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李银桥视察时吃了两个鸡蛋,毛泽东大发雷霆:你没记住我的话

静心的历史 2023-01-06 17:31:52
前言

1960年夏,李银桥从河南信阳回到北京。他先是去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汇报了这几个月的工作情况,毛泽东听得连连点头,满意的不得了。

然而就在此时,李银桥讲了个鸡蛋的故事,一下子就把毛泽东的火气勾出来了,他愤怒地指着李银桥的鼻子:“你没记住我的话!”

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得从头说起……

成为毛泽东的卫士长

1947年8月,刘戡率几万人对毛泽东仅有百十来人的队伍围追堵截。

队伍顾不得休息,一路来到葭芦河岸边,这时,密密麻麻的子弹拦住了准备过河的队伍。

敌人已经占领了河对岸的山头,对着瞄准镜的眼睛里满是势在必得,毛泽东的队伍后面大概还有7个旅的追兵,毛泽东这回怕是插翅难逃。

面对这么棘手的情况,队伍里出现了窸窸窣窣的讨论声,就连一向镇定的周恩来,脸上也出现了焦急的神色。

毛泽东看着因连日暴雨变得湍急的河水,过了一会儿,他伸出手:“给我烟”。

身边的卫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连下了几天的暴雨,所有人身上都是湿漉漉的,哪还有能点着的香烟啊。

这时,毛泽东再一次皱着眉头催促:“烟呢。”

生死存亡关头,毛泽东心里也是急的,可任何人都能乱,只有他毛泽东不行,所以,他想通过一支烟,让自己镇定下来。

好在,一名马夫用油布包住了烟,使得几支烟“幸免于难”。毛泽东的卫士小跑着拿过烟,随后钻进用薄被临时搭建的“小帐篷”。

也不知道是风太大,还是小卫士太紧张,火刚一点燃,马上就熄灭了,一连点了五次都是这样。

看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用肩膀碰了碰李银桥:“小李,你去。”

这时的李银桥还是周恩来的卫士,听了周恩来的话,李银桥接过火柴,直接掏出七八根,点燃后马上用另一只手挡住风,成功点燃了毛泽东嘴里的香烟。

毛泽东抬眼看了一下李银桥,眼里满是欣赏,可当时的李银桥并未注意到,点燃香烟后,他便钻出了“帐篷”。

一支烟后,毛泽东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了句:“不过黄河,跟我走,我不信邪!”

说完,他转身向着刘戡的部队走去。说来也怪,刚才还在疯狂射击的敌人,看见毛泽东直直朝他们走来,一下子就哑了火,直到毛泽东带人走出他们的视线,敌人才如梦初醒一般,继续开枪追击。

毛泽东带着大家上了山,途中经过个村子,村子里还有座白龙庙,讨论过后,大家决定在这里歇息一晚。

就在这时,常年干旱的村子竟然下起了雨,而且一下就是一整晚,这下,刘戡的部队只能原地安营扎寨了,而毛泽东则舒舒服服在白龙寺过了一晚。

就是在这天晚上,汪东兴和叶子龙找到了李银桥,开门见山地说:“组织决定调你到毛主席身边做卫士。”

这事给一般人,大概会非常高兴,可李银桥一直想上前线,就连来周恩来身边,也是因为周恩来好说话,比较有机会离开。

所以,李银桥挣扎半天,实话实说了:“那个……我怕我干不好,还是算了……”

汪东兴和叶子龙也是没想到李银桥会拒绝,他们直接愣在原地。李银桥看见两人诧异的神色,意识到自己有些太直接了,于是,他改了口:“我服从组织决定。”

叶子龙松了口气,鼓励他说,“我相信你能干好”,可汪东兴还是皱着眉头盯着他。

看了半天,汪东兴叹了口气:“你先干吧,我们回去再商量商量,最后定下什么,再告诉你。”

一听这话,李银桥知道汪东兴准备帮自己说话了,于是,他安心地回到被窝,继续睡觉了。

接着,汪东兴和叶子龙回到毛泽东那边汇报情况,汪东兴如实把李银桥不愿意来的情况说了。

毛泽东笑了一下:“我就要他。”

第二天,李银桥乖乖来了毛泽东身边当卫士。这天雨一直没停,下山的路很不好走,大家深一脚浅一脚,互相搀扶着才能避免摔倒。

李银桥也准备扶着毛泽东,可毛泽东自己拄根棍子,一路上也没理他,搞得李银桥心慌慌。

好不容易来到山下,一条小河堵住去路。任弼时组织了一批水性比较好的战士,站在河里,用身体固定住来回晃悠的门板。

“浮桥”架好后,毛泽东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战士们,他赶紧避让到一边:“同志们先过河。”

可所有人都让毛泽东先过,周恩来也着急地催促:“快过吧,一会儿敌人来了。”

毛泽东昂起脸,李银桥清楚地看见,一滴眼泪混着雨水从他的眼角滑落,这一刻,李银桥心里充满愧疚。

这股愧疚一直持续到晚上,这时候,队伍已经到达杨家园子了,一路上,毛泽东一句话都没跟他说。

李银桥后悔自己拒绝毛泽东了,思来想去后,他去找了周恩来。听完李银桥的担忧,周恩来哈哈一笑:“你不用担心,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考验你呢,他对你挺满意的。”

李银桥还是不放心,又去找了叶子龙,叶子龙和周恩来的答案差不多,大概就是毛泽东心胸宽广,并且没有对李银桥不满。

李银桥还是忐忑不安,直到闫长林告诉他,自己会帮忙后,李银桥这才放下心来。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那天,毛泽东坐在办公桌前看地图,李银桥拿着毛泽东被雨淋湿的衣服,准备帮忙烤干。

因为柴火都是湿的,一点就满屋子烟气,李银桥、毛泽东、闫长林被熏得直咳嗽。

烟雾缭绕中,闫长林对李银桥使了个眼色,李银桥立马就明白,拿上一条毛巾,搀着毛泽东走出了房间。

出来后,李银桥把毛巾递给毛泽东,毛泽东接过毛巾,狠狠擦一把脸后,又递还给李银桥。

接着,他随意地在院子里溜达。毛泽东不理李银桥,李银桥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只能跟在毛泽东屁股后面转圈圈。

突然,毛泽东停了下来,并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

李银桥差点撞到毛泽东身上,反应过来毛泽东是在跟自己说话后,高兴地回答:“我叫李银桥!”

“哪几个字啊?”

“木子李,金银的银,过桥的桥。”

“为啥是‘银’不是‘金’呢?”

“金子太贵,我叫不起。”

毛泽东被李银桥逗乐了,也跟他开玩笑:“你小子还挺有自知之明。”

看到毛泽东笑了,李银桥也跟着毛泽东笑了起来,两个人越聊越投机,气氛也变得和谐起来。

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话锋一转,问李银桥:“你愿意到我这来吗?”

李银桥一愣,纠结半天还是说了实话:“不愿意……”

顿时间,空气都好像凝固住了。过了一小会儿,毛泽东开口了:“小李,你愿意说实话我很高兴,那你为什么不愿意到我这啊?”

“我38年参军起,一直干的就是通讯员、特务员,我其实想去前线部队,想上战场打仗。”

毛泽东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李银桥是觉得自己进步太慢了:“38年参军,在前线部队都能当团长了,你还在当卫士,确实有点委屈你了。那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比如去恩来那就愿意,来我这就不愿意?”

“不是不是”,李银桥赶紧否认,“我就是想去前线部队,现在形势紧张,我不好说什么,等以后形势好转再提出来可以更容易一点,我不愿在你身边,是怕你到时候不放我走……”

“你为什么觉得我会不放你走?”

“因为你恋旧。”

毛泽东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我恋旧?谁说的?”

“我自己发现的,你的衣服,你的茶缸,你的砚台,都是用的旧的,就算有了新的也不换。还有你的白马,那马都老的掉牙了,你还是舍不得换,我要是来到你身边,时间长了有了感情,你肯定就舍不得我走了……”

毛泽东哈哈大笑,他真是越来越喜欢这小伙子了:“行啊你,还研究我呢,可是我喜欢你,只想要你呢,那咱俩总得有个人妥协吧。”

“那只能我妥协了。”

“别,你来我这,也不能太委屈你,这样吧,你当我的卫士长,做卫士组的组长,地位也高点。还有,你来我这算是帮我的忙,先借用半年,怎么样?”

毛泽东考虑到了李银桥在意的所有东西,所以,李银桥高高兴兴地上任了:“好!”

被毛泽东批评

不得不说,李银桥是个很细心很机灵的小伙子,他很快便习惯了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很多时候,毛泽东一个眼神,李银桥就知道他要什么。

半年时间过得很快,1948年2月19日这一天,李银桥端着茶杯去给毛泽东送茶,一进去,看见毛泽东正在踱步。

他以为毛泽东是在思考问题,悄悄放下茶杯准备离开。这时,毛泽东叫住了他:“银桥,你别走。”

“主席,有什么事吗?”

毛泽东看上去有点犹豫:“今天,正好是半年,你……还想走吗?”

李银桥想起了他与毛泽东的“半年之约”,他停顿了一下,“想走。”

毛泽东的脸色立刻黯淡下来,他回到办公桌前坐下。李银桥有点慌了:“主席,如果你需要……”

“不,银桥,你是个老实孩子,我很喜欢你,可既然我们说好了半年,那我毛泽东就决不食言。”

李银桥突然舍不得了,半年的相处,两人间已经情同父子了:“主席,既然你同意我走,那我们之前的协议就算完成了,那以后呢,主席还要不要继续跟我签订协议?”

毛泽东眼睛一亮,看向李银桥:“好啊好啊,我们继续签,再签半年。”

就这样,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待了15年。这15年间,李银桥在毛泽东的关心下学习了文化,还讨了个老婆。

1960年的时候,河南遭遇饥荒,毛泽东收到报告后,马上派出李银桥去实地考察,并交代他要帮助当地解决问题,回来如实报告。

出发前,毛泽东千叮咛万嘱咐:“你要记住,千万不能说你是我身边的人,更不要搞特殊,百姓过得苦,可千万不能拿他们一点东西!”

李银桥点头答应,随后带着工作组去了河南信阳。

在信阳,李银桥没日没夜地忙活,不仅深入基层查看情况,还尽量帮助百姓解决问题,几个月后,老百姓竖起了大拇指,可李银桥却累倒了。

他感冒发烧起不了床,便请了半天的假,准备恢复一下再继续工作。没想到,一位老大娘知道了此事,她煮了两个鸡蛋给李银桥送了过来。

李银桥记得毛泽东告诉他的话,所以坚决不要。可老大娘一看李银桥不收,着急的眼泪都下来了:“你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困难,现在累病了,吃两个鸡蛋怎么了?”

李银桥解释不清,忙说自己病得不重,睡一会就好了。

老大娘倔劲也上来了:“你要是不要,我就不走了!我就坐在这看着你吃!”

李银桥没办法了,只能接过鸡蛋,并在老大娘的监督下吃了下去。

又过了一个月,李银桥忙完了信阳的工作,回到北京。他马上去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汇报了信阳的情况,以及这几个月的工作成果。

得知百姓的问题都解决了,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李银桥提到了当地的群干关系,说大多数干部都是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的,百姓也拥护,大家都很团结。

听到这里,毛泽东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心情甚好。李银桥也很高兴,他讲起了那两个鸡蛋的故事,以说明群干关系好。

没想到,毛泽东听完这个故事后突然怒了:

“你是不是你没记住我的话?你走的时候我是怎么交代的,不要拿群众的东西,老百姓生活那么困难,你还吃他们的鸡蛋,你吃得下去吗?”

李银桥知道毛泽东有点误会,赶紧解释:

“我拒绝过,但老大娘太热情了,我不吃她就不走,而且我走的时候,把那两个鸡蛋的钱留下了,委托信阳县委把钱转给老大娘……”

毛泽东正在气头上,他摆摆手,让李银桥回去写检查。

李银桥委委屈屈的写了份检查,可毛泽东看过后,直接给他打了回来,让他重写。

李银桥写了一份又一份,一直不过关,搞得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在这时,毛泽东把李银桥叫到了办公室,他语重心长地说:

“银桥,让你写检查,不是要看你写的对不对,而是让你记住这件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们从红军时期就定下的制度,就是依靠这个制度,我们获得了群众的支持。要是以后忘了这个制度,今天吃两个鸡蛋,明天就能吃一头牛,那我们还配说自己是共产党吗?”

这件事令李银桥印象深刻,甚至一辈子都没能释怀。

离开毛泽东后

1962年4月,李银桥被调到天津工作,他要离开毛泽东了。

那一天,毛泽东拉着李银桥的手,低沉缓慢地说:

“银桥,你在我身边这么多年,帮助了我很多,让我省了不少心,你是个好同志,可是老这么跟着我也不是个办法,我死了你该怎么办啊?”

李银桥的眼泪跟决堤了一下,停都停不下来,毛泽东也跟着流泪:“我舍不得你走啊,我和亲人一年也见不了几面,在我身边的是你们,你们比我的孩子都亲啊。”

他絮絮叨叨地交代着想到的所有事情,就像位不放心孩子远行的老父亲:

“你调离我身边的事情,我想了好久,我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你的前途,之前我让你下去做调查,就是有意的锻炼你。”

“你今年才30多岁,下去后要夹着尾巴做人,要多向同志们学习,搞好团结……”

听到这,李银桥呜呜地哭出声,毛泽东一把抱住他:“你走了,我再也不任命卫士长了,银桥,我死了以后,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

就这样,李银桥离开了毛泽东。一年后,毛泽东到天津视察,期间不经意地念叨起李银桥。

随后,天津的领导同志联系了李银桥,只是,毛泽东还没等到李银桥,就乘坐专列返回了北京。

1963年11月,一直惦记着此事的天津领导同志找到了李银桥:“卫士长,你到主席那去一趟吧,他打听你呢……”

李银桥兴奋不已,立即赶赴北京。见到李银桥,毛泽东笑得合不拢嘴:“银桥,这里就是你的家,你来看我就是探亲,要常来嘛。”

李银桥笑呵呵地回答:“好,下次我带小韩(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一起来。”

可惜的是,之后的李银桥并未常与毛泽东见面,他有自己工作,中南海的门也越来越不好进。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当时,李银桥一家正在听广播,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失声痛哭。

当天,李银桥带着一家人连夜赶到北京,为毛泽东守灵。之后的每一年,他都会去毛泽东纪念堂看望他,每次都要说上好久,再红着眼眶离开……

80年代,李银桥的一个远方侄子在国营板厂当临时工,为了谋取私人利益,他带着礼品来看望李银桥。

没想到,李银桥毫不客气地给他吃了个闭门羹。经历过“鸡蛋事件”后,李银桥不管是对己还是对人,都恪守毛泽东生前的教诲,不能以权谋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