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戳穿了邓超的“尴尬处境”,陈道明的话,总算有人信了

秀秀龚龚 2024-11-16 12:01:09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秀秀龚

编辑|秀秀龚

演员跨界综艺,是跳水还是跳坑?从邓超新片扑街说起

最近这几天,娱乐圈有点热闹。"超哥"邓超的新电影《胜券在握》扑了个大街,票房才堪堪破千万,网上的评价也是一片叫骂。

老邓这次明显有点懵:全家总动员帮忙宣传、自己染了个红毛图个彩头,结果观众却对这部"职场真人秀"完全不买账。更尴尬的是,不少人开始质疑起他的演技来了。

从"戏疯子"到"综艺咖",邓超的十年转型路

记得十年前,邓超可是圈内公认的实力派。《集结号》里的血性连长、《烈日灼心》中的死囚戏份,那叫一个演技炸裂。就连挑剔的表演教科书都把他的表演写进去了,这份含金量,够不够硬核?

但这十年,咱超哥干啥去了?在《奔跑吧》和《哈哈哈哈哈》里撒欢儿玩儿呗!什么"亚比囧囧囧"、"天天"互怼,那叫一个欢乐。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收视率蹭蹭往上涨。可这一笑,可能就把他的演员招牌给笑歪了。

综艺红利真香,但代价也不小

你说演员上综艺能挣钱能出圈,这没错。可要说这事儿没有后遗症,那可就是哄自己玩了。陈道明老师早就提醒过:演员和观众交流的唯一平台是作品和人物。张译为啥死活不上综艺?就怕观众看他演啥都觉得是在跟何炅侃大山。

眼下邓超这部《胜券在握》就踩到雷了。网友们吐槽他演个程序员浑身都在抖,跟耍杂技似的。这哪是在演戏啊,分明是在套用综艺里那套"搞笑人设"。当你习惯了在镜头前搞笑逗乐,再想收着演戏,那个"度"可就不好把握了。

演员的"综艺困境"该怎么破?

说白了,现在的影视圈就像个大染缸。你想保持纯粹吧,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你要是跟着潮流走吧,又容易被带偏。邓超这几年在综艺圈混得风生水起,但演技这块儿确实在走下坡路。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想当将军就得死磕沙场,想当演员就得死磕演技。

看看眼下的情况,邓超这部戏不但没能借着《年会不能停》的东风起飞,反倒是栽了个跟头。这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值得每个演员思考:到底是该死守演技的一亩三分地,还是该"全面开花"在综艺圈里捞金?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跨界综艺为何会"侵蚀"演技?

从表演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综艺节目要的是即时反应、夸张表情和搞笑效果,这些恰恰跟严肃表演是背道而驰的。就像一个人天天练习短跑,突然要他去跑马拉松,那肌肉记忆都乱套了。

邓超在《胜券在握》里演程序员"白胜",观众吐槽他浑身都在"出戏"。说白了,这就是长期在综艺节目里训练出来的条件反射。当镜头对准他的时候,那种想逗笑观众的本能就控制不住地往外冒。这哪还像个埋头苦干的码农?分明就是在"跑男"现场。

演员转型的"双刃剑"效应

有意思的是,邓超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不少演员为了扩大影响力,都会选择上综艺。可问题在于,名气是上去了,但专业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了。这就像一个厨师,天天去当美食主播,可能直播带货的本事越来越强,但做菜的功夫反而退步了。

再看看邓超这些年的作品,从《烈日灼心》到现在的《胜券在握》,演技的退化可以说是肉眼可见。以前他能把一个死囚的绝望演得撕心裂肺,现在却连个普通职场人都拿捏不准,这落差也太明显了。

"流量与演技"的跷跷板游戏

现在的演艺圈有点意思,好像形成了一个怪圈:要么你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实力派,要么你就是个"全能艺人"。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黄渤的例子,人家在综艺里一样搞笑,但回到电影里照样能演得让人信服。这种平衡为啥邓超就把握不好呢?

可能跟他在综艺上投入的精力太多有关。光是《奔跑吧》,邓超就整整录了好几季。长期浸淫在这种氛围里,表演的"肌肉记忆"都被改写了。就像一个人天天说方言,突然要他说普通话,那种生涩感自然就藏不住。

破局之道何在?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张国立就是个好例子,人家能在《国乐大典》里当个活泼的主持人,转身又能在正剧里演好角色。关键在于能分得清场合,收得住火候。

对邓超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完全戒断综艺,而是要学会切换状态。就像游泳选手换泳姿一样,该用自由泳的时候绝不能用蛙泳的姿势。这需要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支撑。

从《胜券在握》的遭遇来看,邓超显然还没找到这个平衡点。但话说回来,能意识到问题就是进步的开始。毕竟在这个"全能艺人"当道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你觉得演员该如何在综艺和演技之间找到平衡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3

秀秀龚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