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
这首童谣《马兰谣》,是毛阿敏在香港“八一晚会”上演唱的歌曲,也成为我们的童年回忆。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首童谣竟然将我国的军事秘密,暴露给了全世界。
那么,这首平平无奇的童谣背后,究竟有啥军事秘密呢?
建立“马兰基地”
这首童谣,其实是当时科研者,为了调节心情即兴创作的,却没想到传唱度那么广。
而科研者之所以将军事秘密,加进这首童谣,还得从1958年说起。
当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核威慑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关键因素。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的安全,新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核武器。
这年8月,在张志善的带领下,一支由200多名战士组成的队伍,踏入了新疆戈壁。
他们风餐露宿,住的是简陋的地窖,吃的是咸菜干粮。在漫长的几个月里,战士们在茫茫戈壁中艰难前行,进行着地质水文勘察。
起初,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执行什么任务。
直到张志善得到上级批准,向大家说明此行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原子弹、氢弹实验基地,战士们这才明白自己肩负的是国家的重任。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搜寻,他们终于在罗布泊,找到了一片符合条件的地方。
这里沙丘连绵起伏,放眼望去荒无人烟,然而,就在这片看似毫无生机的土地上,顽强的马兰花在风沙中傲然绽放。
战士们被马兰花,顽强的生命力深深打动,于是,将这个承载着国家核事业希望的地方,被命名为“马兰基地”,童谣里的马兰也是因此。
用暗语交流
随着马兰基地的初步建成,科学家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原子弹研发工作。
在那个科技相对落后的年代,研发原子弹的难度超乎想象,不仅技术上困难重重,还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情报窥探。
为了防止机密泄露,科学家们想出了用暗语,指代相关事物的办法。
其中,“小皮球”这个可爱的称呼,指的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因为它的外形圆润,就像孩子们玩耍的皮球,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代号。
在研发过程中,如何引爆这颗“小皮球”成了一个大难题。最初考虑的空投方式,由于当时中国航空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提供合适的载机,只能放弃。
如果从国外购买相关设备,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引起国际社会的警觉,导致核计划暴露。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科学家们决定在罗布泊试验场上建造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将原子弹放置在塔顶进行引爆,这便是童谣里“架脚踢”的真实含义。
建造这座铁塔的过程,同样充满艰辛,工人们每天都要徒手攀爬,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度进行作业。
在原子弹研发的队伍中,有一群闪耀的名字,他们就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1958年,邓稼先告别了家人,毅然踏上了前往马兰基地的征程。
当妻子询问他要去哪里、做什么时,他只是坚定而又无奈地回答:“不能说”。他深知这项任务的绝密性和重要性,哪怕是对最亲近的家人,也不能透露半点信息。
他对家人说,自己可能会把一生,都奉献给这个事业,即便付出生命也绝不后悔。
此后,邓稼先在马兰基地扎根,和同事们一起,日夜奋战在科研一线。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迎来了曙光。
童谣背后的暗语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发成功,即将进行爆炸试验。
在爆炸前,科学家和战士们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他们深知这次试验的重要性,为了以防万一,每个人都提前写下了遗书。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5、4、3、2、1,起爆!”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罗布泊的上空,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那是胜利的象征。
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彻底摆脱了他国的核威胁与挑衅,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坚实的话语权。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一刻,马兰基地的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
然而,由于任务的绝密性,他们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欢呼庆祝,甚至不能向家人分享这份喜悦。
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同时也为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调节心情,科研工作者们即兴创作了一首童谣,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马兰谣》。
这首歌的歌词看似简单随意,充满了童趣,实际上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马兰开花”代表着马兰基地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十一”指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训练基地研究所,也就是“21 所”,“28256”“28257”代表第二十八号信箱下的两个分信箱,“282931”是其他实验所的代号。
这些暗语,是科研人员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也是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独特记录。
因此陷入争论
起初,《马兰谣》只在马兰基地内部流传,是科研人员和战士们,在闲暇时光哼唱的小曲。
后来,随着基地人员的流动,这首歌逐渐传到了外界。1991年,在央视八一晚会或是香港“八一晚会”上,著名歌手毛阿敏演唱了《马兰谣》。
她深情的嗓音,将这首充满故事的童谣,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让《马兰谣》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然而,她演唱《马兰谣》后,却陷入了一场“暴露国家秘密”的风波。有人认为,歌词中的一些内容,如“马兰”直接点出了敏感地名,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但实际上,这首歌曲能够通过审核,在公开场合演唱,就说明它并不存在泄密的问题。毛阿敏只是用心演唱了一首歌曲,却无端背负了骂名,实在是有些冤枉。
除了这次风波,毛阿敏的事业,还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她曾因税务问题受到影响,事业陷入低谷。
在补缴了税款和罚款后,她选择前往国外避风头。直到2010年,毛阿敏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了个人演唱会,高调宣布复出。
近几年,她依然活跃在娱乐圈,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用她那独特的嗓音,继续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
结语
回首《马兰谣》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首童谣,更是一部新中国的奋斗史诗。
它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和战士们的奉献精神,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国家的强大,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追求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而这段历史,也将被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
央视军事——这首人尽皆知的童谣,竟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的密语!
北京晚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我是马兰人》致敬马兰魂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