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说历史,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来到台台君说史。
这两年王阳明和他的心学真是太火了。不管是短视频还是一些社会推荐书籍报道,台台君甚至都在一些广告里看到《传习录》和《心学的智慧》又在搞大促销。
这些书籍在广告里的误导几乎就是三个字:成功学!
谈及成功学,诸如《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等此类书籍,可谓不胜枚举。许多人认为这些书籍必定对自己的成功有所助益。
抛开曾国藩暂且不谈,首先王阳明的心学究竟属于什么呢?其实它是脱离不了儒家的范畴。
然而,对于儒家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其实许多人仍处于懵懂状态。
从对外的角度而言,儒家实则是皇权的解毒剂,常言道:武死战,文死谏。倘若在古代没有一代代儒家弟子不顾生死地拉住皇帝,劝说其不可为恶事,要与民休息,皇权必定会比想象中更为恶劣。
例如历史上著名的魏征、陈公辅、海瑞等人,甚至在明朝时期,文臣死谏几乎都快成为一种风尚,与现今的追星颇为相似。
而就对内的角度来讲,儒家实则是在塑造一种所谓的“君子”人格,这一概念稍显宽泛,不过“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句话却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然而,仔细琢磨一番,咦?似乎不太对劲啊,为何儒家要将威武与富贵置于对立面呢?成功学难道不应是追求更多的富贵与威武吗?若想追求富贵,对于儒家而言,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因此,它更多地是塑造出一种仁义、风格高尚的内在。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正是此意,王阳明的心学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的塑造。
那么儒家是否存在成功学呢?有,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所记载,舜帝极为厉害,他去耕田,众人皆认为舜帝道德高尚,于是众人纷纷让出田地给舜帝。
舜帝去捕鱼,众人皆觉得舜帝道德高尚,便将房屋让予舜帝居住。舜帝去制作陶器,所制陶器都格外精良,于是众人都不再偷工减料。
故而舜帝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汇聚众多人群,所谓“两年成邑,三年成都”便是如此而来。这究竟表达的是何意呢?
即是说只要自身道德高尚,凭借高尚的道德便能获取诸多利益,许多人都会以我为首,我便能够聚拢众多资源于身旁。
然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晓,此逻辑实则难以自洽,秉持仁义且道德高尚果真就能成功吗?
那因为道德登上帝位的西汉王莽,又是如何让新朝短短14年就灭亡了?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王莽几乎都快被儒家子弟神话了。
而,那被称作暴秦的秦朝又如何得以统一六国呢?杀兄诛弟的李世民又怎能开创盛唐伟业呢?杀人如麻的成吉思汗又何以横扫八荒呢?
其实,从王阳明的核心观念“此心俱足,不假外求。知行合一,致良知”来看,他更多的也是一种内心的塑造,旨在培养出儒家的君子人格,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
它不会教你成功,智慧塑造出一种更趋于完美的人格。
您觉得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