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宋年间,有位名臣,姓范名仲淹,字希文,乃苏州吴县人也。此人不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更兼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实乃当时士子之楷模,百姓之福祉。今日,且听我道来一段范公之轶事,保管诸君听得眉开眼笑,心生欢喜。
且说范仲淹年轻时,家境贫寒,却志存高远,日夜苦读,以求功名。一日,他偶得一本《诗经》,如获至宝,日夜研读,废寝忘食。邻家有一小妹,名曰翠花,生得如花似玉,心地善良,见范公如此勤奋,心生敬佩,便时常送些饭菜茶水,以表敬意。
范公感激

不尽,却也无以为报,只得笑道:“翠花妹妹,待我金榜题名时,定娶你为妻。”翠花闻言,羞得满脸通红,却也心中欢喜,暗自期盼那一日早日到来。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比之年已到。范仲淹收拾行囊,辞别乡亲父老,怀揣着满腔热血,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却也从未放弃。
一日,范公行至一处山林,忽闻林中传来阵阵琴声,悠扬动听。他循声而去,只见一老者坐于石上,手抚古琴,神态自若。范公上前施礼,问道:“老先生,此曲何名?如此动听,令人陶醉。”
老者微微一笑,道:“此曲名为《高山流水》,乃俞伯牙所作,用以寻觅知音。公子可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范公闻言,心中一动,道:“老先生所言极是,学生范仲淹,正欲求一知音,共赴科举之路。”
老者闻言,仔细打量范公一番,道:“公子器宇轩昂,必非凡品。老夫愿与公子结为忘年之交,共赏此曲。”
于是,二人便坐于石上,听老者抚琴,谈天说地,甚是投机。老者名唤云游子,乃一隐士高人,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见范公心怀天下,便赠其一卷兵书,道:“公子此去,定能高中榜首,为国效力。此兵书乃老夫毕生心血所著,愿赠予公子,以助公子一臂之力。”
范公感激涕零,郑重接过兵书,道:“老先生大恩大德,学生没齿难忘。他日若有所成,定当厚报。”
说罢,二人依依惜别。范公继续赶路,心中却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终于,在科举考试中,他凭借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文采,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消息传回故乡,翠花闻讯,喜极而泣,终于等来了范公的承诺。她急忙收拾行囊,欲前往京城与范公团聚。然而,世事无常,当她赶到京城时,却得知范公已被朝廷任命为江宁府知府,即将赴任。
翠花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在京城等待范公归来。然而,这一等,便是数月有余。期间,她听闻范公在江宁府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心中既喜且忧。喜的是范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忧的是自己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
且说范仲淹在江宁府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使得江宁府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然而,他心中却始终挂念着翠花,只因公务繁忙,无暇分身。
一日,范公处理完公务,心中烦闷,便独自一人漫步于府衙后花园中。忽见园中一池荷花盛开,娇艳欲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信步走到池边,轻轻吟诵起《爱莲说》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正吟诵间,忽闻园中传来阵阵笑声,清脆悦耳。范公循声望去,只见一女子坐于池边,手执团扇,正对着池中荷花嬉戏。他仔细一看,那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朝思暮想的翠花。
范公又惊又喜,急忙上前,道:“翠花妹妹,你何时来的京城?为何不通知我一声?”
翠花见范公突然出现,心中也是又惊又喜,却故意板起脸来,道:“范大人如今可是江宁府的大知府,小女子怎敢高攀?”
范公闻言,心中一酸,道:“翠花妹妹,你可知我心中一直有你?只因公务繁忙,无暇分身,才未能及时回来见你。你莫要怪我。”
翠花见他真情流露,心中一软,道:“范大人言重了。小女子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其实,我心中也一直有你。”
说罢,二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范公拉着翠花的手,道:“走,咱们回家去。”
于是,二人便携手走出花园,回到府衙。范公命人备下酒宴,与翠花共饮。席间,他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一一告诉了翠花,翠花也向他诉说了自己这些月的思念之情。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生,好不快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范公忽道:“翠花妹妹,我有一事相求。”
翠花闻言,道:“范大人但说无妨。”
范公道:“我欲娶你为妻,不知你意下如何?”
翠花闻言,心中一喜,却故意道:“范大人乃一国之栋梁,小女子乃乡野村姑,怎敢高攀?”
范公闻言,笑道:“翠花妹妹,你莫要打趣我。我意已决,非你不娶。”
翠花见他态度坚决,心中欢喜,便道:“既如此,小女子愿以身相许。”
于是,二人便择日成亲,成就了一段佳话。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且说范仲淹在江宁府任职数年后,因政绩卓著,被朝廷调回京城,任枢密副使,掌管军事大权。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着清廉本色,深受皇帝和百姓的信赖。
一日,朝中有大臣上奏,称边境有敌寇骚扰,请求发兵征讨。范仲淹闻言,眉头紧锁,道:“兵法云: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朝与敌寇交战多年,胜负参半,皆因未知敌情所致。如今,我欲亲自前往边境,察探敌情,再作定夺。”
皇帝闻言,大喜道:“范爱卿此言极是。朕便命你前往边境,察探敌情,务必小心行事。”
于是,范仲淹便率领一队精兵,乔装打扮,悄悄前往边境。他们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抵达边境。范仲淹暗中察探敌情,发现敌寇虽众,却纪律松散,战斗力不强。他心中有了计较,便悄悄返回京城,向皇帝禀报了敌情。
皇帝闻言,大喜道:“范爱卿果真是国之栋梁。既然如此,朕便命你率领大军,前往边境征讨敌寇。”
范仲淹领命而去,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前往边境。他运用兵法,巧布奇阵,以少胜多,大败敌寇。敌寇闻风丧胆,纷纷溃逃。范仲淹乘胜追击,直捣敌巢,斩首万余级,俘虏无数。边境终于得以安宁。
皇帝闻讯,龙颜大悦,赐范仲淹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并加封其为参知政事,位列宰相之职。范仲淹却谦逊道:“臣乃一介书生,幸得陛下赏识,才得以为国效力。今虽有小胜,却不敢居功。愿陛下继续励精图治,使我朝更加繁荣昌盛。”
皇帝闻言,更加器重范仲淹,对他言听计从。范仲淹也继续兢兢业业,为国操劳,使得大宋王朝在他的辅佐下,日渐强盛。
且说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们自发为他立碑建祠,以纪念他的功绩。他的故事也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