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轻人不婚不育潮越演越烈,我们60、70后们的儿女,一部分正逐渐走向“绝户”的边缘。
所谓“绝户”,在老一辈人眼中,就是指没有后人了,在早年间这样的家庭会被众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可如今人们见怪不怪,而我们60、70后父母,除了感到无奈和焦虑外,只能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去接受这个现象。
我们60.7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儿女大的已经年过四十,小的也步入了二十岁的门槛。然而,让我们这些人忧心忡忡的是,许多孩子似乎并不急于踏入婚姻的殿堂,更别提繁衍后代了。
我是70后,我的儿子今年29岁,按说到了我这个年龄应该是含饴弄孙了,可是我的儿子就像六根清净的和尚,工作以后不谈恋爱不结婚,每天的生活,三点一线,上班,健身房,回家,节假日一个人出去旅游,催他结婚生子,就一句话,一个人过很舒服,不想结婚累成狗。
再看我的邻居,和我家情况基本相同,夫妻俩都是体制内的职工,收入稳定,生活安逸。
然而,他们的日子比我还忧愁,因为他们唯一的女儿,已经四十岁了,却依然单身一人,对结婚成家生子这些事毫无兴趣。起初,夫妻俩还试图劝说,甚至不惜说出“你这是要绝户啊”这样伤人的话。
但他们的女儿毫不在乎,开始还能找个借口理由搪塞老两口,后来干脆任你怎么逼,人家干脆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享受着一个人的自在生活。比我儿子过得还潇洒,美食,旅行,畅游世界,她薪水不低,全花在享受生活上,过得很小资。
如今,老夫妻俩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心里却始终有一块放不下的大石头。除了默默地关注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开始攒钱,不是给自己攒钱,而是给女儿攒养老钱,他们怕他们走后,就剩女儿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到时候没有人养老不说,还没有养老钱,那就惨了。
我发现,像我们两家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已经越来越多,我们只是个四五线城市,听说在大城市,青年人单身、不找对象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那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年轻人婚姻观的转变。在我们老一辈人眼中,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婚姻并非生活的必需品。他们更愿意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享受一个人的逍遥自在。
在他们看来,结婚意味着束缚和责任,而单身则让他们能够无牵无挂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其次,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也是导致年轻人“恐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今社会,房价、车价居高不下,养育子女的成本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许多年轻人面对这样的现实,不禁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和担忧。他们担心结婚后无法承担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担心因为结婚而失去自我和追求梦想的机会,因此,他们选择了单身生活,以此来逃避这些压力和责任。
我感觉我的儿子就是这种情况,我和他父亲在他幼年时感情破裂离异,他看到我们家庭的不幸,及我一个人养育他的不易,所以不愿意踏进婚姻,怕自己没有能力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当然,我觉得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年轻人自己对婚姻的选择和看法。比如,一些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太理想化,他们希望遇到爱情,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伴侣来共度一生,男孩子希望遇到白富美,女孩子希望遇到高福帅,我邻居的女儿就是这样,说要找到真正喜欢的人才考虑结婚。
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伴侣往往难以寻觅。于是,他们宁愿选择单身,也不愿意将就和一个并不完美的人共度余生。
面对年轻人的这种生活态度,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呢?我是这样说服我自己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年轻人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婚姻观念。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就强加给他们。
毕竟,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应该尊重年轻人的选择,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儿女关系融洽。
其次,作为父母和长辈,我们可以给予年轻人一些建议和指导,但绝不能过度干涉他们的生活。我们要明白的是,年轻人的生活是他们自己的,我们无法替代他们做出决定。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让他们按自己的心意生活。当然,放手不等于撒手不管,我们还是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适当的时候去引导帮助他们,关心他们。
此外,我们还要呼吁社会多方面,来关注这种现象,比如,降低房价、车价,教育等生活成本,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愿意走进婚姻,在婚姻里找到幸福感。
否则这种年轻人“绝户”现象,很难在一朝一夕内改变的,甚至继续发展下去,不仅是我们60、70后的痛,也会成为80、90后的痛。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年轻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婚姻观念,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追求。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相信年轻一代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无论他们是否选择结婚生子,都始终保持着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亲情更加珍贵和重要了。
我1982年,单身,无老婆孩子。
一个城市清华北大就那么一两个,其它都是陪读,不眼睁睁,也得眼睁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