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相信这个问题不少朋友对此都感兴趣。如果是暖冬的话,冬天挨冻的几率就小了,如果是冷冬,就要提前做好保暖措施了。
每年关于冷冬还是暖冬,其实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有人通过农谚来判断,比如“公九冻死牛,母九暖烘烘”,说的是通过当年“入九”的农历日期(也就是冬至当天的农历时间)。
如果是双数,则为“母九”,或预示当年冬天相对会暖和一些。如果是单数,则为“公九”,或预示当年冬天会更冷一些。
也有人通过感官来判断,那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比如进入12月份后,往年期间,当地温度已降至0度以下,或者北方一些地方开始下雪了。
而今年温度还在10度以上,也没有下雪的迹象,两者一对比,今年比较暖和,那就判断今年是“暖冬”。
还有一些人通过经验来判断,比如近些年来,随着气候不断的变化,一年比一年要暖和,温度也在逐渐升高,也就是说,暖冬的几率在以后越来越大了。
就在大家讨论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的时候,国家气候中心在12月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与常年相比,今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入冬时间偏晚1-10天,华北南部、华东和华中北部入冬时间偏晚10-20天,部分地区偏晚20天以上。
这个结论相信很多朋友都能亲身感受到,以笔者所在的豫东地区来说,12月上旬,白天最高温度还在10度以上,如果不是近两天的降温,日平均气温都能在7-8度左右。
再来看今年11月份的一个数据,11月全国平均气温5.1℃,较常年同期偏高1.9℃。别小看1.9度不大,实际上从温度的角度,以及全国范围内来说,影响已经不小了。
国家气候中心前段时间还发布了一个数据,今年秋季(9月1日-11月30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实际上今年夏季的温度也已经算同期很高的温度了,而秋季又再次成为历史同期最高,不得不让人怀疑,今年冬季的气温是不是也要突破纪录了,这样的话,今年成为暖冬的概率将会增加。
当然,我国面积广泛,并不是全国所有地区近期的温度都比常年高,比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东北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局部、西北地区西北部、新疆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中西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说了这么多,有朋友可能会问了,今年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有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目前只能说抱歉,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需要等到明年3月份才能知道准确的答案,至于原因,大家要首先了解一点。
暖冬和冷冬并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一个事后“认定概念”。什么意思呢?只有当冬天完全结束之后,才能根据具体的气温进行计算,得出具体的温度之后,才能准确判定是冷冬还是暖冬。
冷冬和暖冬的定义,是按照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然后和常年值进行对比(常年值指的是1981至201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
如果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的平均气温大于了常年值,那么今年就属于暖冬。相反,如果小于了常年值,那么今年就属于冷冬。
还有一种例外,那就是今年冬季的平均气温,和常年值相比,相差范围在0.5度内,则不是暖冬也不是冷冬,而是正常冬天。
因此,现在提前所说的冷冬或暖冬,都是一个预测的结果,而不是准确的答案。想要知道准确答案,要等到明年3月份,比如去年冷冬还是暖冬的结果,就是在今年3月份公布的。
综合上述内容,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别再争议了。具体答案需要等到明年才能知晓,不过,通过今年气象的走势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出现暖冬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问问大家,你是喜欢暖冬还是冷冬呢?
冬天都快过去了你还在瞎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