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无法平卧,一走路就喘,这是半年前王女士的生活状态。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4月23日,61岁的王女士(化名)在植入一颗仅有90克重的人工心脏后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出院。“走路不用搀。心不慌了,腿也不肿了,说话、走路也有力气了,终于能过上正常生活了”。王女士告诉记者。

王女士半年前突然出现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爬2层楼就要停下休息,同时还发现自己双下肢水肿,夜间无法平卧睡觉。在当地医院彩超发现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以及心衰。起初当地医院一度以为是普通心脏瓣膜病引发的心衰,经一系列治疗后效果依然不佳,直至前往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杨岷博士听诊发现,患者不像其他心脏瓣膜病一样有很响的心脏杂音,高度怀疑是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磁共振证明了杨博士的判断,显示其左心增大伴功能重度减弱,考虑为扩张性心肌病,其左心室射血分数24%,连正常人心脏功能的一半都不到。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杨博士告知王女士及其家属:普通的心脏瓣膜手术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才可以帮她。随后对王女士进行了规范的抗心衰及强心药物治疗。为了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王女士及家属辗转至南京等多地就诊,患者仍反复发作心衰症状,最终王女士选择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进一步治疗。
江大附院相关专家多次MDT会诊讨论后一致认为:对于这个病人,只有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这两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手术供体严重不足,可考虑人工心脏植入。据悉,人工心脏,即心室辅助装置。手术时无需切除自体心脏,而是将人工心脏植入左心室或右心房旁,建立新的循环系统,替代部分心脏功能。术后,患者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包,里面装着电池等装备,虽然日常生活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洗澡需带防护套、不能游泳等)。但是,他的心功能逐渐改善,诸多症状大大缓解。

杨岷博士随后将国内所有应用于临床的人工心脏品种向患者家属一一做了介绍,家属了解到其中一款为我国纯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重量仅90g,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植入式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且患者术后长期佩戴的体外控制器、电池等体外部件重量仅800g后,决定为王女士植入这款人工心脏。

3月11日,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心内科、体外循环、超声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联合为王女士量身定制了详细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实施方案和康复计划,并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订了细致的应急预案。手术顺利完成。
自2023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完成了无锡市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后,这是第二例人工心脏植入。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凭借“心室辅助技术”获得“市属医院拟开展攻坚技术”立项;王女士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迈上新高度,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建设中又一次重大突破,必将造福更多心衰患者。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