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声令下,美国以人权问题为幌子,将29家中国实体纳入了其所谓的实体清单之中。
紧随其后,不到一日之隔,德国便迅速做出了反应,其中大众汽车宣布将出售其在中国的一家被美国无端指责的工厂。
近日,大众汽车对外发布了一份正式声明,阐述了其决定:将位于新疆的工厂以及新疆和上海两地的测试轨道一并出售给一家中国企业,理由是出于“战略调整”的考虑,以及所谓的“经济因素”。
这一交易意味着,大众汽车将全面撤出其在新疆的业务领域。
然而,英国的媒体却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德国企业的真实动机,指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乃是该工厂遭受了来自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权指摘”。
值得关注的是,大众汽车在退出新疆项目的同时,却也在积极强化与中国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不仅将双方的合作期限延长了十年,还计划在中国市场隆重推出18款全新的车型。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大众汽车的这一系列举动呢?
首先,德国企业的这种做法显然是在搞“双重标准”,以迎合西方社会所推崇的所谓“价值观”。
长期以来,西方的人权组织一直对中国进行无端的指责和攻击,并不断向大众汽车等跨国企业施压,要求其对中国工厂的劳动环境进行独立的审查。
然而,大众汽车后续公布的审查结果却显示,其中国工厂的劳动条件完全符合要求,不存在任何问题。
既然大众汽车自己的调查都已经证实了中国工厂的无辜,那么其现在选择退出与中国工厂的合作,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行为,其背后的逻辑正是为了迎合西方社会那套白左的价值观。
此外,大众汽车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手,也显得颇为微妙。它正好发生在美国将多家中企列入黑名单之后,以及中欧之间因电车税问题而爆发贸易争端的关键时刻。这一举动无疑引人深思。
一方面,这可能是大众汽车向即将上台的美国新政府递交的一份“投名状”,以此表明其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大众汽车在制造筹码,以向中国施加压力。
当前,中欧之间关于电车税的谈判正处于胶着状态,而欧盟方面的态度却显得犹豫不决、反复无常。
例如,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的负责人刚刚表示中欧双方已接近达成电车税的解决方案,但随后欧洲方面又突然变卦。
他们先是将中国对欧盟白兰地采取的临时反倾销措施上诉至世界贸易组织,接着欧盟官员又公开否认了中欧即将达成和解的消息,声称双方的谈判仍在持续进行中,目前尚未达成任何解决方案,甚至表示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的通知,双方之间的接触也显得非常有限。
欧盟的这种态度无疑让人感到十分费解,也给中欧之间的谈判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
而德国企业此时选择对华施压,显然是在打“游击战”,企图通过调整对华投资来与中国进行讨价还价,从而迫使中方在谈判中做出让步。
其次,大众汽车的做法无疑是在“边吃饭边砸锅”。他们一方面舍不得放弃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却又想迎合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围堵。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显然是非常扭曲的。
此外,大众汽车以及德国政府在对待对华加税的问题上也是态度暧昧、行动迟缓。他们在投票时一再改变立场,显得非常不坚定。
实际上,德国的这种做法无非就是投机取巧,他们希望在不过分得罪中国的前提下,能够吸引中国电动车企的投资与合作,从而推动本国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中国并不会对这种行为买账。
如果大众汽车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摒弃这种背后“捅刀子”的行径。否则,他们最终只会遭到中国消费者的唾弃和抵制。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环球网,观察者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