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阳气正盛,趁机排出体内的寒湿,静待秋天

碧彤然 2024-04-12 23:07:31

大暑已到,马上就要入中伏了,外面阳光直晒,热浪滚滚,「热死人」也不再是一句玩笑话。

最近,频频出现「热射病」致人死亡的事件,非常令人心痛和惋惜。

这也提醒我们,想安然度过这个盛夏,并为入秋打好基础,我们要下一番功夫,千万不能大意。

1、三伏天宜补养阳气

每年一到三伏天,很多人就嚷嚷着该补阳了,这种做法确实没毛病,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是很了解:为什么三伏天要补阳?

我们就先来说说原理。

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人体阳气发于外,而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外界阳气最盛的阶段,最适合借助天时,帮助身体补充阳气,把积累在体内的寒湿、血瘀等排出去,促进身体阳气生发。

补足阳气,对身体的好处,主要有这3点:

1.阳气足,免疫力好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说,人体内的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

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不稳,再加上夏天各种病毒活跃,如果我们能把阳气补足、养好,自身的免疫力也会提升很多。

2.阳气足,养颜值

中医上讲,体内寒气凝结、血瘀的人往往容易长色斑、脸色晦暗。《黄帝内经》中说:「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意思是,女性面部下垂,掉头发也是因为阳气衰弱。

如果阳气补足了,能保持颜值,改善面部问题。

3.阳气足,体态轻盈

生活中,有很多人体重明明没那么重,可看上去又胖又肿,其实跟脾胃虚寒有很大的关系。脾胃虚寒,导致代谢运化功能出现问题,垃圾囤在体内无法排出,就成了多余的脂肪。

如果把阳气补足了,脾胃运化正常,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就不会囤积为脂肪。

2、一些简单、有效的补阳方法

我们的身体跟随着四季一起轮回,在这个过程中,风、寒、暑、湿、燥、热这六大外邪,也趁着我们不注意的时偷偷潜入体内,反映在身体上就是各种疼痛和症状。

尤其是寒、湿这两大外邪,一旦客居于体内,伤害尤其大。女性月经不调、类风湿、脾胃虚寒、皮肤问题等,都可能跟它们有关。

我们要把握好三伏天这段时间,补阳气,祛除寒湿。

1. 运动补阳

《黄帝内经》提到,夏季养生要「使气得泄」,是指人的气要向外发,简单又有效的办法就是运动排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可以练习自然太极、八段锦之类的养生功法。

2.饮食补阳

补阳气可以食用温阳的食物。我们经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道理的。

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它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补阳食材,用生姜、红枣和红糖一起煮水,是三伏天补阳气的有效方法。(注:具体食疗方法,还需依据体质和专业建议实施)

3.晒背

《黄帝内经》中讲,夏三月要「无厌于日」。三伏天可以晒晒太阳,不仅可以补阳气,还可以排寒。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女子坐高温石墩子缓解痛经」的新闻,虽然很多专家说此种做法并不科学,但它的基本原理是:用温热来排寒。

中医有个说法叫做「冬病夏治」。大暑逢三伏,阳气正盛,是开展「夏治」的最佳时机。我们通常说的晒背、三伏灸就是排寒、祛湿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3、三伏天,这几件事最好少做

三伏天是有寒排寒,有汗排汗,有湿祛湿的阶段,这段时间身体新陈代谢旺盛,日光长,雨水多,我们用心多注意点,身体上就会有所收获。

三伏天养护身体,这三件事要少做:

1. 无节制吃冷饮、吹冷风

如果吃的太寒凉,空调吹的太猛烈,表面凉快了,其实寒气都往里面钻了,到了冬天,身体不容易暖和起来。

2.熬夜又晚起

大暑、三伏天天气炎热,人很容易烦躁,再加上夜生活丰富,熬夜成为很多人的家常便饭,然后第二天睡到很晚。这个习惯是很伤阳气的。

晚上是阳气潜藏的时候,而该睡觉的时候不睡,阳气就藏不住;该起床的时候不起,阳气又升不起来,恶性循环,身体中的阳气就这么一点点耗散掉了。

3.不避寒湿

伏天总会下雨,有的地方还会阴雨连绵,虽然天热,但雨水是寒的,淋雨后又寒又湿,很容易伤害体内的阳气。

淋雨之后,我们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

因为,散湿需要消耗阳气,如果阳气足,衣服会被我们自身散发的阳气烤干;如果阳气不足,衣服上的湿气则会消耗我们的阳气,并趁机侵入体内,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

另外,夏天燥热扰人心神,情绪容易起伏不定,这个时候懂得保持情绪的平衡,也会使气机升降正常,气血循环畅通,体内阴阳平衡,对补养阳气大有裨益。

夏天虽然漫长,但也是我们改善身体状态的好时节,用心养护身体,就不会辜负自己。

愿所有人都能安然度过夏天,身体棒棒的静待秋天的来临。

文/然健康身心全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