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带着孩子逛商场,孩子却死活要买玩具:
孩子开始闹:“妈妈,我要买这个汽车!”
妈妈不耐烦:“家里有这么多汽车,今天说什么都不买了。”
孩子于是大哭大闹:“我就是要买!我就是要买!”
孩子干脆大哭着往地上一躺。
来来往往的人都看着孩子和妈妈,作为父母,面对孩子情绪和行为失控的情况,要怎么办呢?
一般情况下,父母普遍会有这两个做法:
一、满足孩子要求,免得丢人“好了,好了,买给你。”
父母无奈妥协,但其实心里真正想着的是:
“孩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哭又闹,太丢人了,赶紧买了,省得丢人现眼。”
这样做不是没有好处,孩子很快就不哭了,父母也不丢脸了;
但是孩子却因此学会了“只要是我想要的东西我都能及时得到”,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非常任性自私,自控力差。
二、打骂来镇压“这么不听话,打一顿,看你还要不要闹着买了!”
这样粗暴地解决问题,孩子是不哭了,也不买玩具了,但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孩子会因此在心里面积累很多负面情绪,以后有需求不会直接及时地向父母提出来。
镇压之下需求会更强烈,孩子转而寻求其他方式满足,自控力不会越来越好,而会越来越差。
这两种方式都是短期内能解决表面问题,长期却不利于孩子形成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力,因为这都是由父母来控制的,也就是“他控”。
他们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要么很叛逆,要么很懦弱,要么逃离。
而要想从他控到自控,这三点必不可少:
1、给孩子足够的掌控权!如果你对孩子在花钱买零食、玩具上总是不能自控而烦恼,那可以试试给孩子设立零花钱机制,即让孩子掌控自己的零花钱,有了自主权,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律。
我现在每个月给孩子100元的零用钱,可以买文具、买喜欢的零食、甚至是玩具等等,有结余可以存起来。
自从有了零用钱机制,孩子每次买东西之前,都会自己算一算自己还剩多少钱,划不划算?
当一个玩具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她会选择先不买,等攒够了钱再去买,或是看看有没有便宜一些的替代品。
而从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还锻炼了RQ(财商)。
当孩子对自己的零用钱拥有了自主处理权,自己进行规划,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就会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能为自己负责,自控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了。
2、作为父母要懂得“化为危机”有的家长担心,把掌控权都给了孩子,孩子做不到怎么办?
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不是问题来了,而是机会来了!
比如孩子放假,没控制住,玩high了,上学前一天晚上发现作业没做完,这时你是不是会生气抓狂,先把孩子揍一顿让他长长记性先?
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但如果我们把这当成是一次机会呢?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很淡定,知道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有所成长的机会来啦!
你可以尝试这样聆听孩子:
“没有完成作业,你心里也很懊恼是不是?”
“想着明天要交作业了,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吧?”
这一句句关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个爱是温暖的、不越界的;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是理解自己的,当协助孩子把负面情绪导出来,那孩子内在动力就会发动起来
“今天不管多晚,我都要完成作业!”
这时候父母可以继续认可并支持孩子:
“哇,妈妈特别欣赏你对自己作业负责任的态度,同时,妈妈担心你睡晚了影响明天的学习。”
通过这样一次小小的“错误”,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并要为此负责,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他就会开始考量,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控力就锻炼出来了。
3、正确的欣赏鼓励,让孩子更自控人类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当孩子达到了目标,父母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会让孩子收获价值感和认同感。
在备受鼓舞时,孩子的内心是喜悦快乐的,这会激励他下一次继续努力去实现目标,孩子的自控力就会越来越强。
例如,当孩子按照约定,玩了30分钟手机后,自己把手机还回来了,这时候就可以及时说一句:
“妈妈看到你按照约定玩了30分钟手机后,自己停下来了,你的自控力越来越强了!”
当孩子特别想吃冰淇淋,但是零用钱用完了,最后决定不吃了时,可以及时欣赏一下:
“妈妈看到你很想吃冰淇淋,零用钱暂时不够了,你决定下一次有零用钱了再吃,妈妈非常欣赏你的自控力!”
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是时刻在关注着他的,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能被看见,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爱和肯定,增强自信心,更加控制自己的言行。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南风效应”,温暖的南风,比刺骨冰冷的北风,更容易让人脱下厚重的外套。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对孩子进行打骂镇压,孩子就会给心灵裹上厚重的大衣,不再敞开心扉;
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而温和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让孩子越来越自控、懂道理,也更能感受到爱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