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武汉排第一的古老建筑——汉正街新安书院兴衰史

绿小妹乐乐 2023-03-13 15:13:02

2014年,汉正街新安巷口4处违建商亭被依法拆除。此次拆违既是为给巷内59户居民留出消防通道,也是为了保护巷内一处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迹——新安书院。

汉正街博物馆

这个新安书院是什么来历呢?为什么要下大力气保护这一历史遗迹呢?

清代著名的方志学家章学诚曾驻足汉正街。他眼中的汉正街是什么样子呢?商号按地域而列,一家挨着一家,搬运货物的老人,挤着挨着,后面的人稍走快一点,就会踩着前面的人的后脚跟。正所谓“居其货化之贾,比墨而居,转输搬运,肩相摩,踵相接。”

汉正街牌楼

汉正街在中国的商业大埠中,一开始的起点就是比较高的。这里少有我们所想像的日中为市的个人集市交易行为,商业形态中较高级的商帮形式一开始便出现在汉正街上,这种商帮文化现象在汉正街的地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走进汉正街,你从巷名中就可以知道地域分类,新安街、徽州小巷、保庆街、药帮巷、山陕会馆、广东巷、绍兴会馆等地域特色浓厚的地名,构成汉正街商业文化的鲜明特色。“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外乡人多。”这两句竹枝词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没有外来商帮,汉正街便不称其为汉正街。

汉正街老街地图

早在汉正街崛起之时,独具慧眼的徽州商帮集团便看好这块风水宝地。他们来到汉正街,在六水分源的荒地上安营扎寨,建立新安公所,开始了在汉口的创业过程。这一年,还只是康熙七年(1668年),距离今天已有350多年历史了。

新安书院

1695年,已有一定影响的徽商,把原新安公所改建为新安书院。照道理说,一个商业会馆的改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却惊动了当时的湖广总督毕沅。毕沅任过山西巡抚、陕西巡抚、河南巡抚,任湖广总督期间,正逢新安书院改建完成。这位赫赫有名的湖广总督遂亲自为新安书院书写了〈募修汉镇新安书院序):“肇自康熙甲戌(1694年),至丁酉(1717年),有西厅之举,辛丑(1721年)有义学讲堂之设。”由新安公所发展而来的新安书院,又被称为徽州会馆。

山陕会馆

新安书院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汉水河边大新码头(现晴川桥处)建了魁星阁,清代“汉口魁星阁”与“武昌黄鹤楼”、“汉阳晴川阁”武汉三镇隔江斗艳,为汉口标志性景观,魁星阁辛亥革命时被毁,黄鹤楼光绪十年(1884年)毁,晴川阁民国24年(1935年)毁。武汉市人民政府1981年重建了黄鹤楼,1983年重建了晴川阁,而魁星阁还在冥冥之中翘首以盼。

新安书院围墙

雍正十三年(1735年),已经积蓄足够财力的徽商在汉水边辟建了自己的专用码头一新安码头,又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大规模地修建新安街道,新建数十栋房屋,招徕其他商户入住,将租金用来补贴新安书院春秋两季的祭祀费用。新安书院不再是一个小小的书院和会所,已经具有了地名的作用和影响力。围绕新安书院,开始汇集人气。

新安书院题记

新安书院承载着汉正街的厚重历史,是一座在汉正街浓郁商贾气息中注入一缕书香教书育人开文明风气的高等学府,是汉正街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

书院门生

武汉市人民政府2006年8月公布新安书院是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在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新安书院被纳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药王庙

留下城市的文脉、留住城市的根!

新安书院债券

建议将新安街、药帮巷地区,即原山陕会馆、保寿硚、药王庙、新安书院所在地,列为汉口老城保护区。

1635年修长堤,汉口开始腾飞,长堤演变为长堤街,387年了

1689年新安书院那堵墙就有了,墙还那么牢固,333年了

1739年药帮巷、新安街、汉正街,铺条石路,人来车往,283年了

1834年建保寿硚,桥栏杆“扎实”得很,见证“硚口”,188年了

新安街小学

原武汉市长唐良智曾提议,保留汉正街核心区域内的1.4公里老街区,并通过修复再现其历史风貌,留住武汉商业之“根”。

汉正街修复改造工程要以凸显武汉传统商业文化元素为主。要坚持总体规划要求不变,坚持“历史风貌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定位不变,坚持招商以业态标准为前提、建筑以保持整体规划形态为前提的底线不变。

药王社区

0 阅读:58

绿小妹乐乐

简介:看一看,说一说,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