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3月西方介入俄乌冲突开始,包括美国内在的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内部,都不断有不满的声音传出。有的认为西方对俄罗斯挤压过于严苛,如今公然支持乌克兰,有可能彻底激怒俄罗斯;有的认为以乌克兰的体量和位置,即使有西方的支援也不可能战胜俄罗斯;还有的认为西方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会导致对东亚、中东的关注度不足。
(乌军开火)
总之,理由虽然不一样,但反对或担忧的声音一直都有。近几个月以来反对者的呼声愈发高涨,是因为乌克兰拿着西方上百亿美元的军援发动反攻,付出惨重代价却收获寥寥,似乎更加印证了反对观点的正确。其中,美国政治学家、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近期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他对乌军反攻的一些思考。
(约翰·米尔斯海默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生,在空军服役过5年)
米尔斯海默教授曾考入西点军校,毕业后在美国空军服役过5年,目前任职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在国际政治学上属于现实主义学派,以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而闻名。这个理论认为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安全”这个必需品具有稀缺性,为此大国在国际地缘中不得不努力扩充自己的相对权力。同时,因为追求“安全”而出现的竞争又让所有国家都只能采取进攻型战略,结果就是冲突和战争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因为比起别的办法,暴力已经是获取安全最有性价比、最可靠的手段了。
(约翰·米尔斯海默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
仔细品味这个理论,似乎可以完美解释俄乌冲突的起因——北约和俄罗斯以及乌克兰都在追求“地缘安全”。当然,米尔斯海默教授不止是在整体框架角度上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对于乌克兰军队的反攻,他的观点更深入、更精细,也更直截了当,例如一开始,他就认为但凡懂一点军事的都明白,乌军反攻成功几率非常小,因为有太多条件对乌克兰都很不利,但西方还是逼迫乌克兰发起反攻。
(北约数次东扩,最终将乌克兰逼到了火线上)
他非常明确地点出,乌克兰肯定清楚有太多的不利条件,但最终还是决定反攻,只因背后是西方在逼迫,而且西方甚至希望乌克兰今年春天就开始进攻。不是“要求”而是“逼迫”,从这个用词就能看出来,米尔斯海默教授肯定知道一些西方援乌的内幕,绝对不是西方承认的那么简单。至于今年春天就发动反攻这一点,看起来之前确实有“春季攻势”这么一回事,只不过可能那时乌军确实没有能力发起反攻,才被迫拖到了夏初。米尔斯海默教授用略带无奈的语气总结道,“这不是叫乌军去万岁冲锋吗?”
(乌克兰接收的援助,只能听从北约的命令)
采访米尔斯海默教授的《华尔街日报》承认,即使乌军拖到6月才开始大反攻时,“西方”或者说“北约”的军事官员们都很清楚,当时的部队根本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训练也不足。北约希望“乌军的勇气和智谋能包打一切”,所以才向基辅施加压力,让乌克兰军队在仓促的情况下向俄军构筑半年多的防线发起进攻,而不是保持守势,待到时机成熟再进攻。
(乌军反攻简直是一场灾难,西方装备频频被打爆)
米尔斯海默教授认为,西方政客们在意的是时间,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如果乌军不能在2023年取得足够重大的突破,西方民众对战争的热情就会下降,支持乌克兰的声音也不会那么高涨,政客们也就不好继续真金白银地给乌克兰援助了。所以说,乌军这几个月来的反攻,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最近在西方的压力下,泽连斯基政府已经不顾战争资源是否可持续经营下去的风险,乌军的反攻竟然越打越凶,平均每天阵亡一个加强营也在所不惜,然而面对巨大的人员消耗,战场形势却发生重大转折,乌克兰军队的兵力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不是乌克兰时间不多,是北约的时间不多)
与此同时,北约对乌克兰的态度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之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维尔纽斯峰会上提到,除非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取胜,否则不会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如果这个标准不变,那乌克兰就没可能入伙,因为根本不可能收复失地获胜。
米尔斯海默教授解读了一下北约秘书长的意思,就是这场战争的时间不会短,即使中途停战或停火,也有可能随时重新开战。如果这个时候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就等于承诺北约会出兵在乌克兰的土地上与俄罗斯开战,这是美国绝不能接受的,乌克兰必须在乌克兰境内取得对俄罗斯的胜利,否则北约不会接纳。最后米尔斯海默教授重申,他认为这不可能,所以乌克兰加入北约也不可能。
(虽是北约峰会,却有乌克兰和日本)
最后,米尔斯海默教授批判了美国政府对乌克兰的政策,不是“悲观”而是“愚蠢”。2022年年初,其实已经有很多信号表明俄乌会开战,但西方什么都没有做,因为西方非常盲目的乐观,认为2014年以后北约训练了乌克兰军队8年,足够打败俄罗斯人。第二,西方认为自己的制裁威力无穷,可以在经济上摧毁俄罗斯。结果这两件事都没发生,乌克兰人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是因为他们的军队有多强而是俄军自己退了。至于经济方面,俄罗斯已重返全球十大经济体,西方的制裁完全落空。
(北约的支援现在显得没那么灵了)
从这几个问题不难看出,米尔斯海默教授是站在地缘政治的现实角度,来看待俄乌冲突以及乌军反攻的,可是华盛顿的政客们却只通过利益来衡量,几乎没人愿意听这位政治学专家的意见。
这也难怪,美国政坛如今早已陷入怪圈,只能在拜登和特朗普两个耄耋老人中选一个当总统不说,最大的问题是决策者们只追求党派或个人的短期利益,对费劲的、长期的,但对美国有利的事,喊喊口号就算给面子了,对短期的、见效快、符合政治正确的事,那是抢着去干。至于牺牲个人或党派利益去造福美国,这种事想都不要想了。
所以华盛顿没人愿意听米尔斯海默教授的这事,是肯定的。乌军反攻不会成功,乃至于输掉整场战争,也是肯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