“您刚说的那人,真的是高德福?他可是我亲爷爷啊!”

程如松被高定新那番话说得一愣,但还没等他琢磨出该咋回应,高定新就已经没在餐桌那儿了。

等高定新再次露面,走到程如松跟前时,他扶着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家走了过来。

老太太急切地追问:“高德福真的被找到了吗?那是我家的高德福没错吧?”她眼里泛着泪光,满心期待地等着答案。

程如松一看这情况,立马起身扶住老太太,说道:“对,名字肯定是高德福没错,不过有些具体的事儿,还得你们亲眼去看看墓碑才能弄清楚。”

之后,经过程如松的指引,高定新和他的老爸高厚学立马动身去了墓地。

站在那块写着“高德福”的墓碑前面,他们心里突然暖洋洋的,有种说不出的亲近。原来啊,这位烈士高德福,就是他们一家子心心念念、惦记了好多年的那个人。

了解事情真相后,高定新和高厚学两个人在墓碑前跪着,哭得停不下来。这是他们隔了一个世纪后再次相遇的激动,也是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的伤心。

之后,高厚学和高定新还去陵园里,给其他那些长眠于此的红军战士上了香。

回到家之前,他们望着井井有条的墓地园区,心里猛地浮现出一位需要特别感激的人。于是,他们赶忙掏出两千块钱,直接递给姜能山,说:“姜能山,这些年多亏你一直帮我们照看家人,这点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可一定要收下啊。”

姜能山乐呵呵地把钱推回去,说道:“我也是红军的后人嘛,以前是他们保护咱们,往后啊,轮到咱们来保护他们了。”

六十多年后,高德福终于和家里人又见上面了。

可能他离开家那会儿心里也琢磨着团圆的事儿,但一想到国家的安危,他就毫不犹豫地决定跟敌人拼到底。

他是个不张扬的英雄,是大家心里的榜样。他和家人那种特别的相聚方式,让人们明白,真挚的感情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